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卖旅行包的摊位前。刘俊豪和夏洛特急匆匆走来,走到一个卖背包的摊位前。摊位上挂着迷彩背包和红色背包。夏洛特拿下一个迷彩背包,发现剩下的背包全是红色的。

  夏洛特问摊主:Do you have one more of this color (这种颜色的还有吗?)

  摊主翻了翻摊位的物品:No, we don’t. Sorry. (没了,抱歉。)

  夏洛特付钱,买了两个背包,自己背上迷彩色的,刘俊豪背了一个红色的。

  食品水果摊前。两人到食品摊点,买了面包、香肠、火腿等,将夏洛特的背包装满。

  接着又到水果蔬菜摊点,买了苹果、黄瓜、生菜等,将刘俊豪的背包装满。两人蹲在地上,使劲将水果蔬菜往红背包里塞。

  路人:Wow, guys! It’s enough for the two of you for three weeks. (噢,好家伙,买这么多水果,够你们两个吃三个礼拜的了。)

  拐角处,辫子(戴维)远远地在盯着他们俩。

  水果摊主:You guys are planning for camping or a field trip (你们俩准备去野营还是郊游?)

  刘俊豪:Yeah, a field trip. (对,郊游。)

  夏洛特冲摊主挤了挤眉:We have a big group. (我们有一大帮人。)

  刘俊豪背起背包,两人匆匆离开水果摊。

  路一侧是买首饰纪念品的摊位,许多人在挑选。一对情侣站在艺术项链摊位前挑选项链,刘俊豪驻足观看。摊位前的情侣变成了辛笛儿和刘俊豪。

  夏洛特:John! (刘俊豪!)

  刘俊豪一惊,回头:Yes (什么?)

  夏洛特:Let’s go. (走吧。)

  刘俊豪扭头去看那对情侣。情侣买了一挂项链,说着话,走了。

  刘俊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部公用电话。

  刘俊豪:Wait a minute. (等我一下。)

  在公用电话旁边不远,有一个电器摊位。一个没有包装的全球定位器(GPS)吸引了刘俊豪的注意。

  刘俊豪上前,指着全球定位器:How much is it (这要多少钱?)

  摊主:100 bucks. (一百块。)

  刘俊豪:It’s used, right (这是二手的,对吧?)

  摊主:Yeah. (对。)

  刘俊豪:I only give 50. (我只出50块。)

  摊主:70.

  刘俊豪转身开。

  摊主:Okay, you got it. (好,成交。)

  刘俊豪掏出50加元,交给摊主,拿过全球定位器,放进红包里。

  刘俊豪走到公用电话前,摘起话筒,从口袋掏出几个硬币投币,又掏出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一串电话号码:604-333-2222。他对着电话号码拨号。电话里传出占线忙音。

  辫子走向另一部公用电话,投币,拨号,不时扭头看刘俊豪。辫子对着电话小声说话,声音无法听清。不一会儿挂上电话离去。

  刘俊豪的电话终于打通了。

  电话(温哥华中文电视台记者小江):Vancouver TV Chinese Channel. Can I help you (温哥华中文电视台。请问什么事?)

  刘俊豪:我想跟胡杨记者说话。

  电话:你等一下……胡小姐现在不在,有什么事情我可以转告她吗?

  警车的警笛声由远到近。接着,路口出现了警车。

  刘俊豪:我姓刘……

  夏洛特冲过来,扯下刘俊豪手中的电话听筒,挂回电话机上,拉起刘俊豪的手就跑。

  一名警官下了警车,扭头看到刘俊豪的红背包。

  警官甲:That way, that way! (那边,那边!)

  刹车声,更多警车赶到。警察下车,脚步声,喊声,响成一片。

  夏洛特拉着刘俊豪跑进小巷。

  警官甲:Attention, the suspect has a red backpack! (注意,嫌犯背着红背包!)

  夏洛特扯下刘俊豪的背包,扔到地上,准备离去。

  戴安和菲尔从一个街角拐进,跑上前。菲尔捡起刘俊豪的红背包,背到自己的肩上。

  戴安对夏洛特:Give me your backpack! (把你的背包给我!)

  夏洛特解下背包,戴安背起夏洛特的背包。

  警官甲:You go that way, and you two that way! Richard, come with me! (你到那边,你们俩个那边!理查德,跟我来!)

  脚步声和响动声越来越大。

  戴安一挥手:Go! (走!)

  戴安和菲尔往夏洛特和刘俊豪来时的方向走去。警官甲与另一名警察出现在街角。

  警官甲:Stop! (站住!)

  戴安和菲尔转身就跑。两名警察在后面穷追不舍。

  夏洛特搂过刘俊豪,按到墙上便吻。刘俊豪搂紧夏洛特。警察从他们身边跑过。

  等警察出了小巷,拐弯不见后,两人从相反方向离去。

  温哥华中文电视台、编辑室内。

  记者小江、小吴在编辑文字稿件。胡杨手拿公文包从门外推门进来,跟着进来的是摄像记者小丁。

  小江:杨姐,今天的采访还顺利吧?

  胡杨:还可以。家里怎么样?

  小江:老一套。小吴可能有些趣闻。

  小吴:没什么趣闻。有一对新移民母女,刚落地就走丢了,找不着旅馆,又不会说英文,第二天才被警察送回去。嗳,小江,你不是接了个胡姐的电话吗?

  胡杨:谁呀?

