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章 登基大典即刻举行
唐与微百无聊赖的趴在较为干净的床上。
一连数日过去,康王还不动手,还在为了皇上的葬礼耗费心力,一副尽忠尽职的肱股之臣模样。
“要不,我们去城中逛一逛?”宫中该听的消息,这些天也已经听了个遍。
似乎都在为了皇上驾崩而哀悼,根本没有别的异样。唐与微连戏都没的看。
闻人卓颇为无奈的按住兴奋的要蹦起来的唐与微:“此刻城中,怕是比宫中还要沉寂。”
毕竟是国丧,皇帝还没有正经继承人,现在怕是百姓们尽数龟缩在家。
“那,我们出宫不得吃不上饭?”唐与微恹恹躺回去。
这几日御膳房内做的越来越寡淡的饭菜,也是促使她想要出宫的原因之一,但如果外面的馆子都不敢开张,她还是将就一下御膳房吧。
闻人卓无可奈何的扯了扯嘴角,但下一刻唐与微又活力满满地爬了起来。
“还是去看看你那些后宫吧。”唐与微拉起闻人卓就跑,然而闻人卓却并不想看这些人的反应。
毕竟,他能猜个八九不离十。
国丧,自然不是三五日便能结束的,即便康王再着急着想要登基,一切还是得按部就班。
皇后率一众后宫美人秀女,跪伏在灵堂为皇上夜夜守灵——这时候,唐与微就觉得自己“死”的早,还是挺有好处的。
终于支撑不住的皇后,晕倒在地,被人送回寝宫。
唐与微和闻人卓摸进来时,太医刚刚被送走,皇后的脸色还有些苍白,但声音听着还算有几分中气。
她问身旁的心腹宫女:“家中,还没送来消息吗?”
宫女为难的摇了摇头,她也知晓娘娘的急躁,也从心底期盼娘娘能够脱身。
这样,日后虽没有了皇后的身份,可好歹落得一份自在富贵。
她不过双十年华啊,本是皇后贴身宫女,许配官宦家的少年郎都够身份,但如今到了这一步,只求能够随皇后一起脱身出宫。
哪怕只能再入个寻常人家,她也满足了。
“爹怎能这样。”皇后狠狠一锤床头,双眼都急出了泪花。
这都多少日了?
那康王必然是要登基的,到时候,她算个什么?
“我才如今这般年岁,如今没了盼头,当真要我一辈子荒芜在这宫中吗?”皇后咬牙切齿。
可没有家中的配合,仅凭她与手下几个宫女,如何能够逃出这深宫?
闻人卓拉起唐与微就走,反倒是唐与微还流连的看了几眼。
“还没看完呢,说不定她还会说些别的。”
见闻人卓神色不好,唐与微微微皱下了眉,问道:“难道,你很在乎她的做法?”
皇后对闻人卓本就没多少真情,此时为自己谋划,也算是在唐与微的预料之中。
可难道在闻人卓的想法之中,他的皇后应当对他死心塌地,要死要活?
很是在乎皇后对他的感情不成?
闻人卓一眼便知唐与微误会了,摇了摇头:“没有,只是懒得再看。”
皇后为什么是他的皇后,他再清楚不过。
皇后的所作所为,他只是多数没有掌握确切的证据,却并不代表不知是她所为。
最近的,便是当初利用闻人乾陷害唐与微一事。
那些宫女,最后还是他使了法子,调过来严审——当然,没伤及家人,且仅是按错惩处。
不少罪轻的,也还留下命来。
唐与微知道当初的事由闻人卓接手后,便没再多问。也是这时候才知道这些后续,点了点头。
见闻人卓还带有几分嫌恶的情绪,不由摆了个笑嘻嘻的鬼脸,在闻人卓的眼前晃来晃去。
闻人卓忍不住笑了一声。
但唐与微下一刻却是摁住他的肩头,一副笑的险恶的模样:“虽然吧,已知的你现在的后宫美人们,都是这样儿的。你肯定也毫无留恋了。”
“但我们还是严肃的谈一下这个问题啊。”
“你与我在一起,日后这后宫可就须得形同虚设。你若留恋三宫六院,便要与我相忘江湖。”
唐与微语调还是轻快,一点不如她所说“严肃谈一下”。
可闻人卓却是明白她的每一分认真,将人揽入怀中,郑重地给下承诺。
“自然,有你便足矣。”
唐与微耳朵痒痒的,却犹不想承认的自己的羞赧与感动。
故意顾左右而言他:“你可别这么轻巧答应,等你掌控大权,你一个不广开后宫,开枝散叶的皇帝,要扛起来的压力,可多了。”
话里话外,似乎都在劝退。
