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汉津莺啼云水谣8
车里那女子松了口气,这才想起还没谢谢帮他们停住车的人,就让丫鬟扶了,下车来对杨逍福了一福,说到:“谢谢先生义举,否则今日我和孩儿的命俱休矣!”,杨逍看着她的样子只觉得眼熟,忽而想起来,她不正是纪小姐家的一位女眷么!“这倒是巧了。”杨逍在心里暗想,于是也做了个揖,回到:“夫人不必挂心,这于我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不知先生贵姓,尊府何处,我夫君是东街上开书馆的纪氏映桐,明日我们夫妇定当上门拜谢。”那妇人继续说到,“我姓柳,只是路过这里的人,就住在前面樊记客栈里,夫人当真不必挂怀。”,杨逍想着既有机会结识纪家的人,也就不愿推辞了,又跟那夫人略叙了几句,吩咐那车夫好生送夫人回去,自己也就回客栈用餐去了。
第二日,果然有人到客栈来找“柳先生”,杨逍一早就跟樊掌柜打好了招呼,下楼来见了纪映桐夫妇二人,杨逍见那男子面容俊雅清秀,一看就是个读书人的样子,心想这就是纪小姐家的哥哥了。“在下纪映桐,这是拙荆周氏,多谢先生昨日救了我妻儿一命!”,他说着就要拜下去,杨逍连忙把他扶起来,也深深地揖了一揖:“先生不必多礼,在下柳闲之,尊夫人没事便好。”。那周氏坚持叫家仆把送杨逍的礼物送上了楼,杨逍也就顺势请他们去自己的房里坐坐:“我客居此处,只能请先生和夫人喝杯茶,多有得罪了。”,“柳先生哪里的话,昨日你救下我妻儿,我已禀告过堂上父母,如果先生不嫌弃,倒要请先生去家里坐坐呢。”,杨逍笑笑:“不敢叨扰,只是若先生不嫌弃,我们可交个朋友,我在汉阳还要逗留数日,先生得空我们约了吃酒。”,“这个自然使得!”,纪映桐见面前这位先生甚是豪爽,想来定是知己。
杨逍本想着像纪映桐这样的文人,跟他约着吃酒不过是客气话,不曾想第二日他果然又来客栈找杨逍了。“柳先生如若觉得光临寒舍不便,我在汉阳城里最好的品江楼定了个座,这会儿我下了学,正好请柳先生用个便饭。”,杨逍看着他认认真真的样子真的像极了晓芙,心里发了一阵笑,也就不推辞了。一顿饭,杨逍不费丝毫功夫,就问出了纪家的好些情况,包括“我有个妹妹自小上了峨眉学武,前几日刚回家,想必要住一阵子。”这件事。既然结交上了纪家的人,杨逍心里就有底了,总有机会再见到晓芙的。
因着母亲万般不舍,晓芙思前想后,竟给师父去了一封信,说自己在长江上行船时染了风寒,正好回汉阳家里修养些时日,再向东去,晓芙不知道为什么江湖上都说师父不通人情,在她心里,师父向来是很讲道理的,像这次,师父不仅允诺了晓芙,还让她在家多陪陪父母,又提到目前听说屠龙刀被谢逊劫走了,谢逊去了哪里却无人知晓,让她顺便注意一下汉阳周边的情况,众姐妹们此时仍旧留在东边,师父让晓芙晚些时候再去找她们会合便好。倒是父亲几次想催促晓芙早些去完成师太交待的事,终究还是舍她不得,想想晓芙确实就快嫁人了,也就不再多说些什么。