  小江:小吴不提醒,我差点儿给忘了。半个小时前有个电话,说找你,我让他留言,他就把电话给挂了。他说姓什么,哦,对了好像是姓刘。

  胡杨:姓刘?哪儿来的?

  小江按下电话机的通话记录按钮,检查通话记录。

  小江:还是个外地电话,好像是Prince George的。(写下电话号码,递给胡杨。)

  胡杨:Prince George?那里我好像不认识谁呀?

  小吴:姓刘?会不会是,那个失踪的刘工程师?

  胡杨:嗳,小吴,这回你可比我机灵。

  胡杨拿起电话拨号,电话没人接,放下电话,沉思。

  乔治王子市、大学教室内。夏洛特、刘俊豪和众人在里面。一名学生将两台步话机交给夏洛特和刘俊豪,并教他们使用。

  戴安和菲尔推门进来,气喘吁吁,背上还背着背包。大家围上去。两人放下背包。

  夏洛特:Are you all right (你们没事吧?)

  菲尔:No problem. They stopped us, comparing my face with John’s picture, checking everything in the backpacks. They asked why we ran away from them. (没事。他们拦住了我们,用刘俊豪的照片对照我的脸,检查了背包里的所有东西。他们问我们为什么要跑。)

  戴安:I told them we were just scared by them. They released us when they found that we are UNBC students. (我告诉他们,我们是被被他们吓着了。当他们发现我们是北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学生时,就把我们给放了。)

  夏洛特:Did you get any message from Adams (亚当斯他们有什么消息没有?)

  学生甲:No, not yet. (还没有。)

  第10章 第10集 一定要到班芙去Dying to Visit Banff

  不列颠哥伦比亚省东部、火车上。辛笛儿坐在靠窗户的座位上,望着窗外的景色。李迅翰坐在她身边。

  火车两侧风光:森林、河流、远处的雪山顶、小镇、觅食的黑熊、等。

  辛笛儿和李迅翰侧后不远的一个座位上,坐着身穿体恤衫和牛仔裤的杰克。他肌肉不怎么发达的右臂上有一条毒蛇纹身图案。杰克不时往辛笛儿这边扫视。

  一名男列车员从前方走来,手里拿着一张黑白照片,站在车厢一端,展开照片。

  列车员:Okay, everybody, our train is running towards the special site of Canada’s history. Does anybody knows what it is (大家好!列车正向着加拿大历史上有特殊意义的地点驶去。有谁知道这是什么地方?)

  乘客甲:The last spike. (最后一棵枕钉。)

  列车员:That’s right! The last spike at Craigellachie for Canadian Pacific Railway that connects the eastern and western coasts of the country. On November 7, 1885, more than 120 years ago, Mr. Donald Smith hammered the last spike in the tie. This historical moment meant an important step toward the founding of the nation in a union. (正确!就是在克莱格拉奇的最后一颗枕钉,这颗钉标志着连接了加拿大东西海岸的铁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的开通。在120多年前的1885年11月7日,唐纳德史密斯先生将最后一颗枕钉锤进枕木里。这个历史时刻意味着建立一个统一国家的重要一步。)

  乘客乙:But I don’t think Mr. Smith accomplished this historical moment in one blow. (但我认为,这个重要的历史时刻,史密斯先生并没有“一锤定音”。)

  列车员:Sir, you must be really good at Social Study. Yes, you are right. Mr. Smith didn’t make history in one blow. Being a trader first and politician later but not a tracklayer, Mr. Smith’s first attempt bent the spike badly and it had to be replaced. However, his second attempt succeeded and drove the last spike home. (先生,你上学时社会学一定学得不错。你说的不错,史密斯先生并没有一锤就创造了历史。他是一个商人和政治家,并非铺轨工人,史密斯先生的第一锤严重砸弯了枕钉,以至于不得不换一颗。不过他的第二锤成功地将最后一颗枕钉锤进枕木去了。)

  乘客丙:Is this last spike preserved (这最后一颗枕钉还在吗?)

  列车员:No, it was not. But the bent second-to-last spike is. The Smith family retained that spike and presented it to Canada’s National Museum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00 years later. (不,不在了。但是,那颗弯曲了的、倒数第二颗枕钉被史密斯先生的家人保留了。100年后,他们将它捐给了加拿大科学技术博物馆收藏。)

  列车员走到辛笛儿跟前,问:Miss, where are you from (小姐请问是哪里人?)

  辛笛儿:I am from China. (我是中国人。)

  列车员跟辛笛儿握手,接着道:I am so proud and so sad to talk about the Chinese workers who took part in construction of the railway. Their totally number was more than 10,000, and about 4,000 of which died in the ordeal. They lived in substandard facilities and worked the most dangerous jobs. Their contribution to our country was unique and we are proud of them. (谈起当年参加铁路建设的中国工人,我既感到非常骄傲,同时也非常伤心。中国工人的总数超过一万人,其中大约4千人死于非命。他们生活在艰苦的条件下,干的却是最危险的活。他们对我们国家的贡献是无法替代的,我为他们感到骄傲。)

  火车窗外景物,最后一颗枕钉的纪念碑、等建筑。这是加拿大太平洋铁路最后一颗枕钉的位置。

  列车员:Now, we are crossing the Eagle Pass and then the famous Rogers Pass…(现在,我们正朝鹰通道和罗杰士通道开去……)

  温哥华布拉德入口海湾(Burrard Inlet)、本纳比海边公园(Marine Park)。海湾风光,游船,岸边沙滩上戏水的儿童,林间空地上烧烤的人们。

21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相约枫叶红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相约枫叶红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