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五章 番外二157
东瑗摇头笑了笑:“天和,我们家的事,我比你更加清楚,你不用安慰我。祖父不管做什么,作为小辈都不敢非议。况且,我并不觉得祖父做错了什么。大伯封了侯,自然是二伯继承家业。祖宗的规矩便是如此,我不曾多想。”
可能五夫人和五房觉得薛老侯爷不给他们体面,可东瑗没有这种感觉。
五爷耳根软,又没太大的见识;而五夫人无知又愚昧霸道,要是薛家的祖业传到五夫人手里,只怕百年名声都要败光。
到那时,东瑗才是真正的没了体面。
东瑗的生父薛子明是薛淑妃娘娘的生父,而薛淑妃娘娘受宠已久,倘若要给五爷爵位,大约早就给了。
薛淑妃东姝对五爷和五夫人是什么样的感情,东瑗太清楚了。薛淑妃是镇显侯府的小姐进宫的,将来她所依仗的,是镇显侯爷。不管镇显侯是谁,都会愿意成为她的靠山,从而享受她带来的荣华,和她相互依靠。
她没有必要给五爷另外的爵位,谋求另外的靠山。
东瑗此刻甚至揣度,陛下没有单独封赏五爷,是不是薛淑妃从中作梗?比起东瑗,身为庶女、和被五夫人害死的十妹同在一个屋檐下生活了十几年的淑妃娘娘,没有祖母可以依仗的淑妃娘娘,成长过程中忍受嫡母迫害、生父冷漠的淑妃娘娘,她对五爷和五夫人的恨意,比东瑗来得更加强烈。
每个妃子都想娘家显达,成为自己的依仗。可东瑗觉得,淑妃娘娘大约从未把五爷当成她的娘家。
她只是把镇显侯府作为依靠罢了。
从来不曾对我好,却要让我给你带来荣华富贵?
淑妃娘娘岂会甘愿?
东瑗设身处境的想,她活了两世的人,都没办法对甘愿。
“明日我和娘要去看望老祖宗,你让外院的管事再备一份贺仪,我给三哥三嫂送去。”东瑗对盛修颐道,而后又问他,“你去不去?”
第200节 恭贺(2)
第200节 恭贺(2)
“明日我去不成,太子少保近来伤了腰,可太子的武艺不能荒废。我除了要给太子讲学,还监督他习武,只怕不得空闲。”盛修颐笑笑,“过几日抽空,我单独去恭贺不迟,反正华轩不是外人。”
他自从做了薛家的女婿,就跟东瑗的堂兄弟关系都很不错。
东瑗没有多想,笑着说行,又随口问他:“太子也练武啊?他资质如何?”
盛修颐蹙眉看着她,很不解。
东瑗恍然想起筋骨奇才等说法,貌似来自后世的武侠小说。她忍不住吐吐舌头,笑道:“我是问,太子习武可上心?”
“习武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太子自然上心。他学习都很努力刻苦。”盛修颐说起太子,语气里很欣慰。
每个师傅都喜欢努力上进又聪慧的弟子,盛修颐也不另外。太子学习刻苦,又聪明,让盛修颐这个做师傅的很有成就感。提起他,盛修颐的神色总是很愉悦。
东瑗就抿唇笑。
九月初十那日,天下起毛毛细雨,有些寒意。东瑗换了薄夹棉褙子,襕裙里套了件衬裙。在东次间走了走,仍觉得寒意渗人,又进内室添了见中衣。
盛修颐瞧着她要过冬似的,忍不住在一旁笑:“这要是冬天,你如何是好啊?”去年冬天,他不在家,不知道东瑗是如何过冬的。瞧着她刚遇寒流就全副武装,盛修颐不免想调侃她几句。
东瑗撇嘴,不满的嘀咕道:“冬天穿棉衣啊。我是女人,女人不能冻着。”
盛修颐就哈哈笑起来,觉得她嘟嘴说话的模样,孩子也似。明明是调侃的话,她非要一本正经的解释,让盛修颐忍俊不禁。
两人吃了早饭,看了诚哥儿,就去了盛夫人的元阳阁。
盛夫人穿的更多,东瑗和盛修颐行礼后,她拉了东瑗坐在她身边,往她身上摸了一把,嗔怪道:“如今变天了,怎么还穿得这样单薄?”
