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想得到的东西都与他失之交臂4
徐辉的语调几乎没有什么起伏,似乎说的不过是再寻常不过的事,说完他从袖口里拿出了一个小盒子,双手呈上,恭敬的给萧云昊行了一礼,语调却麻木又僵硬
“恭贺陛下加冠之礼,这是王爷给陛下留下的贺礼。”
萧云昊接过盒子的手都有些颤抖,他拿过了盒子打开,是一枚暖白玉镂空含金珠的发簪,淡雅又不失华丽,触手极润,当是千金难求的美玉。
“这是王爷亲手雕刻的,那时王爷病重难起,这个簪子刻了有三个月才刻完,请陛下念在王爷已去的份上不喜也莫毁了王爷的心意。”
徐辉说完这句话时才心甘情愿的给萧云昊施了一礼。
萧云昊手里握着这只玉簪眼睛热的厉害,他知道萧衍的身体一直不太好,三月前他出征时是他们见过得最后一面,那人身体消瘦,脸色是一贯的苍白,但是精神还好。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他会死,他真的从来都没有想过要他死的。
手里握着那枚白玉发簪,他紧紧盯着发簪忍住眼眶的酸涩,他想起来萧衍之前有提过几次他的加冠礼,言语里流露出的都是有些期待和欣喜的模样。
只是那时候他不信他是真的为他高兴,他成年就意味着要亲政了,他那时怎么会相信萧衍是真的希望他加冕的。
“再有半年就是陛下的加冠礼了,陛下可有喜欢的物件?”
他还记得那是半年前的一次朝会后那人特意留在了南书房问他,神色温和含笑,但是那时他根本不认为那是他真心的问话,甚至当成了一次试探,所以他故意说
“朕的加冠礼理应是摄政王为朕簪发的,不如摄政王送朕一个发簪吧。”
皇帝的加冠礼理应由皇族亲长亲自簪发,现在萧氏皇族中虽然也有皇叔辈分的人,但是比起萧衍来说那些人并非手握重权,萧衍乃是国姓,又是先皇指派的摄政王,由他为皇帝簪发再合适不过。
三个月,那人出征也是三个月,所以说是从那次他说完萧衍便为他雕刻了这枚簪子,难得一见的暖玉没有一丝的瑕疵,雕刻的纹路优美大气。
病重难起,那时候那人便病的那么厉害了吗?现在他拿到了这枚当初只因他一句敷衍之语便让那人撑着病重之身雕刻了三个月的簪子,但是那个要为他簪发的人却永远都不在了。
萧衍的灵柩安放在王府大堂的时候天空飘起了纷纷扬扬的大雪,萧云昊手里握着那只簪子站在廊下,想起方才徐辉的话
“王爷走的时候很安详,靠在院中梅树下的软榻上,他受不得凉我们本不敢带他出来,但是王爷说他想再看一看外面,再看一场雪,只是到了最后王爷闭上眼睛还是没能等到那场雪。”
徐辉一个征战沙场多年的铁血军人,说到这都忍不住的哽咽,萧衍一生无愧家国,只是想要得到的东西最后都与他失之交臂。
作者有话说:
最近太忙了,隔壁两篇连载,有些忽视王爷
不过周末会更的
哈哈,感谢大家支持哦
第七章 半君礼
自幼失去父母没能体会多少亲情,后来戎马半生落下一身伤病,倾注无数心血的孩子最后与他离心离德,就是在人生最后一刻也没能再看一眼那洁白无瑕的雪落。
而此刻整个大梁最尊贵的人失魂落魄的从廊下走到了院子里,挥退了所有的侍从,纷扬的雪花落了满头他却不舍得拂一下。
“两处相思同沐雪,此生也算共白头。”
只是可惜他这辈子再也不可能与那人再赏一次雪了,思绪被拉回到多年前,他刚刚即位,那时候他年纪很小却也明白朝堂的凶险,不敢行差踏错一步。
每天清晨去上书房听先生的课,他记得那个时候教他的先生一连被换了好多个,那些人都是一些世家大族找来的,他生在帝王家怎么可能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
他不想任人摆布,终于有一天下了学之后外面下起了大雪,他从上书房里出来才看见等待他的并不只有一个冰冷的龙撵还有一个撑着伞站在院中挺拔俊朗的身影。
他就那么站在那,神色温和可亲举着伞朝他走来,一身还未换去的紫色亲王朝服衬得那人沉静内敛,只是眼中对他的疼惜宠爱怎么也无从磨灭,时隔多年他依旧记得那一幕。
那时他才明白或许他只有这么一个可以信任依靠的人了,他和他说想要换一个帝师,那人略一停顿便问他属意谁,他按照自己的心意选了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果然没有过多久他便换了帝师,那位帝师也一直教授他至今。
当年年少无知不知朝堂的丝丝缕缕,环环相连,到如今才知道在当年那种形式下那人作为摄政王顺着自己的心意换帝师要花多少心思。
萧云昊不知道一个人在院子里站了多久,直到浑身都落满了雪,周边的人战战兢兢却没有人敢上前劝上一句,那一天萧云昊不知是怎么回的宫中。
萧衍的薨世在朝野上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有人痛惜大梁失去了支柱,自然也有人欣喜于拦路石终于没了,甚至有不少人觉得这天下最高兴萧衍身死人的应该就是当今的皇上。
毕竟在旁人的眼中,幼主和摄政王永远都是对立的,只要有萧衍在,那么便没有多少人会注意到萧云昊才是真正的皇帝。
这天下只能有一个主人,朝臣不是没有看见那天哀讯传来时皇帝的表现,但是大多数得朝臣都认为那是萧云昊故意做出来给人看的。
毕竟萧衍对于大梁的功绩没有人能够磨灭,他已然去世,又是在皇帝下令拒绝凯旋大军进城的这几天里,这件事难保不会被史官和天下文人扣上岢待功臣的帽子。
只是这一天就有不少人上书,有些耿直的朝臣确实不赞同皇帝当初下旨将大军拒在门外,纷纷请旨要厚葬摄政王,要在摄政王本身的规格之上再提高。
而有些朝臣却不愿,上书说无论萧衍的功绩如何大,他也是臣子,摄政王已经位极人臣,再提高?要提高到哪去?难不成还以半君礼下葬?
这句话可是诛心之言,萧云昊之前最急忌惮的就是这里,眼看朝臣就要吵起来,萧云昊却不耐烦地呵斥,果断下旨
“摄政王是国之柱石,理应以半君礼相待,将寒玉棺九龙椁送去摄政王府,择吉日以半君礼将摄政王迎入皇陵。”
寒玉馆九龙椁已经相当于半幅龙棺了,谁也没有想到皇帝会下这样的旨意。
只是萧云昊的态度不容置疑,只是这天下午当棺椁和圣旨一同到摄政王府的时候,王府众人的态度是让谁也没有想到,也不敢相信。
作者有话说:
可想而知,王爷的部下不稀罕这样的礼遇
迟来的深情比草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