第11章 先发制人
她一个小孩子,以往看到陈雨菲和爹爹言笑晏晏的场景,虽然不高兴,却也无可奈何。但今日小姑姑一来,就把陈雨菲撵走了,她想不通是什么道理,只觉得十分开心,同时格外想要赶紧长大。
在她小小的心灵里,只觉得倘若长大了,就可以保护母妃,也可以赶跑这个讨厌的坏女人。
温慧怜惜地摸了摸她的小脑袋,悄声在她耳边道:“过几天姑姑再来,到时候带个厉害的太医过来,咱们一起把母妃治好,好不好?”
嘉柔县主点头如捣蒜,经过了刚才的事情,她自觉已经跟温慧形成了联盟,此时对她信心爆棚,连声道:“嗯嗯,那姑姑要快点来啊!”
温慧看着她难得露出了一点孩子气的活泼,忍不住在心里暗暗叹息,这父母关系不好的家庭,孩子也过得不容易啊。
温慧出赵王府的时候,心情还是不错的。
这个时候,原来赵王还并未对陈雨菲情根深种,好感是肯定有的,但明显并未达到非她不可的程度。
这么一想,温慧就有思路了。看来,保住赵王妃不死,就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了。
陈雨菲已经十五岁了,她还可以耗多久?就算她耗得起,御史大夫陈家,也容不得她一直不嫁人。而以她的高傲,应该也不屑于做一个皇子侧妃吧?
只要赵王妃一直还活着,即使病病歪歪,陈雨菲也等不下去的。要么,她铤而走险,要么,她就只能另嫁他人了。
温慧高高兴兴出来,哪料到小说剧情总是不愿意放过她。
这不,刚离开赵王府没多远,马车沿着大街往前走,就听外面一声惊呼,接着就是几声熟悉的喧哗。
围观群众动作迅速,马车过不去了,自然也只能停了下来。
温慧深知自己的炮灰属性,完全不敢大意,掀开帘子就跳了下来。
她本来还想叫一声“碰瓷”来着,但想到说不准穿越女主就在哪里暗搓搓看着,最后只能硬生生憋了回去。
果然,她一下车,就与不远处站着的骆琳琅看了个对眼。
温慧:“… …”到底要不要这么衰啊!
所以这就是作为踏脚石,被踩的第三脚了吗?
这一次不等骆琳琅出声,温慧已经先发制人,指着倒在地上头破血流的男子大声道:“众位好心的大哥大姐都看到了哈,本公主刚刚在马车里,什么都不知道,更加绝不可能要强抢民男,要是有人污蔑本公主,本公主可不会一而再再而三地忍了,非得去京兆府分说一番不可!”
一时万籁俱寂,接着才慢慢响起窃窃私语声。
“这就是公主啊… …”
“她在说什么啊,这位公子本来就是被楼上掉下来的花盆砸到脑袋,才受伤的,没有人怪她啊… …”
这时有人认出了不远处的骆琳琅,连忙指着她给其他人解释:“就是她,我都认识她了,好几次了,每次遇到公主殿下她都说人家强抢民男,就知道颠倒黑白… …”
“哦,难怪公主殿下要这么说… …”
“这姑娘是谁啊,公主殿下都害怕她啊?”
“那哪是害怕她,公主殿下那是不屑跟她计较… …”
“说的也是… …”
骆琳琅:“… …”她今天可什么都没说好吗?
但是看着一个个百姓那恶意的眼神,她却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温慧忍不住也恶意地想,裴瑾也不知道又缩在哪里,这样的场景,大概是要怜惜骆琳琅遭受了不该她承受的冷暴力了吧?
啧啧。
她又看了一眼地上躺着的生死不知的男子,干脆对骆琳琅冷笑道:“本公主知道这位姑娘心地善良,每次都挺身而出,与本公主这个恶势力作斗争。现在有一个表现的机会,这位公子明显受了重伤,想来姑娘肯定愿意带他去医馆吧?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这位姑娘一定不会拒绝的,对不对?”
围观群众轻易就被带了节奏,数十双眼睛直勾勾盯着骆琳琅,一时间现场鸦雀无声。
第12章 大哥归来
骆琳琅心中有无限憋屈,但她竟想不出什么办法,只能让人扶起地上的男子,准备往医馆去。
温慧还在一旁落井下石:“哎哟,这位姑娘果然是慈悲心肠。只是以后千万要瞪大眼睛,看清楚发生了什么事再说话,免得误会了人,就不好了。本公主是不怕,那万一诬陷了别人,就不太合适了,对吧?”
围观群众一想,这话说得对啊。公主殿下位高权重,都被这姑娘诬陷了好几次,这要是他们这样的平头百姓,到时候只怕长十张嘴都说不清楚啊!