东瑗见屋里只是服侍的丫鬟和盛修颐,就笑着跟盛夫人耳语:“里头穿了两件中衣,一点也不冷,您摸摸我的手,暖和着呢。”
盛夫人握着她的手,果然暖暖的,就笑着不再多说什么。
秋雨淅淅沥沥的下着,细如发丝的斜密雨丝打湿了雕花栏杆,青石地面亦泛着淡淡水光。丫鬟婆子们簇拥着东瑗婆媳二人出了垂花门,一行人的红绿衣衫映得地面溢彩绚丽。
盛修颐送东瑗和盛夫人上了马车,才动身去了太子府。
乘着东瑗婆媳的华盖折羽流苏马车,往镇显侯府而去。
到了府门口,正好遇着了另外一处马车。
东瑗先下了车,丫鬟蔷薇帮着她撑伞,她自己则转身去扶盛夫人。盛夫人在东瑗和婆子的搀扶下,也下了马车。
同盛府马车一处停下的,是一辆简易的青布马车。马车上下来的妇人,中等身量,穿着绛紫色妆花褙子,打扮简易又不失庄重,笑容慈祥,是东瑗的舅母韩大太太。
东瑗和盛夫人看到韩大太太的同时,韩大太太也瞧见了她们。
几个人纷纷行礼,彼此问安。
“许久不曾来给老夫人请安,今日正好得闲,就来瞧瞧。”韩大太太问盛夫人的来意,盛夫人不提给世子爷薛华轩送贺仪之事,只说来看薛家老夫人。
韩大太太笑道:“我也是来给老夫人请安,真是巧,咱们赶到一处了。”然后问东瑗,“怎么也不去我那里坐坐?我时常一个人在家,也想着你们去顽顽。”一句不提镇显侯府新世子爷之事。
韩大太太也像盛修颐想的那样,薛老侯爷避开五爷薛子明而选择三少爷薛华轩承爵,她怕作为五房嫡女的东瑗心里不痛快,索性提也不提。
韩大太太对薛子明印象很不好,她甚至以为当年小姑子英年早逝,就是被薛子明折磨死的。可不管韩大太太对薛子明有多少不满,薛子明都是东瑗的父亲。自己父亲再不堪,也不会希望旁人说闲话,这是做儿女的心态。
韩大太太明白这个理儿,自然不好在东瑗面前多嘴。
东瑗就装傻,笑道:“我是怕舅母嫌弃我吵闹。既这么说,明日得了空闲,我就去叨扰舅母。”
“我稀罕还来不及,哪里嫌吵闹?你只管来。”韩大太太欢喜笑着。
几个人说说笑笑,就进了镇显侯府的垂花门。
新的世子夫人、三少奶奶蔡氏迎了出来。看到是东瑗婆媳和韩大太太一起进来的,她微讶,迎了众人上了小车。她和韩大太太做了一乘,问韩大太太:“舅母怎么跟九姑奶奶一处来了?”
薛家的人都称韩大太太为舅母。
“正好门口碰上了。”韩大太太笑着道,又问她,“怎么了?”
三少奶奶有些不自在笑了笑:“我五婶的娘家两位嫂子也来看祖母。这不,你们全赶在一起……”
五夫人娘家的嫂子,就是建衡伯府的两位夫人。
韩大太太对五夫人杨氏更加没有好印象,自然对杨家的人不存在好感。听说杨家的人也来了,韩大太太心里有了几分不快。她笑容减了几分:“这的确是赶得巧。”又问三奶奶,“老夫人近来好些了么?上次来瞧,老夫人气色真不好,我回去担心了好几日。”
这话并非虚情假意。
东瑗的生母韩氏已死,韩大太太还能在镇显侯府走动,无疑是依仗了老夫人的喜爱。
韩家想要在京都落足,处处要依仗薛老侯爷的帮衬。要不是薛老侯爷,东瑗的两位表兄仕途也不会那么顺利。
韩家的两位进士,老大韩乃宏选在吏部,老三韩乃华选在翰林院。虽薛老侯爷没有亲自出面,却也是打过招呼的,所以韩家两位进士少爷才能全部选在京都。韩大太太为此对薛家更是感恩戴德。
她对薛老夫人也是真心感激。
“三叔又从南宛国送了药材回来,其中光燕窝就十来斤,全是上好的血燕。大伯母和大嫂、二嫂都在祖母跟前服侍着,小辈时常说笑,祖母胃口日渐好了。能吃得上饭,身子也一日日好起来。别说您了,就是我们,哪个不是捏着把汗?那些日子我心就提着的,没有哪一日睡得踏实。”三奶奶叹气道,而后语气里掩不住欣喜,“您回头瞧了就知道,祖母的气色如今好着呢。”
