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银子491
不算隐秘,那知道的人肯定不少。
赵云安立刻意识到,如果有人知道却并未上报,这背后代表的含义。
这是新朝之上,官员摸不准皇帝的心思,所以对皇亲国戚的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来试探皇帝的反应。
若长此以往,新君上位后的针对土地发布的政令,岂不是成了笑话。
“不行,这事儿一定要告诉陛下。”赵云安立刻道。
金大舅连忙拽住他:“安儿,先等等。”
他提醒道:“这事儿不能着急,你贸贸然的过去告诉陛下,岂不是得罪了皇后娘娘。”
“舅舅知道你与陛下感情好,情同父子,可如今到底是君臣有别,这天长日久的枕头风下去,难免有些不好。”
当了这么多年的亲戚,金大舅多少知道刘氏的性子,那可不是真大方的。
“再者,这里头还牵扯到太子与三皇子。”
金大舅一番话,是真真切切为了外甥好,生怕他把自己搭进去。
刘家不只是皇后的娘家,还是太子的舅家,太子知道了会不会以为弟弟跟自己作对,心生隔阂?
这要是闹大了,皇后太子三皇子的脸面上都不好看。
要知道皇帝如今膝下两个儿子,可都是皇后生的!
赵云安一顿,摇头道:“大哥与三哥不会因此生气。”
“安儿……”金大舅无奈,又劝道,“可刘家毕竟是他们的舅舅家。”
他心底直叹气,觉得外甥太年轻,到底是有些天真。
赵云安听懂了金大舅话里头的意思,叹气道:“舅舅放心,我会从长计议,不会贸然行动。”
金大舅见他听劝,笑着说道:“这样就对了,我知道外甥是心怀天下,一心一意要让百姓安居乐业,可咱们也不能不管自己。”
“都说伴君如伴虎,我今日见了陛下与太子,也觉得与以前大不相同,浑身都带着真龙之气。”
“君臣有别,你是臣子,终归要掌握其中的度。”
金大舅回忆着皇帝与太子的模样,心中也是感慨万千。
想当年因为妹妹嫁入了永昌伯府,金大舅也是伯府的常客,与永昌伯没少打交道。
那时候他只觉得这大伯子很厚道,对他妹妹也好,对金家也还算照应,是个聪明人,可如今再一看,气势截然不同。
当年谁能想到,堂堂赵家嫡长子,永昌伯本人,居然能是皇帝的沧海遗珠,时至今日还能继承皇位。
反正金大舅是绝对没猜到。
今日他瞧着外甥与皇帝的相处与以前一般无二,啧啧称奇的同时又为外甥担心。
这感情好的时候,自然是大伯和侄子,可万一以后不一样呢?
赵云安算是明白金大舅话里话外的担忧了,笑着说道:“舅舅,我知道你担心什么,但是你放心,我都有分寸。”
他顿了顿,又说道:“有些道理祖母也同我说过,我心里都知道的。”
金大舅也笑起来:“你知道就好,如今你成家生子,已经是大人了,又是堂堂朝廷三品大员,有些道理肯定比舅舅更清楚。”
尤其是这外甥与金家亲近,金大舅心底更是高兴。
知道刘家的事情后,金大舅心底也是咋舌,暗道刘家见识短浅,怎么会为几块良田犯事儿,那不是给外甥添乱。
太子和三皇子知道后,心底能对这拖后腿的舅舅没意见?
同样作为舅舅,金大舅表示不能理解。
就像他,永昌公府的光么少沾,可他从不给外甥和妹妹添乱,这样亲戚才能长长久久。
赵云安知道他也是真心实意为自己着想,目露暖意:“外甥知道舅舅是为我好,若不是如此,也不必告诉我这些。”
金大舅笑得更高兴了:“你不嫌弃舅舅我唠叨就好。”
说完拍了拍他愈发厚实的肩头:“一眨眼的功夫,你长大了,舅舅也老了,以后就是你们年轻人的天下喽。”
当年他抱在怀中,托在脖子上满院子跑的孩子,已经成了国公爷。
送走了金大舅一家,赵云安才拧起眉头来。
方才金大舅的话不无道理,刘家的事情确实是很难办。
犹豫再三,赵云安还是决定直接入宫。
他并未直接求见皇帝,而是到了太子东宫。
李云平正在教瑾儿练字,见他过来面露惊讶:“你怎么进宫了?”
说完低头对儿子道:“去吩咐厨房准备一些可口的点心,你七叔爱吃。”
李瑾知道父亲是要打发自己离开,乖乖点头:“七叔您坐,我去让人准备点心。”
说完还替赵云安搬来凳子,就放在亲爹附近,让他们能面对面坐着好说话。
等儿子走了,李云衢便道:“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你急急忙忙的入宫。”
他最知道赵云安的性格,若不是要紧的事情,肯定不会在这个时间入宫见他。
赵云安思索了几个晚上,依旧觉得刘家的事情不能隐瞒,直截了当的告诉大哥,或许比藏藏掖掖更好。
他不想做多余的事情,难道是伤害了兄弟感情。
赵云安知道金大舅的好意,但是他更加相信李云衢的人品,绝不会因为刘家迁怒于他。
“大哥,是刘家的事情。”
赵云安便将自己这两日打听到的事情一一道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