“正好,二妹妹你过了端午节再走。”,此时晓芙已在家待了半月,眼看着马上就是端午节了,大嫂嫂坐在园子里守着家仆做了好些小角的粽子,还教晓芙包了一些。“二哥哥!”,晓芙见映桐走过来,丢下手中的粽子,跑过去抓住他的衣角问到:“今年汉江上还赛龙舟不赛?”,“自然是要赛的,年年都赛,这几天那边已经开始摆大集了,还请了人来跳巫人的舞。”,“那你带我去看好不好?”晓芙哀求到,“这怎么行,你一个女孩子家家的,别去人多的地方抛头露面了。”,“我们习武的人不拘这些的!”,“那也不行,女孩子出去不方便的。”,映桐说完这话,看见晓芙垂头丧气的样子,想着这妹妹在峨眉山上过得清苦,这次回来,合该带她去好好玩玩的,便松了口说到:“要去也可以,只是你需得找三弟弟借了衣服,扮成个男孩子样子才能去。”,“真的?!”,晓芙听了高兴极了,当真跑去找她三哥哥借衣服去了。“都是成了婚的人了,别老带着你妹妹胡闹,去玩玩就早点回来。”,一旁的大嫂见了晓芙欣喜的样子,也是高兴的,但想了想,还是嘱咐了他们几句。
一会儿,晓芙果然换了三哥哥的衣服,把头发簪起来,扮成个男孩子模样,跟着映桐上街去了。为着端午节,这江边果然摆了大集,好些商贾乘了船或者驾了马车,来赶这个集会,有些土产吃食,晓芙从前都没见过。一会儿,街上响起号角声,一队巫人扮相的人跳着楚地流传的舞过来了,两边的人都不住喝彩。正当晓芙沉浸在这欢快中时,听见背后有个熟悉的声音,叫了声:“纪兄。”,晓芙随着映桐一齐转过头去,惊讶到嘴都合不上了。
(四)
站在自己面前的人,不是杨逍是谁!晓芙顿时涨红了脸,正在想若哥哥问起他是谁,她要如何作答,没想到映桐先一句应了:“哦!是柳兄啊!这可巧了!”,然后转头对晓芙说:“这就是我在家里提过的,当日在马车上救下你二嫂嫂的柳闲之柳兄。”,柳闲之?晓芙在心里噗嗤一声笑了,却站在二哥哥的身后,面带疑惑地瞪了杨逍一眼。“柳兄,这个就是......就是我跟你提过的,我家三弟弟纪映杋了。”,映桐自然不好揭穿晓芙的身份,只好把她当成弟弟来介绍了,晓芙觉得尴尬,杨逍却狡黠地笑了笑,看着她拱手行了个礼:“映杋弟弟好。”。
当日午间,杨逍硬要请他们兄弟吃酒去,映桐自然是高兴地应下了。他们在汉水边的酒肆里坐下,杨逍让用新鲜的肥鱼做了锅子,又点了蒸出来的鱼圆子肉圆子,并几个配菜,也够他们三个人吃了,又叫掌柜的上了一坛好酒来。“映杋弟弟,今日初见,幸会幸会!”杨逍举起杯子敬了晓芙一杯酒,当着哥哥的面,晓芙只好喝下去了。
席间,映桐说起连日里气温高起来了,周氏月份大了,什么都吃不下,独独喜欢这酒肆的糯米藕丸子,杨逍便要去叫掌柜的包一份给他带走,“怎好劳烦柳兄,我自己去就好。”映桐说着就下楼了。得了机会,晓芙赶紧问杨逍:“你怎么在这里!你不是回杭州了么!”,“我在这里办点事。”,“什么事?”,“我明教内的事,你别问了。”杨逍笑着回答到,“你......”晓芙显然不肯相信这又是巧合:“那你怎么又结识了我哥哥?”,“你哥哥讲过了,我救了你嫂嫂的马车,这个事可真的是巧合啊!”,晓芙瞪了他一眼,还要问什么,映桐就已经上楼来了,她只好低下头继续吃菜了。
“你怎么心神不定的?”回家时映桐看着走在身边的妹妹问到,“没什么,我想着再有几天就该走了。”晓芙随口回答到,“也是了,这次你回家还算待得长的。”,听见妹妹这么说映桐也伤感起来:“咱们兄妹就没多少时间在一起,过不了两年你又得出阁了,还好武当山倒比峨眉近,今后你一年也能回家来两次。”,映桐见晓芙没有言语,突然觉得在她面前提这事也不妥,就闭了嘴。好在晓芙心里一直在纳闷杨逍怎么会出现在汉阳城里,根本没注意听映桐的话。
