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晚饭,蒋丽秀是留在林乔家里的一起吃的。
林乔觉得很抱歉,“丽秀,实在是不好意思,你第一次来我们家,还要你帮忙做饭。”
“没关系的,乔乔姐。今天是我来的太冒昧了,如果你再把我当客人一样招呼,我反而觉得过意不去。”
林奶奶在那里不停地夸赞蒋丽秀,“真没想到你小小年纪,干起活来居然这么干脆利落。乔乔,你快尝尝,这两盘菜都是丽秀做的,她做菜的手艺可不比你差。”
林爷爷也在那里不停地点头,“确实不错,味道比你奶奶做得好吃多了。”
林奶奶气得用筷子敲他的碗,“吃个饭还那么多话,嫌弃我做饭不好吃,那你以后就别吃。”
林爷爷不敢反驳了,赶紧低下头去挟菜。
林乔早就习惯了爷爷奶奶这吵吵闹闹的样子,她对着蒋丽秀笑了笑,“丽秀,不用客气,家里也没有什么好招待的,也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口味。”
蒋丽秀知道林乔这话是在谦虚,因为林家的伙食比起一般人家要好得多。
桌上有一大碗炖豆腐、炒鸡蛋、还有一盘熏鱼,这些都是蒋丽秀没来之前就已经准备好的,说明林家平时的伙食就是这样。
这些菜要是在前世,蒋丽秀根本就看不上眼。可是在七十年代的农村,却很是稀罕,至少蒋丽秀在知青点的饭菜从没有这么丰盛过。
林乔和顾廷松忙着照顾孩子,两个小家伙坐在炕上,围着一模一样的围兜,每人面前摆着一个小碗,等着爸爸妈妈投喂,样子可爱极了。
林乔和顾廷松习惯了两个人一起照顾孩子,等到把小家伙喂饱以后,由爷爷奶奶照看着,他们再吃饭。
蒋丽秀在一旁暗暗观察着林乔和顾廷松,他们两人不时小声交换一下意见,或者一起取笑儿子贪嘴的小模样,看起来默契十足。
他们夫妻两个和同龄人相比,已经算是人生赢家了吧!事业爱情都很圆满,甚至从他们的餐桌上还可以看得出来,金钱也是不缺的。
蒋丽秀眼神暗了暗,都说这个年代的感情最是纯粹。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能经受得住诱惑坚守到底。
吃过了饭,蒋丽秀并没有多待就起身告辞了。回到知青点,蒋丽秀心里的想法更坚定了。
她以前看过不少穿越到七十年代的,再加上她还有原主的记忆,对这个年代的事情,蒋丽秀了解的很多。
她绝对不会让自己窝在这么一个小山村里坐以待毙,这个年代的便宜父母对她并不重视,即使下乡也没有给她准备多少东西。她现在最主要的就是要挣钱,改善自己的生活条件,然后等待参加两年以后的高考改变命运。
蒋丽秀打定了主意,要和林乔继续多来往。她现在在生产队人生地不熟,想要做些什么很不方便,只有依靠林乔家提供便利。
反正林奶奶也极力邀请她去家里玩,蒋丽秀不管她是不是客气话,都准备当真了。
隔了几天,蒋丽秀又来找林乔,打算借几本书看。
“我下乡的时候,带的行李太多了,书也没装几本。现在每天收工回去太无聊,就想找几本书看一下。”
林乔完全可以理解,这个年代又没有什么娱乐活动,知青大都是高中毕业,在乡下呆着精神文化得不到满足,滋味肯定不好受。
“我家里的书除了上学时候的课本就是医书多一些,不知道你喜不喜欢看。”
“没关系的,只要有书看就行。看些医书也不错,可以学习一些医学知识。”
林乔听她这么说笑了笑,“那好,你跟着我回家去挑挑看。”
蒋丽秀连忙点头,帮着林乔收拾了医药箱和她一起回家。
刚走到林家的大门前,就听到院子里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
、
林乔的脸上立刻就挂上了笑容,看蒋丽秀有些疑惑,林乔赶忙给她解释,“是我爹回来的。”
林乔推开面前的大门,果然是林宝国正在院子里照看两个外孙。
林乔语气轻快,“爹,你回来了。”
“回来了,乔乔,你看我给我外孙做的陀螺怎么样?”