这个家里的小辈,对老祖宗也敬重。
三奶奶更是知道,三少爷的世子爷之位尚未安稳。倘若老祖母不在了,三奶奶没有自信可以震住家里的婶娘和妯娌,特别是那个娘家有些根基的五婶婶杨氏。
韩大太太就念了声菩萨保佑,松了口气。
东瑗和盛夫人的青帏小油车先到了老夫人的荣德阁,韩大太太和三奶奶的后到。
下了车,东瑗和盛夫人略微站了站,等了韩大太太一起才进了荣德阁。
老夫人气色的确好了不少,穿着孔雀蓝如意云纹褙子,坐在东次间临窗大炕上和杨家两位夫人说话,笑容和蔼亲切,不似上次那般虚弱憔悴。
东瑗心里欢喜不已,笑容不由溢满了脸颊。
老夫人看到东瑗婆媳和韩大太太,眼底快速闪过几缕诧异,大约是没有想到她们会今日同来。
詹妈妈迎了她们,东瑗等人就给老夫人请安。
杨家两位夫人和沿炕一排铺着银红色梭子锦椅袱的太师椅上几个年轻人都起身,同进来的众人见礼。
杨家两位夫人身份比盛夫人低,年纪也比盛夫人小,两人都起身,把炕上的位置让给盛夫人坐。
盛夫人推辞了半天,才勉强坐在薛老夫人下首。
其余的人纷纷落在在两边太师椅上,东瑗坐在韩大太太的下首。她左侧的椅子上,坐着一个十四五岁的俏丽姑娘,穿着淡红色绣折枝海棠褙子,白瓷面颊不施脂粉,素净美丽。
东瑗回眸时,那女子冲她淡淡微笑,笑容恬柔。东瑗突然有点印象,她前年的时候见过这孩子一次,不是杨家二夫人的女儿,家里排行第四的小姐杨薇?
杨二夫人见东瑗瞧杨薇,热情笑着问:“瑗姐儿不记得我们家薇姐儿吧?”
东瑗笑着应道:“记得呢,前年不是见过?薇姐儿比以前更加好看了。”
杨薇脸微红,羞涩垂首不语。
杨二夫人就夸张跟老夫人和盛夫人赞东瑗:“瑗姐儿真是好记性,人长得齐整又聪颖。要是我家薇姐儿有她一半的好,我也省心了。”
盛夫人笑起来。
薛老夫人也笑,对盛夫人道:“满京都的媳妇,属杨二夫人最会说话。您听听她的话,句句让人心里吃了蜜似的甜。”然后对杨二夫人道,“你这小嘴,抹了蜜不是?”
众人跟着笑,杨二夫人更是笑得欢快。
五夫人杨氏在一旁赔笑,表情很不自在,十二姑娘薛东琳低头,表情很不屑。
今日若不是杨家两位夫人奉了杨老夫人的命,来给薛老夫人请安,五夫人估计也不会在薛老夫人跟前说话。
因为世子爷的事,五夫人心里对婆婆也怨恨起来,却不敢发作。薛老夫人对五夫人和十二小姐薛东琳的态度也冰冷,免了她们母女的晨昏定省。
第201节车祸
第201节车祸
满屋子的人插科打诨,陪着说笑,虽五夫人和薛东琳的表现让薛老夫人很不满意,却没有当面冷脸。
杨家两位夫人来的早些,坐了一会儿,见五夫人和薛东琳表现差强人意,杨家两位夫人不敢多待,怕弄巧成拙。她们本意是来替五夫人在老夫人跟前说情的,缓和老夫人对五夫人的冷淡。可五夫人和薛东琳就是不配合,杨家两位夫人有些词穷了。
正好东瑗婆媳和韩大太太来了,杨家两位夫人就趁机告辞。
老夫人留她们用膳再走,杨家两位夫人推辞,老夫人就没有多留。
薛东琳一听要走了,松了口气般,急忙先起身要告辞。
五夫人虽不想给老夫人赔礼道歉,可见女儿表现得这样明显急切,她心里也是一阵好气。这个琳姐儿,还是这样没脑子,授人以柄。五夫人狠狠扫了薛东琳一眼,薛东琳莫名其妙。
老夫人只当瞧不见,对杨家两位夫人笑道:“时常来坐坐,回去问你们婆婆的好。我身子骨不行,出趟门也难,就不去瞧她了。”
杨大夫人忙道:“您哪里的话?您好好的,我婆婆也放心,断乎当不起您去瞧她。她老人家也都好着呢。”
老夫人笑了笑,杨家两位夫人带着杨四小姐告辞。
出了荣德阁,薛东琳冷哼一声:“瞧见没有,祖母就是不待见瞧我们!是祖母让我们不要来请安的,非要来!祖母还是那样,看也不看我们一眼,惹了一身骚,有什么意思!”
