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烧烤
佟彤喜欢骑在小蓝车上思考人生。在车水马龙之间穿梭, 带着雾霾和汽油味道的轻风拂面,带给人一种极限运动的感觉。
今天她骑在小蓝车上, 反思《快雪时晴帖》的事。
她利用这个次元相连的漏洞,轻轻易易改变了书画的历史, 把乾隆乱涂乱画的印记“拨乱反正”。怎么想怎么不可思议。
难道自己真的体质特殊?和乾隆有什么特殊的联系?
而且, 清除乾隆的涂鸦, 虽然对于文博界来说是大快人心之事,但对乾隆来说,是不是有点……太不公平了?
他刷那么多弹幕也很费力气的好嘛!
不过她很快想通了。原来那件风筝版《快雪时晴帖》中, 有乾隆的这么一句:“以后展玩亦不复题跋矣”。
乾隆晚年, 对于自己乱题乱画的习惯也颇有悔意, 所以给自己立了个小小的flag。并盖上“太上皇帝”的印章表明决心。
当然,那时候他已经当了太上皇帝, 距离驾崩还剩一两年,《快雪时晴帖》已经“把玩”了五十多年, 盖了几百枚大章,写满了跋文, 连环画也画了,也没地方再添别的内容了。
但,毕竟是一个态度。
所以,佟彤觉得, 自己帮助书画们回归原状,也算帮乾隆挽回一下早年的过失。
但话说回来,乾隆到了晚年反倒清醒起来, 那他早年的疯狂涂鸦,是吃错了哪门子药?
*
从神武门进,顺着建福宫西墙骑个两分钟,再穿过一条长夹道,就到了文保科技部所在的西三所。
佟彤刷卡进去。还没到上班时间,木器组的小黄正在喂猫;金石组的大锋正给他种的枣树修枝;摹章组的萱萱刚拿钥匙开门,照例先冲院子里吆喝一声,这是多年的迷信,提醒院子里的好朋友该挪地了;钟表组还没人来,屋里传来错乱的报时声。
漆器组的老刘在院子里打拳,还跟佟彤打招呼。
“小佟,车学得怎么样了?”
“约了下礼拜再战科三。”佟彤夸张地做了个害怕的表情,“得赶紧给自己买个保险。”
老刘哈哈大笑。
佟彤刷卡进了书画组的小院。
办公室里齐齐整整,几个师兄师姐围坐了一圈,神情都有点凝重。
师兄刘祺抹抹眼角,对大家说:“我真想好了。大家同事一场,都是我的兄弟姐妹。以后我就在后海常驻,大伙常联系。”
刘祺要结婚了。五环外一套小两房,宣判了他三十年的还贷徒刑。故宫的工作虽然稳定而高大上,但私人画廊开出的薪酬显然更适合养家糊口。
师姐海晨一笑,举起一瓶红茶。
“没事儿,支持你。以后再来故宫别忘了买票。”
文物修复这项职业,最需要的就是耐心。修一幅画花个一年半载是常事。
真喜欢这个的人,多低的工资也赶不走。不适合这一行的,给再多钱也干不长。
因此大家都很豁达,都恭祝刘祺早生贵子,祝他小孩早日成为富二代。
刘祺把他留下的工作安排得明明白白,不影响大伙的进度。
给文物动手术的活计都留给了其他师兄师姐。
至于实践经验有限的佟彤,刘祺转达了老康的意思:
“‘赵孟頫书画特展’下个月开展。《人骑图》的装裱有半厘米卷边,你弄一下。”
相比修复,摆弄装裱是较为安全的活计,因为不涉及原始的画芯。
让佟彤处理卷边,相当于一个新手任务,所需仅耐心而已。
佟彤意气风发地应了:“没问题。”
刘祺点头走了,临出门,又不放心,回头嘱咐一句:“赵孟頫的画哎!认真点儿,别浮躁。否则师傅手撕了你。”
*
赵孟頫是历经宋元两代的艺术界泰斗,其人“能诗善文,懂经济,工书法,精绘艺,擅金石,通律吕,解鉴赏”。
搁现在大约就是作协委员、社科院院士、书法家协会会长、中央美院院长、音乐学院院长、国家文物局局长……
这么说吧,他要是咳嗽一声,全国艺术界跟着震两震。他要是给自家小孩批改作业,随手划的大叉叉都能让人从垃圾桶里捡出来收藏。
他留下的书画精品特别多。许多书法作品在现代也是很流行的字帖。
“特展”选取的只是一小部分。据说门票已经预售出一半了。
佟彤自然要跟风,利用员工福利,提前给自己留了张票。
*
晚上,佟彤带希孟、雪晴出门吃烤串。
谈到了刘祺的离职,颇为唏嘘。
“干这行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他走了,手头的工作可以让我们临时客串,但组里终究是缺人手。这年头招个合适的学徒不容易,我还想荣升师姐呢,怎么也得三年五载吧。”
雪晴眼睛一亮:“我可以去吗?”