林宝国正蹲在地上陪着两个孩子玩陀螺,和闺女说话,连头都来不及抬。
林乔看他们祖孙三个玩得正开心,也就不打扰他们了。
“爹,那你陪他们玩。我有朋友过来了,我带她先回房间了。”
林宝国听闺女说到带朋友回家了,这才抬头看了一眼。
蒋丽秀上前一步,笑着和林宝国打招呼,“叔叔好!”
林宝国看清蒋丽秀的样子愣了一下,他随即站起身来,问道:“乔乔,这是……”
“爹,她是我们生产队今年新分配来的知青,叫做蒋丽秀。”
林宝国低喃了一声,“姓蒋?”
蒋丽秀没有听清楚林宝国说的是什么,她有些疑惑地问道:“叔叔?”
林宝国回过神来,“你们去忙吧,我来照顾孩子。”
两个小家伙也被姥爷带来的木陀螺吸引住了,没有像往常一样纠缠妈妈。林乔放心地带着蒋丽秀进了房间。
蒋丽秀一走进房间,就闻到了一股若有若无的香味,很是好闻。
“乔乔姐,你屋子里的味道真好闻,好像香水一样。”
“是山上的一种野草,晒干以后在屋子里点燃就会有香味,你要是喜欢,待会我给你装一些回去熏熏屋子。”
“谢谢乔乔姐,那我就不客气了。”
蒋丽秀跟在林乔后面打量了一眼房间,房间里放了一张大床还有两张小床。衣柜、书桌把屋子里挤得满满地,但是却并不显凌乱,很是整洁。
林乔已经走到了书桌前,她指着墙上的简易书架说道:“我们家里的书都在这里,你看一下有什么喜欢的吗?”
蒋丽秀点了点头走过去,装模作样地翻看了一下,最后还是选了一本中药图谱。
“乔乔姐,我就看这一本吧,也学习一下中草药知识。”
“可以,”林乔给她介绍了几句,“这本书囊括的中药材还是挺多的,对于它们的作用也有详细的介绍,还是很不错的。”
“那这些中药,咱们这里的山上都可以找到吗?”
“大部分可以找到,有些需要特定环境才能生长出来的药材就不好找寻了。”
蒋丽秀心里有了底,她知道靠山吃山,自己想要做些什么,首先就可以考虑这大山。
借到了书,蒋丽秀也不好再继续留在林乔的房间。
“乔乔姐,我先拿回去,看完就给你送回来。”
“不着急,你要是喜欢可以慢慢看。”
两人走出了房间来到院子里,就看到顾廷松已经回来了。
林乔有些惊讶,“你今天不是说去临县吗?怎么这么早就回来了?”
“事情忙完了就赶回来了,其他的事情让建军在那里交涉。”
林乔知道顾廷松是担心家里照应不过来,所以才匆匆赶回来的。
自从孩子出生以后他就是这样,一直努力分担着家庭的责任,从不像这个年代的大多数男人一样,把照顾孩子的事情推给她一个人。
不过当着外人的面,林乔也不会和顾廷松说一些腻歪的话,她解释了一下蒋丽秀的来意。
“丽秀来找我借本书看。”
蒋丽秀见他们一家人其乐融融的样子也不好继续厚着脸皮待下去。
“乔乔姐,我先走了,过几天看完了就把书给你送回来。”
林乔还没来得及说什么,林宝国先开口了,“你和乔乔是朋友,既然来了,就在家里吃过晚饭再走吧。”
顾廷松挑了挑眉,有些奇怪林宝国的态度,不过他并没有说什么。
蒋丽秀有些受宠若惊,“叔叔,谢谢你,不用了……”
林乔也跟着开口,“留下来吃顿饭吧,上次也没有好好招待你,我一直觉得过意不去。都是一些家常便饭,你别嫌弃。”
蒋丽秀自然不会拒绝这个和林家人增进感情的机会。
“那我就不客气了,谢谢乔乔姐。”
这一次孩子有人照顾,林乔亲自下厨去做饭。蒋丽秀给她打下手,两人聊着一些美食心得,倒是有不少的话题。
林宝国一回来,两个孩子就粘着他,在饭桌上也不例外。林乔就专心招呼蒋丽秀。
蒋丽秀挟了一口菜吃进嘴里,立刻就对着林乔夸赞开了,“乔乔姐,你这个小炒肉做得真好吃,和我以前吃过的那些做法都不一样,你做的这个更香。”
“好吃就多吃一些,我还怕你吃不惯辣呢!”