杨大夫人眉头微蹙,袖底的掌心紧了又紧。她对薛东琳的教养很无语,这要是自己女儿,杨大夫人一巴掌就扇了过去。自己家里一堆事,还要跑来帮小姑子和婆婆调解。
拉了脸来了,这两位正主儿不配合,最后效果没有达到,还要抱怨是她们办事不力。杨大夫人气的一口气堵在喉咙里,脸上霎时不好看。
杨二夫人脾气比大夫人和软些,见外甥女抱怨,大嫂脸色又不好看,忙从中和解。别怨气没有解开,还添了新的怨气。她笑道:“琳姐儿,祖母是长辈,她不看你,你却不能不孝顺长辈啊。”
薛东琳冷哼道:“我没那么下溅!我又不是薛东瑗,依仗祖母疼爱,嫁了个好人家。我的死活祖母反正不会管,凭什么受气?”
杨二夫人也无语了。
是薛老夫人不管么?
薛老夫人也主张替你说亲啊,可最后你们娘俩不是闹得老夫人气病了么?这等歪理,杨二夫人还真说不过薛东琳,她脸色讪讪的,一时间真不知道该怎么接薛东琳的话。
五夫人见薛东琳口齿伶俐,一肚子不满,在祖母面前不知道做戏,又在舅母面前张狂,当即冷脸要教训女儿:“琳姐儿,你这是和谁说话?舅母跟前,没大没小!”
薛东琳对五夫人谈不上敬重和畏惧,平日里五夫人对她宠爱得很,薛东琳的性格也跋扈。她撇撇嘴,不咸不淡跟杨家两位夫人欠身行礼:“大舅母、二舅母,我失言了。”
那语气不情不愿,还不如什么都不说。
杨大夫人眼眸变幻几次,忍住没有吭声。杨二夫人则有了个台阶,顺势下了,笑着道:“好孩子,舅母知道你的心。”
后面本打算劝几句,可又觉得是浪费唾沫,人家还不领情,索性也不多言了。
薛东琳行了礼,先告退,回她的香茹馆
五夫人表情讪然,请两位嫂子去锦禄阁坐坐,吃了中午饭再回去。薛东琳的表现让五夫人觉得很没有面子。
杨大夫人口吻有些僵硬:“不了。这天气也够凉的,家里好几个染了风寒的。娘那里还等着我们的信儿,先回了。”
杨二夫人也忙说先回去了。
五夫人便不再挽留,亲自送她们出了垂花门。
小厮们牵了小车,送她们去了镇显侯府的大门。
杨家的马车早就等在那里,杨薇和丫鬟们在一旁服侍。先扶了大伯母上车,又扶了自己的母亲上车,而后才自己也上了马车。
杨大夫人没好气对车夫道:“回家,快些走!”
车夫不敢耽误,忙道是,快马加鞭回建衡伯府。秋雨却越下越大,天地间起了一层淡淡烟雾,实现里就变得模糊不清。
马车里的杨大夫人脸色很不好看。
杨二夫人和杨薇含笑陪着说笑。
“大嫂,您这样,娘不是更加忧心五妹和琳姐儿?其实琳姐儿就是年纪小不懂事罢了,她倒没什么坏心。那真正坏透的,才不会说出来。”杨二夫人柔声劝着大夫人莫要再生气。
杨大夫人缓缓舒出一口气,让自己的语气尽量柔婉几分,叹气道:“薛老夫人好涵养,见了咱们还跟从前一样。可是五妹和琳姐儿呢,哪有在长辈面前的样子?要是咱们娘,媳妇孙女那么不孝顺,娘家人去了,见也是不见的,哪里会给咱们体面?我是真担心,娘总维护五妹,咱们不得不出面替五妹掩护。总这样,有咱们妯娌什么好儿?”
杨二夫人眉头就也轻轻蹙起来。
也没见谁家媳妇在婆婆面前这么大架子,受了气还要娘家人出面!
“琳姐儿和那个排行第九的瑗姐儿,明明是同胞姊妹,可瞧瞧九小姐为人处事,没人不爱她的。你再瞧琳姐儿,薛家老夫人看都懒得看她一眼。同样的孙女,要不是真的不争气,老夫人岂是那轻薄傲慢之人?”杨大夫人又是叹气,“有点事就跑回娘家,娘就让咱们妯娌出面去替五妹周旋,对她们母女一点好处也没。真不想管她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