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预备
过年期间再无他事。可以说,贾府里的人是松快地过完了一个新年。
王夫人原本还惦记着东风西风的事,可过几天也不在意了。
惜春私下里和迎春嘀咕:
一定是贾政不在意的态度气到了王夫人。
但迎春觉得挺好。
贾政为人清高,不通庶务,上辈子,他的内事依赖王夫人,外事倚靠贾琏,时不时纵容赵姨娘搅个局,日子过的是轻松自在。
他现在的生活有改变吗?
没有。
过年期间,唯一让人心头嘀咕的,无疑是两个人派来的仆从。
第一个是甄家来的仆从。
略拜了拜贾母,听说协理管事的凤姐儿在宁府,就直直往王夫人的屋去,密谈许久才离开。
甄家目前只有一个“甄宝玉”让人啼笑皆非。
迎春想了想,上辈子甄家也没这么快就发生了事情,便撇过不想。
第二个是林家派来的仆从。
林家派来的是一个老仆和一个小厮的组合。
也是先拜见贾母。
老仆走路颤巍巍的,他自己却不是很在意,自嘲道:“除了老朽这种走不动路的,其他能派遣做事的,都在忙着呢。”
对老人,贾母的态度总是很好的,又是林家派来的人,更须尊重着些。
当即就再三请他坐好了再说话。
第三次老仆终于没有推拒,坐下后,气息喘匀了,才徐徐说出林如海要他说的话。
林如海在扬州管盐政,发现盐政已经七零八落,理都理不清。
就算不管,只袖手看着,都容易被殃及。
鉴于前几任的盐官的任期都不满三年,他思索了半晌,终于想出一个帮他的人,贾赦。
——林家寥落,只能从妻家找助力,实在是无可奈何。
如果是上辈子的林如海,这时候大抵已经灰心丧意。
毕竟,贾赦是一个平日出门去玩,平日在家闲玩的人。
他人窝在偏院,黛玉因是做客没得浩浩汤汤带一群人去——况且贾母确是派了浩浩汤汤的一群人。
带了王嬷嬷和雪雁,还是贾母怜惜黛玉初去异地不惯,允她多带的呢。
一个姑娘家的,也没得单独派遣小厮的。
林如海也没想那许多,毕竟也没到非贾赦不可的情况,就让王嬷嬷多个任务——见到贾赦时,和他说一说。
之后的事大家也都知道了。
黛玉在贾母屋里住,坐卧有度,基本见不着贾赦……
如果是上辈子,王嬷嬷干脆就会评价“贾赦就是个纨绔和他说了也没用”,安心当林黛玉的乳母去。
不过,这辈子,事情发生了变化。
总之,林如海是把贾赦拐过去帮他了。
事情具体也简单。
盐政要肃清,但利益纠葛太大,一时无法厘清。
林探花就有了一个天才的创意:
开辟一条利益更大的路。
由贾赦带头,从闽地出发,渡远洋,做海商生意。
有林如海代表圣意的“默许”,一时,虽然敢于下海的不多,但敢于投钱的满南方都是。
在贾母面前,林家老仆只用几句话概括了贾赦在做什么这件事情。
之后就笑道:“我家老爷见着皇上的意思,倒像是允的。只是不愿花太多精力在管这些事上。”
贾母思忖片刻,点头道:“不拘你们如何做。”
林家老仆又列了一大串礼物清单,一些女眷(以邢夫人为首)对林家派老仆而不是婆子说话而有的细密不满也没了。
待林家老仆念完单子,递过去后,探春一看,笑了。
“这不是林姑娘的字迹么?”
