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浆果的话
*这篇文的始末*
#想到哪儿写到哪儿#
……
2018年,
我在笔记本上开启了浆果的第一个故事——《明天可期》。
《明天可期》写作进入到最后……
很意外的,两个女孩子进入到了我的脑海中。
一个便是温杨,另一个便是简沐姿。
我被他们影响得无法继续完成《明天可期》,于是暂停了手头的写作进程,全心投入到了《你不要再孤单》的准备之中。
而随着时间积累,越来越多的细节开始不自觉的钻入了脑海。
我逐渐确定,《你不要再孤单》会是自己想要写的故事。
……
开启《你不要再孤单》以前……
我确定了简沐姿120急救医生的工作。
同一时间,也确定了温杨巡逻民警的工作。
……
在故事的选材上,真实是我的第一要求。
我搜集了几十个比较有代表性的真实急救故事、几十个真实的基层民警故事。
简单的一句话、几句话新闻报道,却都是在现实生活中真实发生过的事情。
在进行了首轮筛选之后,
我留下了一些自己能够且愿意为之说话的故事。
给已经挑选出的新闻故事相对适合的文内时间,再将其插入两位主角的故事时间,适当调整。
将两者进行融合,由此完成了改编自真实事件的时间线。
期间,二轮删减、增加情节、改编情节完毕。
……
譬如,杨长荣这个人物是有原型的。
公安局长的奉献与付出方面,
杨长荣的原型是时任河南省登封市公安局长——任长霞。
除此以外……
改编自上海外滩跨年踩踏事件。
退休老王师傅痛失爱女,这也是改编自那场灾难的真实故事。
改编自安徽小学生写作业与母亲答案不一致拨打110求助。
改编自杭州包夜大学生的膀//胱炸裂事件。
改编自喝早茶的老人摇醒整个居民区居民事件。
改编自上海校园暴力致伤者瘫痪事件。
改编自湖北物流园区司机驾车撞人死伤事件。
改编自四川久坐麻将馆以至急性心梗事件。
改编自四川民警抑郁症自杀事件。
等等,等等。
包括温杨所遇到的拆迁征收事件,
同样是改编自某行业全国先进工作者的真实故事。
非常遗憾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拆迁并没有得到如文中一般的结局。
而这个拆迁其实比文里的时间更接近现实生活中的我们。
这是2018年至2019年的拆迁征收,而其所在城市经济排名一直居于国内前十。
这样的城市,当地中院判决了商业街业主败诉。
而商业街的所有业主也在强压之下全部签字妥协。
仅希望未来,正义之光能够不畏强权、普照大地。
在此同寄希望于未来的法官,寄希望于未来的领导、未来的主人翁。
……
Emmm……
大概是我的强迫症作祟。
我一直认为,
当自己对想要写的故事有一个较初级的了解和身体力行后才有资格动笔。
书本知识和可查资料的积累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我希望自己能够身体力行的去掌握。
毕竟身体力行之后,往往更能以普通人的视角言之有物。
另外,《你不要再孤单》是一篇相对来讲较职业化的故事。
因此,非专业出身的我必须事前做一番与之匹配的准备。
如今到了完结之时,可以回答好奇我专业的小可爱们……
我在大学所学的专业与简听一样,国际金融。
……
开始《孤单》前,我去了本地的红十字会。
参加了红十字会的初级救护员培训课程,最终取得了红十字会颁发的初级救护员资格证书。
Hhhhhh……
与温杨一样,我买了一只智能心肺复苏模拟假人回家。
为的是能够切实感受到CPR按压时间产生的疲劳感。
当然,
假人先生也让我在日常生活中得以经常练习在培训课上学到的内容,以便我能在遇到突发事件时运用肌肉记忆产生的手感帮助到他人。
在此感谢与简沐姿乌龟宠物同名的假人先生——“big boss”。
感谢假人先生陪我写完了《你不要再孤单》。
拿到救护员证之后,我报名了国际马拉松医疗保障工作的志愿者。
之后,作为一名志愿者参与到了马拉松的服务之中。
与120急救医生共同营救两名低血糖跑者的经历,让我近距离完成了《你不要再孤单》的共情储备,情感与实际上也距离简沐姿和温杨更近了一步。
关于这个部分,在此倡议诸位小可爱。
国内大多数设有红十字分会的城市都有开展免费的救护员培训课程。
这个就是教大家在面对突发急救状况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正确的CPR、包扎、AED的使用方法,课上都有专人指导练习。
纸上得来终觉浅。
无论是为了自己所爱之人还是因为自己的善心,希望大家都可以在空闲时间,报名参与。
还记得我们简沐沐最后成为了一名急救知识普及课的志愿讲师么?
