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长公主一身浅金华服,头上簪着赤金凤摇,左手举着明黄诏书,在裴绪等人的簇拥下进殿。
当年长公主还没有封号时曾舍命救过皇帝,皇帝感念兄妹情深赐了长公主封号,让她位比亲王,又赏赐下赤金风摇以示恩宠。
这身浅金华服长公主只穿过两次,一次是当今皇帝登基前往祖祠祭祀当天,一次便是今天。
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有眼尖的大臣发现后已经开始朝长公主行礼。
太子站着没动,那双细长阴郁的眼睛却死死的盯住长公主手里的那卷明黄诏书。
直到长公主近前。
“肇安,见诏书为何不跪!”
“父皇还卧病在塌,姑母拿着诏书进宫,谁知道是真是假?若是有人利用姑母假传圣旨,那岂不是某些人的阴谋就要得逞?”
太子冷笑了两声,阴毒的目光扫过长公主手里的诏书,缓缓道:“不若姑母将圣旨给孤,让孤来看看是真是假。”
“放肆!”
“皇兄亲笔所书,大周朝圣天宝玺加盖,岂能有假?肇安,你怕不是要造反!”
“造反?姑母带着人包围了太极殿,说到造反,孤可比不上你!”
“你囚禁皇上,利用职务之便行龌蹉之事,联合努尔哈赤通敌卖国,你当真以为本宫不清楚?”
“现如今本宫诏书在手,尔等还不下跪!!”
长公主美目怒睁,隐隐还能看得出来当初风华绝代的模样。
一旁的老臣听完纷纷震惊,不敢想向来贤明宽厚的太子竟然会勾结外敌。
众人面面相觑权衡利弊以后,纷纷跪下接旨。
见状,太子紧锁着眉头,顺手拔出身旁侍卫的刀,朝长公主手中劈去。
就在刀刃即将碰上的那刻,裴绪执长剑拦截,右手快速挽了一个剑花,将太子手中的刀挑落。
剑刃锋利,划破了太子的手背,沁出鲜红的血迹来。
太子吃痛,往后退了一大步,顺手扯过一个太监挡在自己的身前,冲外面喊道:“来人!!你们还等什么,还不赶紧将这些乱臣贼子统统都给孤抓起来!!!”
话音刚落,一对带刀侍卫从殿外冲进来,只可惜,他们并没有冲裴绪拔刀,反倒是将长公主等人保护了起来。
随后,朱兴华跟在肇熙的身后走了进来。
“皇兄,你还要做无谓的抵抗吗?”
太子看见被人抓住的肇熙这时候好好的站在面前,朱兴华还跟在身后,太子终于是忍不住开始破口大骂。
“原来是你背叛孤,朱兴华你忘记曾经孤对你的提拔?”
“下官从来就不是殿下的人,何来背叛?”
朱兴华语气平淡,侧身看了一眼,林锐被人押着上来,脸上是愤懑的神色。
“来人,将贼子给本宫抓起来!”
长公主话音落,便有人上前去抓太子,太子平日里养尊处优,就连练得功夫都是花拳绣腿,如何抵得过这些真正上过战场的战士?
太子挣扎了一番就被俘押在一边。
长公主环视了一眼,见那些大臣都低头战战兢兢不敢说话,将这些人的脸记清楚后,开始宣读诏书。
“朕即位四十年,勤政务身,现年事已高,愿退位释贤。十二皇子肇熙勤勉务实,众皇子中堪当表率,朕退位后,肇熙可登大宝,布告天下,咸使闻知。”
……
宣历二十六年六月,孝武帝退位,十二皇子肇熙即位,实为景桓帝。
废太子肇安以下犯上,勾结外敌企图造反,废为庶人,关押至大理寺。成王齐王贪污粮饷多年,扰乱朝中风气,剥去一半职位,赋闲在家思过,上交所有贪污粮饷。
新帝即位,大赦天下,广纳贤士,减少赋税徭税,一时间百姓欢呼,高呼新帝万福。
.
朝政殿。
“皇上,还望您收回成命,裴小将军虽立下战功无数,可让一位武将做首辅,统领百官,大周建朝百年,从未有过如此先例啊皇上!”
一名老臣站出来指责,甚至他怕新帝不同意,说话时连身体都是颤巍巍的,像是不赞同到了极点。
新帝一身明黄龙袍,看了一眼下方反驳的老臣,脸上没什么表情。
“裴卿做首辅如何不使得?在与朕亲征西北之前,裴卿在天成书院一直是个中翘楚,严阁老也曾夸赞其天纵奇才,此等人才为何不能用?当年沂河群雪灾,裴卿区区少年郎都能将粮草送入灾区,而你们这些满口经纶的大臣却丝毫没有办法。后在西兖城敌军攻城,也是裴卿一人力挽狂澜,屡出奇招制敌,保住我大周疆土。文将武将不过是虚衔,能脚踏实地做出事情的才是实干,朕不觉得裴卿统领百官有何不妥。”
“皇上,这于礼不符啊!”那名老臣依旧不善罢甘休。
“于礼不符?”新帝冷笑了两声,“若事事遵循守旧,那今日与你说话的便不是朕而是废太子肇安!既然没有先例那朕便开了这个先河,朕颁布条令广纳贤士,第一个招的便是裴绪!”