迎春看着,也有些羡慕,瞧黛玉列的单子,条理有度,清晰明了。
众人夸赞了一番,这才继续说事。
“赦老爷眼瞅着自己长年要在沿海的地方坐着了,他的意思,是让妻女都搬来住。”
众人都沉默了。
其中,不愿意大房搬走的是少数;多数,是在权衡利弊。
迎春却是爽快(她终于能用上这个形容词了),不过想了一下就说道:“很好啊,刚好我能去扬州陪黛玉呢。”
邢夫人也意识到,黛玉还没有年长女性教养的问题。
——虽然黛玉举止有度,不输许多年长女眷,但明面上也得说得过去。
只是她毕竟习惯在偏院里坐着了,一时间要改变还不习惯。
因此她以扯皮的心态问道:“他还有什么要求?多带仆从还是多带家财?”
林家老仆的态度似乎恭敬了一些,语气十分和缓:“赦老爷的意思,是只要你们人去了就可以,携带的物事也只带惯用的,不愿换的就好。”
“其他家俱衣物等事,都可以由他出钱添置。”
众人一时又是沉默。
一下子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贾母想说:“不好这样劳累林姑爷。”但开了个头,她也意识到,贾赦话里的意思,好像是花自己的钱。
她明智地选择合上嘴巴。
其他人,更是第一时间理解了贾赦冲天而来的豪气。
海商嘛……
贾母早对贾赦灰心丧意,对于他的抛武从商并不反对。
和许多宠溺孩子的母亲一样,她认为,孩子有个正经事情可以去做,就很好了。
贾母便颔首道:“虽然有话说‘父母在,不远游’,不过圣上已经下达口谕,又有政儿留京,并不愁赡养。”她看向邢夫人:“想去就去罢。”
邢夫人的表情都僵住了,不知道自己该不该显露大喜过望的神情来。
扭头就见到王夫人漠然的神色。
邢夫人:“好啊好啊!”
如果因为自己的别扭,放弃了溜出荣国府的机会,那她会拍死自己的!
侧院开始忙碌非凡。
贾赦是发话说“到地方再添置”,但万一当地的物事不那么尽如人意呢?
因此还是要细细理出带去的物件,其余的物事,除了家俱,都得往箱子里锁,封到柜子里去。
侧院毕竟是个独立小院,里头房间多,东西也多,光是把那些装饰用的花瓶一类的撤下来,就要花费许多功夫。
邢夫人因此忙得团团转。
迎春相比之下就悠闲太多,抱厦空间有限,平日用不上的本就会收到箱子里,省了一番收拢的功夫。
迎春便接过了打理仆从的活。
伺候他们的奴仆多是家生子,一家人都在贾府,少有愿意出京的。
迎春翻了翻册子,侧院里已经收拢过的小隔间里,站了不少人。
迎春环顾一圈,在她身边转的基本都齐了。
“乳母呢?”她问道。
司棋在旁边震惊地嘀咕:“姑娘,这您还笑得出来啊……”
迎春也才发现自己在笑,也不是气笑,只是单纯微笑。
在她刚重生回来时,让她心神震荡的乳母,如今已经不能让她心里泛起一丝波澜。
问她在不在,只是因为她确切不在。
一个小丫鬟乍着胆子说:“她总抱怨您不让她进屋子,因此并不进院子里,只在二门处和那些婆子厮混,打打牌什么的。”
迎春听了点头,就朝门口的四个粗壮婆子吩咐道:“两个人,去把她带来。”
这四个婆子都是她朝邢夫人求来的,防自己年龄小压不住场。
——让粗壮婆子不反水,方法简单,一个厚度足够的荷包就行。
粗壮婆子气昂昂地去了,不久拎着乳母回来,把她像垃圾一样往地上一掷,就回门外守着。
乳母一滚到地上,就开始声泪俱下,痛斥她如何不孝,如何对自己的奶母不敬。
“我的母亲是邢夫人,生身母亲是翠萝。你没有什么要我孝敬的,”迎春陈述道,“如果只说奶水,当时我的乳母有四个呢,也不是单要孝敬你是不是?”