“肯定是故意的!”,碧水进门时晓芙正好拍了下桌子如是说到,把她吓了一跳。“二小姐,你怎么了?”,她把手里的碗放在晓芙跟前,说:“藕稀饭呢,快喝点。”,晓芙看着她嘻嘻地笑了笑,问:“加糖没加?”,“当然加了,孟娘子知道小姐喜欢吃糖,我又偷偷给你加了一把。”,碧水是纪家的家生丫鬟,从小就跟着晓芙,两人虽是不常见到,她却对晓芙极为周到照顾,“小姐,你说谁是故意的?”,“哦,没什么,对了碧水,我列个单子,你去帮我上街买些东西,这几日我不上街了。”,“咦?”碧水有些纳闷:“二小姐不想自己去逛逛么?”,“不去了,我有些不舒服。”。晓芙不知自己为什么非要躲着杨逍,她想大约是自己和他同路的事不能给人知道,多见他一次,便多一份给人发现他们从前就认识的可能性。
晚饭后,晓芙在灯下做着虎头鞋,她于针线上不是很擅长,但总想给周氏肚子里的孩子送点什么,这鞋好不好,总归是个心意。一会儿,宁氏却来到了晓芙的房间,跟晓芙聊了会儿家里的事,终于七拐八绕地说出了心里真正想说的话:“之前想着你刚回来,我很不便跟你提的,那日你大嫂嫂倒是提醒了我,你今儿也十好几岁了,和殷家的亲事,怕是我们该为你准备着了。”,昔日晓芙因年幼,对此事既是不懂,又是全然不上心的,今日母亲忽然这么一提,她却完全没了主意。在所有人看来,她和殷梨亭成婚,本是迟早的事,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家里早早地把嫁妆备下也是极自然的。可是晓芙一想到,备了嫁妆,两家就该定日子了,然后就是纳征,请期,迎亲,自己就该上武当山,和那没见过几面的殷家哥哥一同生活了,她忽而害怕起来。
“母亲。”晓芙迟疑了一下说:“我年岁还小呢,您和爹爹先紧着三哥哥的事操心,我这边还想孝顺师父两年,完了,还想在家先孝顺你们两年。”,“可尽说糊涂话了,这里也两年,那里也两年,到时候你不成个老姑娘了?”,宁氏笑着点了点晓芙的鼻子:“你也别怕,这备了嫁妆,殷家还得纳吉纳征,前前后后,还有一两年要忙呢,该备下了,省得到时候慌忙起来。”,晓芙看着对面宁氏慈爱的笑容,一时不知说点什么好,宁氏见女儿这般模样,只当她是害羞,欣慰地笑了笑,又说:“你不在爹娘身边,怎么突然就长成个大姑娘了呢,你出嫁时,我定要把最好的都给你。”,晓芙听了这话,想起这些年和家人聚少离多,也甚是伤感起来。“芙儿,你快些休息了,端午过了又该走了,你回到峨眉,自己也该准备准备了,该同师太和师姐妹们请辞的,需要什么礼物东西,自己就该上心准备准备了。”,宁氏最后嘱咐了晓芙几句,就催她睡下了。
晓芙坐在床边,回想起母亲说的话来,她这次回家,家里人都在为三哥哥的婚事准备着,自然也就提到了她定下的婚约来。说实话,晓芙不讨厌那殷家哥哥,幼时他随父母来到汉阳拜会,总是文文静静的样子。彼时的晓芙当真淘气,她见这男孩子坐在后花园里的假山上发呆,就从花圃里捧了泥巴扔在他的身上,把他袍子都弄脏了。“喂!你干什么坐在这里!挡着我扔东西了!”她还不依不饶地对着那男孩子喊叫,“这位妹妹,对不住,我只是在等我爹娘,他们在厅里面同主人家讲话,我没地方可以坐。”,那男孩子脾气极好,反而给晓芙赔不是,晓芙愣了半晌,见他实在是呆,只好回了句:“没意思!”。后来他又来过几次,晓芙跟他略熟了些,就让家仆领着他们去汉江上坐船,去集市上买风筝,他总是羞答答地跟着,很少说话,也从不乱碰东西,父亲说这殷家的世侄很有规矩,末了也不得不责备晓芙一句:“就不像你一样淘气!”。他每次来时,都会给晓芙带点东西,有一次还抱了一只小奶狗来给晓芙,殷家伯母说这是家里的大狗生的,他因着要来汉阳,非要将它送给纪家的妹妹,一路上抱着不肯丢,还亲自照顾它的吃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