于是轰然叫好,个个看着骆琳琅的眼神都带着十足的戒备。
骆琳琅真是有口难言,泪花儿都在眼眶里打转了。
啧啧,也不知道裴瑾该如何心疼呢。温慧漫不经心地想,这真是把男女主都得罪得死死的,不过管他呢,反正也没想跟他们和平共处。
温慧掀帘子上马车的时候,还记着提醒自己,等下要让人给刚才第一个出来支援自己的大哥送银子,这时候眼角的余光却明显扫了一个熟悉的人影。
裴瑾做了文惠公主小半年的白月光呢,在她的记忆里那真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
就见他护在骆琳琅身边,不时说着什么,偶尔还朝着温慧这边投过来一个眼神。
隔着那么远,温慧也能清晰感觉到他的情绪,那就是,十足的厌烦。
温慧忍不住“嘁”了一声,正要放下车帘子,又发现一件有意思的事情。
骆琳琅的庶妹骆莹莹,看着裴瑾的目光满是痴迷,可惜裴瑾正柔声安慰骆琳琅,压根就没看见。
啧啧,温慧忍不住摸了摸下巴,这好戏真是一出接一出,就是可惜了不能亲眼见识骆琳琅的宅斗功力。
看看骆莹莹那风姿楚楚的小白花样,可惜了,在女主面前,都只有被炮灰的命。
温慧脑子里感叹了几声,往后一仰,倒在软榻上。
呼,作为踏脚石的第三次被踩事件,顺利通过。
从第一次艰难脱身,第二次逆风翻盘,到第三次先发制人,一次比一次进步,真是棒棒哒!
现在就只剩下最后一次赏花宴了。
温慧觉得最后一次应该也不会有什么问题,毕竟她现在已经没有面首了,当然也不会带着面首耀武扬威去赏花宴。
这样女主要找什么角度批判她呢?
哎哟,莫名还有点期待是怎么回事?
温慧为了赵王妃的病,到处咨询太医的时候,萧循乘的船,已经顺利抵达苏州。
萧循没有在苏州停留,下了船在客栈修整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雇了马车,直接赶往通县梁河镇张家沟。
张家沟是一个风景颇为秀丽的小山村,依山傍水,也算是个好地方。
只是这个时代,再好的地方,作为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那也大多吃了上顿没下顿,长年闹饥荒。
黄昏时分,张家沟干活的农人陆陆续续扛着锄头回家,村子里炊烟袅袅,一派宁静景象。
村东头靠近山脚的地方,坐落着一所青砖黑瓦的房子,在整个村子大部分的泥巴墙茅草顶的屋子中间,显得有些鹤立鸡群。
回家的人们每次经过这所房子,都会忍不住投过去惊叹带着羡慕的目光。即使这房子已经盖好三年多了,他们本来早该习惯了。
张家沟就只有两所这样的房子,除了里正家里,就只有萧家了。但他们要嫉妒也嫉妒不来,谁让萧家出了个文曲星呢?
萧家是几十年前发大水的时候搬迁过来的,在张家沟是唯一的外姓,本来是很容易受欺负的。奈何萧家每一代的孩子都聪明,读书总能得到夫子的夸奖。
张家沟的村民对读书人有些盲目的尊崇,自然也不敢过分欺凌萧家人。
本来萧家上一辈出了个秀才就已经够张家沟的村民吹嘘的了,谁料想他读书太努力,亏了身子,前些年一病去了。村民们惋惜归惋惜,倒也颇有些隐秘的幸灾乐祸。
然而萧秀才的儿子比父亲更加聪慧,不过只过去四年,就以十四岁的年龄考中了秀才,三年后又中了举人。
张家沟的村民哪里见过什么举人,秀才就算得上是大人物了。从此他们见了萧循,眼神里都带上了敬畏。
尤其是知县大人亲自让人给萧家修了一所青砖黑瓦的房子以后,萧家在村里的地位,已经明显凌驾于里正之上了。
这时候,那青砖黑瓦的房子里,突然传出一阵惊天动地的咳嗽声,村民们见惯不怪,但还是不由议论了几句。
“萧韩氏这样硬挺着,也不是个事啊!”
“也不晓得有没有托人送信去京城… …”
“京城那么大,萧家大小子又没考上进士老爷,只怕也没钱寄回来了… …”
… …
院子里,萧露丢下扫帚,急匆匆用搭在杆子上的帕子擦了擦手就进屋去,倒了一碗水端到床边。
萧韩氏咳得满脸通红,好一会才消停一点,结果才喝了一口水,就又忍不住咳了起来。
萧露一边给母亲抚着背,一边惶然道:“娘,不如我去学堂,把二哥叫回来吧。”
萧韩氏勉强摇了摇头,抓紧了萧露的手。
萧露知道母亲的坚持,也知道她握住自己的手,是怕自己偷溜去学堂,打扰二哥读书。
可是母亲已经这个样子… …
萧露还只有十一岁,她完全不知道,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
这时,院子的大门突然被人敲响了,还伴随着村里几个孩子的大喊声:“小露姐,小露姐快开门,你大哥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