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投诚65
说着往前走了几步。
绿漪忙跟上她, 却又担忧地问:“可是小姐, 我们还怎么回去啊?这里与奉京都不知离了多远……”
“奉京?相府么?”明姝捡了根棍子把带刺的灌草打到两边开道,“我们现在不能回相府。”
“啊?为什么?”在绿漪看来,相府是最安全的地方了。
绿漪的想法乍一看似乎没错,毕竟整个大安的顶梁柱就镇在相府里, 寻常人还犯不了事。
可问题是, 相府之外恐怕还有不少双眼睛在盯着他们。
“朝中有细作。”明姝道。
“细作?”绿漪呆了呆, “小姐的意思是……”
“我只听清来报信那人说了个王大人,似乎是能在温世晏面前说上几句话的。”明姝说着,忽然有些懊悔自己之前只知玩闹,但凡她将心思分与朝堂之事几许,大约就能知道这个居心不良的狗官是谁了。
如此想着,又不免多了一分担心,“也不知道温世晏……算了,他怎么样关我什么事。”
那么多暗卫护着他,再说现在她也晓得了温世晏不是什么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
而且……她现在有更要紧的事。
明姝有些恍惚地看着远处连绵的群山,在大安最西的地方便是她牵念之地。
眼眸颤了颤,她眼中很快恢复神采,语气极是坚定地道:“我们回去,回迎县。”
***
奉京与迎县相去千里远,明姝将身上能典当的物什都置换成了盘缠,留了些给绿漪,便独自避着乌羌人赶回迎县。
绿漪虽与她一同长大,却未曾习过武,细算起来身子比寻常女子还要弱些,如此日夜兼程的赶路免不了叫她憔悴。短短几日,她整个人便已清瘦许多。
明姝没舍得让她跟着自己这般受苦,便在路上暂且同她分开。自己先以最快的速度赶回迎县,绿漪之后再回县城与她会合。
八日后。
“老人家,您可知此处离迎县还有多远?”
“快了,快了。”老人思索半天,也未想出具体的距离来,只道:“过了前头这南揭城,再往西走四五个时辰便到了。”
他摸了摸已是稀疏的白须,纳闷道:“年轻人要去迎县?最近可不是好时机啊,前些日子乌羌人在迎县造事,现在那地界正乱着呢……”
闻言,明姝心下一紧,她勉力稳住心绪问道:“那些乌羌人是何时生事的?”
“约莫有个三五日了吧。”那老人叹了一声,“咱们这些地方偏僻,平日里也就几个县官守着,这迎县一遭殃啊,其他县城的人也是人心惶惶。幸亏迎县知县及时命人将敌军挡在了县外,朝廷又派人下来支援,否则这战怕早就打到这儿来了。”
听到父亲没事,明姝在心下松了一口气。
她点了点头,“多谢老人家。”
说罢,便朝前继续赶路。
又是一天一夜,明姝出南揭城时,已是傍晚了。
照那老人的话,她明日日出前便能到迎县。
心绪的紧张到这时达到了最高点——仿佛离家越近,她便越是不安。
胡乱抹了把面上的汗水,明姝在一条小溪边停下,捧了一把清水饮下解渴。
便是在这时,她耳朵倏然捕捉到一阵渐近的马蹄声。
明姝动作一顿,分辨片刻,迅速往溪流稍远处的灌丛中隐去。
“停——”
随着如是一道人声响起,十余匹马在溪边停了下来。
明姝立时压低了身子,屏息凝神紧紧盯着那一队人马。
那些人纷纷下了马暂作歇息,口中说着什么,叽里呱啦一堆明姝听不懂的话,偶尔才冒出几句汉人的官话来。
显然是乌羌人。
明姝看着那些人,心底浮起一丝疑云。
一来,这些人来的方向显然不是乌羌,反倒更像是奉京那头。二来,这些人的身份也引人不解,若是是援军,这十几个人绝不可能,若是递送报信的,这阵势又显得太过招摇。
正想着,溪边的人群忽然传来一阵轻微的骚动。明姝敛回神思抬眸一看,见那群乌羌人聚在一起,中间似乎簇拥着一个高大的身形。
那道背影虽披了黑色的斗篷藏住大半身形,明姝却无端觉得熟悉,心下突地一跳。
待那人转过身时,剑眉星目高鼻浅瞳的俊朗面容撞入眼帘中时,明姝倏地身子一僵,瞳孔骤缩。
那个被一众乌羌人围在正中的不是别人,正是她担忧的巫玦。
从他身边人的动作与神态来看,那些乌羌人似乎对他没有半点敌意,反倒带着几分恭敬,仿佛巫玦才是他们当中最有话语权的人似的。
事实也是如此,明姝心绪正剧烈波动着,忽听其中一个乌羌人用并不十分流利的官话朝巫玦道:“再过几个时辰便到迎县,我们的人已经准备好了,只等王子号令。”
巫玦点了点头,问他:“孙江的军队呢?”
“就驻扎在县城里,不过我们的人已经将整个县城都围住了,他们是进不得也出不得,除非再有几万援军赶到……”
“就算有援军,行军最快也要五日。”巫玦打断他道。
“是,臣就是王子这个意思。”
孙江,王子……
乌羌人的话一下下敲击着明姝的神思,过分叫人震惊的事实让她僵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