“不会,”蒋丽秀摇了摇头,“我也特别喜欢吃辣椒。”
林宝国的动作顿了一下,“蒋同志,你是哪里人呀?”
“叔叔,我家是省城的。”
“省城的?”林宝国好似陷入了回忆,声音也有些迟疑。
“我以前跟着师傅在省城打过家具,我记得我们干活的第二医院旁边有一家蒋家杂货铺,也不知道现在还在不在了?”
蒋丽秀一听激动起来,“叔叔,你说的是四海路的省第二人民医院吗?它旁边的杂货铺就是我爷爷开的。”
林宝国好像也有些惊讶,“这么巧吗?那你爷爷还健在吗?”
“不在了,杂货铺也在十年前关门停业了。”
林宝国的表情有些唏嘘,安慰了蒋丽秀几句就不再多说了。
蒋丽秀虽然有原主的记忆,但是原主对于爷爷的事情记得并不多,也没有办法和林宝国讨论太多,她不禁有些遗憾。
吃过晚饭,蒋丽秀就告辞了,有了借书还书的借口,她就可以和林乔继续来往,所以也不着急。
林乔却发现他爹的情绪好像有些不对,联想到今天晚上她爹对蒋丽秀的关注,林乔心里有了猜测。
“爹,你是不是和丽秀的家里人认识?”
林宝国并没有否认,他对着林乔开口说道:“她应该是你大姨的闺女,你的表妹。”
“什么?”这下林乔和顾廷松都愣住了,没有想到蒋丽秀居然是他们家的亲戚。
林乔是知道她姥爷有两个女儿的,可是从小到大,林乔只知道大姨嫁到了外地,却从未和她有过任何联系,现在听他爹这么说,当年肯定是有什么事情发生。
“爹,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呀?这么多年,从未听你说起过大姨的事情,也从没见她回来给姥爷扫墓,这里面肯定发生了什么吧!”
林宝国点了点头,“当年,我和你姥爷在省城打家具的时候,你大姨也跟着一起去了。就在那时候,她认识了蒋家杂货铺的小儿子,闹着要嫁给他。你姥爷嫌弃那人有些不务正业,坚决不同意,可是你大姨铁了心了,甚至和家里断绝关系也要嫁过去。”
林宝国停了下来,叹了一口气,“你姥爷哪里能拗得过她,也只好同意了,给她准备了丰厚的嫁妆,让她嫁过去。谁知道你大姨嫁过去没两年,蒋家的杂货铺就出了问题。你大姨回到娘家把你姥爷手里的积蓄都骗了去填蒋家的窟窿,你姥爷气得一病不起。后来,你姥爷去世以后,她又回到县城非逼着你娘把你姥爷的房子卖了和她平分遗产。”
林宝国的话让林乔听着都有些气愤,“原来大姨是这样一个人,怪不得你从来不提起。”
“自从县城的房子卖了之后,你大姨就再没回来过,我还提她做什么。要不是今天看到丽秀这孩子面熟,我也想不起来这事。”
林乔也沉默下来,她没想到自己和蒋丽秀还有这么一层关系,怪不得两个人长得有些相像。
林宝国知道闺女的为人,就开口说道:“我看着蒋丽秀这姑娘也不知道你们之间的关系,估计你大姨也从没有和她说过有咱们家这一门亲戚。长辈做的事情算不到晚辈头上,你和她既然谈得来,以后该怎么相处还是怎么相处。不管怎么说你们还有血缘关系在,你找机会把事情和她说清楚也行,她毕竟是你的表妹。”
顾廷松听他这么说却不同意,“我觉得这样不妥,这亲戚还是不要认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