嘻嘻,
快来吧~
……
然后,
我要感谢协和医院手外科、胸外科、急诊外科的三位医生。
谢谢他们给予了我专业上的指导意见。
感谢本市某派出所曾是巡逻民警的派出所副所长——刘所长。
谢谢他为我讲述牺牲。
让我能够以多面的视角看待牺牲、讲述牺牲。
谢谢志愿在红十字会普及急救常识的——我的老师。
谢谢她为我讲述了她的梦想与坚持,还有她曾经作为120急救医生奋战在一线上的故事。
(给了我不少灵感)
还要谢谢生活在我身边的一对夫妻。
感谢他们让我了解到了怀念的力量。
以及,死别对继续活下去的人的漫长影响。
还要谢谢每一位报道真实的新闻记者。
谢谢他们的真实报道,
让我看到了120急救医生与巡逻民警的不凡。
最后,
记得之前有位读者如此评论过:
陆然和明粒这对只可能发生在小说里。
这大概应了那句老话:
你觉得最不可能发生的,往往就是真实发生过的。
嘻嘻~
非常开心的告诉你,
陆然和明粒这一对改编自真实故事。
……
我一直觉得,
一个好的故事讲述人要会提出问题。
还有更重要的,去解决问题。
《明天可期》的时候,
我提出了关于抑郁症的问题。
最终通过江晨与简听的电话交谈,
将总结经验而来的解决之道分享给大家。
不想做一个只会提出问题的作者。
心理疾病相关的东西,
直接扔在你们面前不去寻求解决之道,总感觉差了点儿什么。
抑郁症这样的情况,
并不是“嘣”的一下就会完全康复的。
也并不是他们想积极起来、想好起来就会真的好起来的。
抑郁症在我这里,
并非一个虐人的情节设计。
而至今为止,
我有陪伴抑郁症患者数年的生活经历。
我希望将自己的经验和总结与你们分享。
切实的帮助到他们、关爱他们,以他们最喜欢、最能够接受的方式。
……
大概,人物性格也同理吧。
直接扔一种性格在你们面前却没有任何的支点……
这很奇怪。
今天的我们,
之所以变成了今天的我们……
一定是无数个过去拼接而成的。
《你不要再孤单》时期,
我非常看重这个部分。
冰川怎么来的?
冷漠怎么来的?
自卑怎么来的?
抗拒怎么来的?
可爱怎么来的?
善良怎么来的?
等等,等等,
这些都是我需要去寻根溯源的点。
当然,
在故事进行中,我也得注意一些把控。
一个改编自真实事件的故事,
我放在那里,究竟是为了什么?
是为了跟我的主角故事相呼应?
还是仅仅为了体现现实?
比如,一开始设定牺牲的并非李延清。
我最终放弃了张路之的牺牲以及刘易的急性脑梗。
这是我的取舍。
这两个出场次数较多的人物,
在我明知道他们会让读者因为眼熟或者其他原因而喜欢的时候,照原计划进行下去会过于残忍。
调整到李延清身上以后,
我减少了李延清的出场。
尽量做到如无必要,李师傅不出场。
然而在他牺牲的考量上,
我又不能让他白白牺牲。
一开始的时候,李延清的设定是正式警察。
当我决定让他牺牲的时候,
这个正式警察身份就变成了辅警。
我不知道是不是每个小可爱都注意到,在现实生活中,
辅警牺牲的待遇是完全不同于正式警察的。
大多数城市、地区,
辅警牺牲了以后,
其实是没有资格追授个人一等功的。
这是我在李延清牺牲上想传达的点。
殷切盼望此前不了解情况的小可爱能够愿意在未来为这些人发声。
然后……
就是温杨这个人,
其实一直是与牺牲挂钩的。
我在写《你不要再孤单》之前,
看过不少讲述牺牲的虚构故事。
如果不少讲故事的人都在谈论牺牲的壮烈、无畏和伟大……
那么我想跟你们谈谈牺牲的无奈、影响,还有牺牲以后。
职业奉献而疏于爱子,
结果可能是让一个孩子自卑到了骨子里……
这可能是杨长荣完全没有想到的事情。
而牺牲会让一个得不到多少母爱的孩子走上与梦想截然不同的道路……
这可能也是杨长荣没有想过的事情。
爱民如爱子的公安局长,
脱下了那身警服,
我相信她会是一位爱子的称职母亲。
爱,其实没有那么难开口……
爱,需要陪伴……
爱,不仅是大爱……
这是我想通过杨长荣这个人物道出的部分。
至于杨长荣这个人物的综合评价……
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作为作者尽量保持中性、至少不在《孤单》里表达自己的看法。
……
然后就是我想写的爱情。
我想写什么爱情呢?
我不想写恋爱如儿戏。
我不想写一蹴而就。
我不想写磨磨唧唧的甜腻。
我不想写心智不成熟的爱情。
我不想写滥情、多情。
我不想写将就……
我想写细水长流。
我想写阳光、雨露。
我想写困境、纠结。
我想写心理障碍的扫清、心灵的成长。
我想写独立,人格健全。
我想写爱情在生活中。
我想写慢慢贴近然后分割不开。
我想写救赎。
我想写特别的唯一。
我想写告白是胜利的号角而不是冲锋号。
我想写先完整自己再完整爱情。
……
2019年1月1日,
一心向钱的浆果开始了自己讲述旅程。
很开心,
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结识了可爱的你们。
2019年1月1日至11月30日,更新120万字,完成两部作品。
更新之前完稿,更新期间从未断更。
这是我的骄傲。
给自己100分。
嘻嘻~
……
然后,
“今生是第一次”,
是我给这三个故事起的系列名。
校园故事——《明天可期》
职场故事——《你不要再孤单》
最后会是“今生第一次”的结尾篇:
生活故事——《今生盛装出席》
《今生盛装出席》的其中一位主角,
已经在《你不要再孤单》里见过面了——夏知周。
另一位主角的名字,
今天也可以告诉大家了。
她叫路禾。
因为想到了禾苗,
所以我私下里一直叫她“小苗苗”。
《今生盛装出席》的文案已经放出,
可以收藏。
……
《明天可期》还不能打分的话……
《你不要再孤单》,我给自己100分~
最后,
谢谢你们在更新期间给予过我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