他今日又是女装大佬的一天。用他的话说,穿了几百年大长裙,真有点习惯了。
他于是换上魏晋风格的长裙,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英姿飒爽,端庄妩媚,可以直接去演花木兰。
但他一开口……
“好久没回北京故宫了耶。不造那里还是不是老样子……”
佟彤差点笑出声,好心告诫:“木兰姐,您回头上街千万别说话,给首都人民群众留点想象空间。”
然后再给他泼冷水:“你没身份证,也没银行账户,人家工资都不知给你打哪个卡里去。”
雪晴想了想,怀里摸出一本证件,问:“这个行吗?”
佟彤接过来一看,哦豁,台胞证。
她惊讶:“你怎么弄到的?”
“幻化的,”雪晴笑眯眯,“用了赵孟頫的跋。”
佟彤乐得喘不上气,赶紧给还回去:“算了算了,你这没法考公务员。”
她哪担得起这责任啊!
雪晴失望了一阵。不过出胡同口他就高兴了,惊喜发现:“诶,这里也有奶茶耶!来一个黑糖波霸鲜奶加芋圆,半糖少冰谢谢噢!”
说着十分壕气地掏出一沓崭新的人民币。
奶茶小妹看看倾国倾城的女装大佬,又看看他手里的钞票,不知道该先花痴哪一个。
佟彤赶紧拦住了:“别别,我请。”
他要是掏新台币也就算了,姑且认为是他在台北街头捡的;这一张张粉嫩的毛爷爷要是真币,佟彤情愿直播喝豆汁。
雪晴看着冤大头扫码支付,又发现新大陆,压低声音悄悄问:“蛤?你的行动电话还能当信用卡使喔?”
奶茶小妹忍不住笑了。
恢复原状的雪晴身边似乎有一圈令人愉快的光环,任何人跟他离得近一些,就会感到无来由的身心愉悦。
也难怪。他出生于一个快雪时晴的早上,原本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天气。
排队等奶茶的还有几个汉服党,看着雪晴窃窃私语:“台湾那边的汉服运动这么先进了?这一身魏晋复原得可以啊!喔喔喔,还有那个帅哥,这宋制得一万往上了吧?是明星吗?”
人家俩俊男美女(?)招摇过市,佟彤穿一身运动衫,觉得自己又成了小助理,气不打一处来。
她轻声问:“你俩能穿正常点吗?”
反正是幻化啊,随便幻。
雪晴端着奶茶,眨眨无辜的眼,“人家不造北京的流行趋势啦。这不正在观察嘛。”
希孟则表示委屈:“我以为你喜欢这一身呢。”
佟彤老脸一红,甜甜地回:“您穿啥都好看。”
希孟:“真的?”
佟彤本来是客套一下,没想到他还当真了,还追问!
只好真诚地点点头,“真的真的。”
还眨巴两下眼。
然后趁他心情好,给他百度了一张当红小鲜肉的言情剧照,“明儿这么搭就挺好。”
他看了一眼就把眼睛捂上了。
“泯然众人。”他评价,“一点也不显我气质。”
佟彤扶额。您还嫌自己气质不够啊?
“我爸书房里左数第三个书架倒数第二层有几本时尚杂志,您好好研究着,肯定有适合您气质的。”
希孟不领情:“我就一定要拾人牙慧啊?”
幻化可能挺费工夫的,他俩谁也没有回去换装的意思。佟彤于是自己跑回家,飞速换了一套唐制襦裙出来。
是她找一个熟识的裁缝,按照娇娇的衣着复制的。胸前系带长短合适,绝无下坠之虞。
终于不像小助理了。
回到原处,刚才那几个汉服党买好奶茶,见了佟彤三人,眼珠子彻底转不动了。
几人商量一阵,最后一个穿明制的男生走上前来。
“请问……可以认识一下吗?”
他戴一副黑框眼镜,说话温文尔雅,普通话咬字特别清晰,大概以为这仨人都是对岸的。
希孟和雪晴属于过把瘾就跑,一看真引来了陌生人,不声不响双双往后退一步。
佟彤被迫“挺身而出”,只好微笑:“你们是……?”
她生怕后头两位祖宗掉马,神色不由得有点警惕。
男生以为她是在戒备自己,连忙自我介绍:“我们是清华美院的学生,也是汉服爱好者。今天重阳节活动,只是想……”
佟彤一听“清华美院”,乐了。
“哟,学弟呀?”
与此同时,对面好几个人同时认出了她:“那不是故宫的灭火器少女吗!”
*
一边是学姐,一边是粉丝。双方沾亲带故,愉快地合了一张影。
雪晴看啥都新鲜,高高兴兴地被人推上了C位;希孟嘟囔一句“幼稚”,想离开镜头,让佟彤拉住了。
“爷,那是我学弟学妹哎!给点面子。我让他们别开闪光灯。”
希孟:“我干嘛给他们面子……”
咔嚓!合影完毕。照片边缘留下了一个没看镜头、满脸不情愿、甚至带着三分撒娇气的小帅哥。
眼镜学弟名叫叶雨石。他跟佟彤交换了微信,把照片发给她。
“一块吃烧烤吗?”叶雨石邀请。
佟彤:“走着!”
作者有话要说: 下一件文物猜猜是神马,有线索了哟
注:赵孟頫(读fu三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