闻人卓的下巴在她头顶摩挲,以前还真没发现过她这些言不由衷的小心思。
“你放心,经此一役,朝中八成以上的朝臣都要被换。”那些都是康王党羽,他自是要大刀阔斧将之处理。
“日后选才,置喙皇上家室的,朕就罢他的官,削他的家产,还赐他百八十个美人。”
唐与微噗嗤一声便乐了出来。
这皇上,可够狠。
这时,远远地似乎看见康王的身影往太后的永寿宫中去。
他们站得高,不说纵览整个皇宫,但特意选了方向。
唐与微扶着凭栏,又伸头追着那身影望去,应该是康王。闻人卓小心将人拉着,虽知道以她的本事,这宫中几层楼阁的高度奈何不了她,可也依旧胆战心惊。
“走,接着看戏去。”
等两人赶到永寿宫中,看到的却并非是想象之中的场景。
太后坐在高座,康王此次并未坐在旁边,而是住在下手一把圈椅之上,但气势却一分不弱。
唐与微先是一愣,随即拉着闻人卓兴致勃勃道:“这两人肯定是要闹翻了。”
康王慢悠悠的饮茶。
太后隐在袖中的手,狠狠攥着一方巾帕,即便是知道此刻谁先沉不住气,谁就输了,可她最终还是没有忍住。
“康王好兴致,还来哀家这里喝茶,难道不该去紧锣密鼓准备登记事宜?”
太后有心端着一如既往的风度,只是一想到今日得到的消息,还是忍不住带出几分咬牙切齿。
康王露出春风般温和的笑意:“太后的茶,自是滋润甘甜,本王怎能不趁此时机,多饮几口。”
听他话中一副没有往后的隐喻,太后终于恼火的一拍桌子,声音恶狠狠地:“闻人轼,你……”。
只是刚起话头,便被康王犹带笑意的声音打断:“说我什么之前,先想想你自己的所做,与我,又可有区别?”
“乾儿也是你儿子,你不也是没有考虑他吗?”康王还是笑呵呵的,但每句话,都十分扎心。
太后有心反驳,毕竟当初闻人轼说过继闻人乾那话,本也就是假的。
她既是知道假的,为何就不能为自己谋求后路?
难道还要将她好不容易掌控的一切,拱手相让吗?
闻人轼与她相处这么多年,自也是很了解她,见她神色几变,便知晓她的想法。
还是那样的笑意,但话语里却尽是嘲讽:“你不愿手中大权旁落,非要与我一斗,可到了此时,不但功亏一篑,再想与我重修旧好,也是痴人说梦。”
“你说你,何苦落的这步田地?”
若是少这一番挣扎,可也能叫他省不少心。到时候虽表面上还要供着她几分,但也不会太花他多少工夫。
至少,短期内敷衍一下,闻人轼还是觉得不算什么的。
为何,偏偏要惹怒他呢?
技不如人,太后颓唐的跌坐回去。
但她并不后悔,毕竟一如闻人轼了解她,她也了解闻人轼,若她不趁这时候殊死一搏,以后,便只能任由闻人轼宰割。
虽还是输了,可终究,她努力过了。
“你走吧。我是不会下懿旨的。”太后皮笑肉不笑。
她是输了,但不代表她就要因此,听命与闻人轼。
一直稳占上风的闻人轼,脸色微微收了收,但这个结果也并非太出乎意料,所以他站起身来。
不愿妥协便不愿吧。他也不强求。
少了一道太后的懿旨,难道就能动摇他的地位?
更何况,难道就不能伪造?
没有印玺加盖,宣读的官员都是他的人,八成以上的朝臣也都投靠了他,谁还敢校验不成?
康王回了王府,四下打量了几眼。
这个王府也住了不少年,虽几番修葺扩建,可比起皇宫来,那可真还就是个草屋瓦舍。
从发现皇帝尸身那刻起,康王就在准备登基适宜。
此刻一切具备,皇帝丧事一毕,便是他登基之事。
毕竟,夜长梦多。
毕竟,那个位置他可想了太久了。
管家匆匆前来,附在耳边道:“王爷,小公子那边闹的厉害,说是要,要见……宫里那位。”
这时,管家也不敢称呼太后了。
闻人轼冷冷一笑:“那边送他们去便是。太后本就思念昭王,体弱多病,这下皇上又去了。乾儿与昭王殿下有几分相似,便送去太后宫中,多陪陪太后吧。”
“也算是,替他兄长,尽孝了。”
元安元年五月底,初亲政不足半年的皇帝,意外驾崩,无子嗣。
前摄政王,康王闻人轼,顺天继位。
登基大典,即刻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