“李卿为官多年竟也如此老糊涂,如此不如卸了官袍回家颐养天年!”
此言一出,那老臣瞪大眼睛,左右看了看,见无人帮忙说话,更是气得一句话说不出,呆愣愣站在原地。
这名老臣当初支持废太子肇安,为人固执思想陈旧,新帝早就想除了。
“裴将军武能上阵杀敌,文能学富五车,堪为百官表率,臣附议皇上!”
就在两人僵持不下时,朱兴华站出来恭敬的说道。
随后诸大臣是何等人精,见状纷纷齐声道:“臣等附议。”
……
圣旨到景氏胡同的时候,阿福正在和裴绪商量小别院的事,甫一接到圣旨,阿福笑的眼睛都弯了起来。
“恭喜首辅大人,贺喜首辅大人,杂家是先行来给大人报喜,赏赐随后就到。皇上赐的宅子一月后大人便可搬进去,就在天华街,那里离皇宫可近着呢。”
来传旨的太监长得胖乎乎的,边说话边笑的眼睛眯成一条缝,倒是多了几分喜感。
“多谢公公。”裴绪淡淡道,看不出来高兴还是不高兴。
“那杂家就不打扰大人了,先行告退。”
那太监也不生气,继续笑眯眯道,在出去之前又被阿福叫住塞了一包银子。
送走了人以后,阿福才凑到裴绪身边,看着那明黄的绸缎,大大的眼睛弯成月牙状。
“阿绪,你做首辅了!”
少女的声音带着惊喜。
青年瞥了眼身旁眼睛闪着光的阿福,平直的唇角也渐渐勾起好看的弧度,轻声道:“嗯。”
到了快傍晚的时候,一抬抬的赏赐如同流水一般被送入小别院,整整堆了一个院子。
红木箱子被廊下的灯笼照着,映了满院的红光。
翌日。
裴绪一身黑金官袍,头上束了冠,线条越发冷硬的下颌让他的脸看上去更加清隽冷冽,多了几分不近人情的冷漠。
但偏生人又生的好看,那双黑眸深不见底,目光扫过时能让人脸红心跳般的痴迷。
下完朝,裴绪没有第一时间出宫,反倒是由一位太监领着去了太极殿。
新帝刚回来不久,正坐在窗边,面前搁了两杯还冒着热气的茶水,明显在等人。
裴绪被引着进去,正要行礼,就见窗边的新帝摆了摆手,示意他免礼近前。
“皇上找我何事?”
裴绪坐下来,缓缓道。
新帝没有立马说话,反倒是先上下打量了一番,才道:“阿绪,朕之前说过,要给你额外的赏赐,你有什么想法吗?”
“皇上给的赏赐已经够多了,不用在要别的。”
裴绪拒绝的直接,他清楚肇熙的为人,没有拐弯抹角。
“真不要?”
肇熙“啧”了一声,像是惋惜又似遗憾的摇摇头。
感受到裴绪看过来疑惑的目光,他才清了清嗓子,难得揶揄道:“昨日姑母来找过朕,说是想亲自操持她身边掌印女官阿福的婚事,还向朕讨要了赏赐,难不成,不是你?”
坐在对面的裴绪难得变了脸色,抬眼,语气不自觉带了急迫:“长公主?为何臣不知道?”
“这……朕就不知道了。”肇熙笑得不行,“朕之前记得,姑母好像一直属意那位大理寺司丞李恒?就是上次宫宴为阿福请求的那位,难不成……”
“阿绪,你是朕的好兄弟,朕可是第一时间就把这消息告诉你了,你若是真有想法,那朕现在就给你下旨赐婚,可别等到姑母求到朕这里来,到时候可别怪朕不顾念兄弟情分。”
“你怎么不说话?难不成真没有那个意思?”肇熙试探。
“阿福是臣未过门的未婚妻,长公主岂可胡乱点鸳鸯谱?”
裴绪沉声,急切又不满。
他还记得回京城当天她和李恒在酒楼的画面,后面又在接风宴上不顾前程的为她求情,早些年李恒追了他们马车大半天的身影也晃晃悠悠的钻进了脑子里,裴绪有些乱了。
若是两人关系真的很一般,又怎会有诸多交集?
长公主当初想凑合李恒与阿福的事情,他多多少少知道一点……
越想裴绪越坐不住,看见对面肇熙揶揄打趣的眼神,裴绪也不想在争论其他。
“皇上,阿福与臣两情相悦,还望皇上成全。”
本来裴绪想的也是过段时间就来求旨意,可现在明显不行了。
青年还沉浸在醋缸之中,丝毫没有注意新帝身后屏风处有人影晃了晃。
“那既然是这样,那便你去同姑母商议过后朕在赐婚罢,免得朕帮了你,姑母又气恼。”肇熙故意道。
“臣先行告退。”
裴绪起身,退出太极殿,脚下的步子明显加快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