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5章 我给你出个好主意
刘大娘闪着泪花接过喜帖,她终于等到这一天了,小秋终于要结婚了,她从此有属于自己的家和爱人了,不会再有人想欺负她就欺负她了。
想想陈秋姐弟在村里受的苦,在郭春花手里受的罪,再看看她身后满脸笑意愿意为她遮风挡雨的陆少峰,刘大娘的心满满的都是感动和欣慰。
她一只手小心翼翼地托着喜帖,另一只手轻轻地抚摸上面的烫金大“囍”字,吸着鼻子念叨道:“城里人就是洋气,瞧这喜帖多讲究,真好看。”
说完将喜帖递给了刘大叔,嘱咐道:“老刘你回家找块红布抱起来,好好收着。”
“好,好。”刘大叔欢喜地接过喜帖,这是他这辈子见过的最体面的结婚邀请,村里人办事没这么细致的,都是上门吆喝一声就算来请了。
这么一看还是城里的规矩好,还送喜帖,他觉得自己被重视了,心里很开心。
“小秋,你们别走了留下吃饭,我去准备饭,你们聊着。”刘大娘说完小跑着去准备饭菜了。
刘浩笑看着他爸妈,无奈地摇了摇头,他们心里明明是支持他的,嘴上却总爱打击他,看来他们保守的性格一辈子也改不了了。
“刘浩哥,你挺能耐啊,不声不响地就当了书记。”陈秋一拳打在了刘浩肩头,这么大的事竟然不去通知她一声,不仗义的家伙。
刘浩无辜地皱起眉:“怎么是不声不响,我去找了你好几趟,贾燕更是,谁知道你小丫头躲到哪里去了?”
陈秋想了想,定是她去京城的空档他当选的,想想也真怪不得他。
“刘浩哥,当选了书记,你下一步有何打算?”陈秋又问道。
这个问题当真是问到刘浩心坎里了,“我想发动全村村民,大家集体做一件事,但是又考虑到村民毕竟胆小又保守,怕是一开始就这样难有人响应。”刘浩皱起眉斟酌着说道。
陈秋前世一直生长在城里,小时候对农村不了解,但是长大后没少去近郊农村旅游,那时她就感叹原来农村一点都不穷啊,除了房子不是摩天大楼,吃得用得一点都不比城里差。
后来她去的次数多了,才知道原来农村致富不是靠种地,有的靠招商引资发展旅游项目,有的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发展工业,有的烤大棚种植反季蔬菜水果,总之五花八门,条条大道通罗马,最后都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仔细想想现在的大槐树村,最大的优势就是距离城市很近,这样看来他们完全可以发展近郊旅游业啊。
“刘浩哥,我这有个主意,不知道你能不能用得上。”陈秋灵光一闪,计上心来。
刘浩和陆少峰都竖起了耳朵,“赶紧说。”
陈秋知道自己又要展露才华了,十分得意,笑着道:“你们看,大槐树村是咱们市所有村子中距离城市最近的,对不对?”
陆少峰点点头,道:“是,不然当初我也不能来这里找人才,距离近是我以这里为据点最主要的原因。”
“你的意思是鼓励村民和你一样进城做小生意?”刘浩试着问道,毕竟他受时代的局限,想不到陈秋要出的主意。
陈秋撇着嘴伸出食指在两人面前摇了摇,“不是,我的意思是利用咱们这个距离优势发展旅游业。”
“旅游业?!”要不是小秋就在眼前,刘浩真怀疑自己听错了,农村发展旅游业?!是他耳朵出了问题还是小秋的脑子出了问题?
不光是刘浩,陆少峰也一头雾水,农村一穷二白发展啥都不能发展旅游业,旅游业那是江海市还有京城那种经济已经高度发展的大城市才可以考虑的问题。
“陈秋,你说在农村发展旅游业,就好比让一个吃不上饭的人去买新衣服,可行性不高啊。”陆少峰分析道。
农村除了贫穷就是落后,村民能吃饱了就不错了,拿什么吸引城里人来旅游?再说要旅游总要看光景吧,难不成让城里人来这体验贫穷,忆苦思甜?那估计不会有人来的,人嘛,都想越过越好,谁也不想回到过去不是。
陈秋不紧不慢地笑了笑,她看着两个走在这个时代前沿的大男人却领悟不到她的意思,不得不感慨,时代还是有很大的局限性的。
“陆少峰,我问你,你没来农村之前,知道豆腐是怎么做出来的吗?知道玉米长在地上还是地下吗?知道你吃到嘴里的家禽是如何喂养的吗?”陈秋问道。
陆少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除了玉米他知道是长在地上的之外,其他的还真是不知道。
陈秋指着陆少峰看向刘浩得意地说:“你看,他不知道,不仅他不知道,城里很多人尤其是小孩,都不知道。”
听陈秋这么说,刘浩心里大概有了个眉目,“你的意思是让城里人来农村体验生活?!”
“差不多!”陈秋肯定地说道,“不过也不完全是,除了让他们体验生活,还要让他们领略农村原生态又美丽的自然风景。”
陆少峰大体明白了,“就是说让刘浩发动村民,先整理好村容村貌,再邀请客人进门。”
陈秋调皮地伸手捏了捏陆少峰的脸蛋,自己对象真是太聪明了,一点就透,好想亲一口,陆少峰享受的接受着陈秋对他爱的摆弄,含情脉脉地握着她的双手。
“咳咳。”刘浩看不下去了,讨论正事的时候能不秀恩爱吗?真是的,看两人肆无忌惮那样,就跟得谁他没对象似的,不过是他对象上班去了,要是她也在眼前,看谁羡过谁。
“嘿嘿,不好意思。”陈秋一点害羞的意思都没有,反正刘浩也不是外人,接着说道:“就像陆少峰说得一样,你先带领村民将村容村貌整理好,最好多种些花草,再将城里人吸引进来,周末节假日城里没地方玩了来村里吃个农家宴什么的,到了收获季节再搞个采摘节,城里人只要交一部分钱,就可以去地里随便采摘一定数量的蔬菜瓜果,既新鲜又让他们体验了农村生活,一举两得。”
“当然这全都需要规划好,不能说干就干,并且这个项目好像还需要得到上级部门的审批。”陈秋又说道,这里面的道道她了解的不细致,需要刘浩自行摸索,他现在是书记,一定难不倒他。
刘浩听了连连点头,他彻底明白陈秋的意思了,这个主意确实很好,想法很大胆的同时可行性非常高。
“小秋妹子,哥服了你,这个提议我明白了,待我做好计划以后就去跟乡领导请示。”刘浩说完他的事接着问道:“你那培训学校目前什么情况?你平时忙不忙?”
说起她的培训学校,陈秋很不好意思,她除了一开始费了不少心思之后,就没为学校操过什么心,这个培训学校可以说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于千蓉压阵,外援顾青,毛巾厂王部长和刘组长挂职帮忙,她在这个学校付出的心血和当时开鸡排店时比起来,怕是还不及那时三分之一。
可培训学校给她带来的利润却比开鸡排店时还多,或许是她项目选的好,老师挑的棒,又或者是教育产品是无形的,不需要压货,不用进货耗费人力路费,总之,她也不知道为什么学校就那么红红火火的开着。
“还行吧,比鸡排店好,这学校现在就快不需要我了,都是别的老师在盯着,我这钱赚得心虚。”陈秋坦诚又有些不好意思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