在断奶的时候,四个乳母就会送出三个,只留下一个陪着小主子。
如果要孝敬乳母,为何四个要送出三个?乳母无言了。
迎春挥挥手,不再对她多言。
她朝向众奴仆:“下扬州的主子并不多,单夫人,我和庶弟贾琮,并不需要那许多人伺候,你们想留的留,不想留的划分名册,待凤姐儿给你们安排新地方去。”
她把事情说得清楚,也没有怨怼的意思,一时就有许多人表示愿意留在府里。
司棋和绣橘倒是都愿意跟着她。
不论情谊,单是离了她,两个丫鬟得在别的院里从头来过,“副小姐”的势就此撒手,就让人无法不再考虑考虑。
迎春心下清楚,也不分辨,点点头,就记到账上。
抱厦里的丫鬟婆子,其实更多的是拢到抱厦这个院子里的,真正归属迎春的,并不多。
因此她三两下就归拢好名册,预备到时给邢夫人过目。
奴仆散去,只留下几个日常伺候的。
迎春刚歇一口气,门口就有人来报:
“薛姑娘来了。”
言语落定,才有身影从门口进来。
宝钗今日的装束颇为喜庆,远看像是个贺新年时拿来摆件装饰的瓷娃娃。
偏身上又有清冽的幽香,令人脑子通透,不至于迷瞪了。
迎春起身迎上,心里嘀咕。
她来做什么?
她和宝钗并不太亲近,不过她在贾母处奉承的时候也有说两句话,也没急脸红脖子的。
算是认识,并且知道她人挺好。
薛宝钗也不落座,就着迎春迎她时两人极近的距离,笑道:
“我和我妈也要下扬州去,不知道能不能蹭你们的船?”
作者有话要说: 宝钗终于上线~
原著里薛家上京的原因有两个,一个是躲冯渊命案,一个是宝钗进京参选。
鉴于迎春探春黛玉都没有参选相关的事,我认为这个“小选”是偏向明朝选女史,采取自愿原则。元春本来也是女史,估计贾母抱着女史是正经官职,又是贾政的女儿,不去当女史可能会被父亲随意定了媒,就跑宫里去了。
但皇上这个(哔——)
元春未必是开心的(毕竟她回家说“不得见人的去处”被歪解成“见不得人的地方”,还被一些同人文吐槽身为后妃居然骂皇上住的地方见不得人……太惨了,我觉得她说的是陈述语句,的确不能见家人啊!)
鉴于元春的前车之鉴,宝钗选择难见家里人(比贾家更难,薛姨妈毕竟没有诰命)的进宫入选,还是很有勇气的。
可惜,因为薛蟠这不靠谱的,宝钗没可能被选上。
所以红楼梦原著里,宝钗最好的选择,的确是贾宝玉了,这才引发暗流涌动动动动,分析宝钗绿茶婊黛玉白莲花的文章能当柴火烧灶里,烧完一顿满汉全席。
但贾宝玉嘛……我个人会在《红楼梦》里矮子里挑高个,觉得他也不容易,但他拎在现实社会中,的确不太好。
所以这篇同人文里,我打算给宝钗新的出路。
跟着天命之子迎春的步伐,前进三!
————
我的小论文好长啊……叹气。
————
还有。
说一下三金现在的情况。
七点起床去上班,中午十一点回来,吃饭带孩子,然后睡个午觉,十三点半继续去上班,十七点半回家,吃饭,带孩子,然后去当家教,二十点多结束,洗漱睡觉。
新手上班不好摸鱼,一整天下来会头晕脑胀,晚上码不动字,索性睡觉。
……于是我就发现自己可以早上起床码两行字。
最近就是这样啦,早上五点起来码字,码困了接着睡,七点再醒这样子。
能保证每天一千字的更新,剩下的榜单要求周末闲下来了加班补。
之后的更新就随缘吧……现在的晋江app也比较靠谱,会有“有更新”的字样,有这个提示再点进来~
——码字当然还是要码字的,这是我唯一感兴趣的娱乐活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