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9章 挣脱
成王坐在龙榻旁的锦杌上, 温柔地帮皇上掖掖被子。
“父皇, 听李太医说您的病有所好转,真是可喜可贺。”
皇上脸上也久违地带上了喜气,“这还对亏了吾儿。”
两人契阔了片刻, 成王便为难地皱起了眉头,犹豫道:“父皇, 儿臣有件事情不知该不该跟您说。”
“什么事?难不成你也觉得朕老了,不中用了?”皇上像是秋日的干柴, 稍点即着。
成王连连告罪,“父皇,儿臣不敢!只是这件事情关系到端妃娘娘……”
“端妃?”皇上急切起来。
他还是很宠爱端妃的,尤其端妃这些年像是解语花一般抚慰着他。
只是这些日子, 他要假装被成王劫持便没有召她来见。
“你说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
成王嘴角翕合片刻, 起身跪倒在床边,低声道:“父皇, 儿臣听闻端妃娘娘得罪了陶小姐,被四哥令人灌了药, 如今怕是不能见人了!”
“他们竟敢!朕还没死呢!”皇上龙颜大怒, 气得死劲攥紧了身下的被褥。
“他们竟敢!”
“父皇息怒!”成王连忙扑到床边, 低声劝解道:“父皇,这个时候还不是暴露的时候。父皇忍受了这么多天,难不成要功亏一篑?况且端妃娘娘已成定局,怕是无力回天。”
“气煞朕了!”皇上气得胸膛起伏, 双眼暴突。
成王帮着轻抚皇上的脊背,安抚了好半晌才让皇上安定下来。
一旁的温竺连忙递过一盏温茶,“圣上,快喝口茶压压。”
成王劈手夺过温竺手里的茶盏,狠狠瞪了温竺一眼,见温竺识趣地退到一旁才满意地颔首。
他用力扶起皇上,“父皇,儿臣告诉您这件事情只是觉得不应该瞒着您,可不想让您气急坏了身子。”
皇上借着他的力道喝了口茶,弱声道:“多亏了你!要是没有你,朕怕是被太子和瑞王这两个逆子害死都不知道。”
“父皇言重了!”
两人父慈子孝一番,才谈起戚舒和陶妧的婚事。
皇上沉思片刻,“你确定太子和瑞王听到你挟持了朕的消息还是无动于衷?”
“是。大哥和四哥可能根本没有想到这里。”
皇上冷笑一声,“怕不是没有想到,而是想让你借机除掉朕!”
“父皇!儿臣万万不敢!”
“你当然不敢,可架不住那两个逆子敢!戚舒和陶妧的婚事定在什么时候?”
“听闻是腊月二十。四哥还专门过来想要问问您的意思,儿臣就听您的意思让他自己做主了。”成王心生喜意,终于要出手了。
皇上眼中尽是阴霾,“就那天吧!那个时候陶季晨和太子定然没有防备。”
“是!”成王铿锵应下。
侍奉皇上休息了才朝温竺使了个眼色,两人一起退出来。
冬日的寒风即使是披着狐皮大氅也抵挡不住,刻骨的冷。
可成王如今心热如火,甚至有些克制不住想要大喊出声。
他斜斜瞥过跟出来的温竺,勾着嘴角柔声道:“温公公,你是从父皇登基就一直跟着父皇的吧?”
温竺弓腰打了个千,“回成王殿下的话,是。老奴从圣上潜邸时就一直侍奉圣上。”
“那你更应该知道什么是‘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才是。”
温竺默然无语。
成王笑道:“温公公,你得想想以后才是,辛苦操劳了一辈子总得落个善始善终才是。”
温竺像是被唬住了似的,踌躇片刻低低应了一声。
“这才对嘛!人是得衷心,可到底还得看自己才是。”
成王说完便转身离开,却没看到温竺漠然的眼眸。
**
很快便是腊月十八,陶妧约着安宁公主和大嫂陶王氏去了云宝寺求签。
安宁公主和陶王氏什么都不知道,说说笑笑很是开心。
反倒是陶妧跪在观世音菩萨前的蒲团上忧心忡忡,恨不能将所有人都求一遍安泰和乐。
安宁公主笑着将陶妧拉起来,“陶姐姐,听说云宝寺的灵签最是灵验,我想为楚王求一支签,陶姐姐也求一支吧。”
陶王氏揶揄道:“你陶姐姐姻缘得意,还用得着求什么签?”
陶妧无奈扶额,从来不曾想过这般陶王氏这般促狭。
“我看大嫂定然是求了个好签,才有空这般闹我。”
“不闹你闹谁?你看看谁家姑娘出嫁像你这般,什么都不用操持的?就是喜服都是瑞王殿下亲自去订了你的尺寸送过来的。我是看在眼里热在心里,羡慕得不得了。”
陶妧摇摇头,“大嫂肯定是求了好签,快跟我说说。”
陶王氏没想到这般都没把陶妧绕晕,甚至还烧到她身上来了,羞赧道:“我没求。”
“嗯?”陶妧疑惑一瞬,突然想道:“大嫂不会是……”
陶王氏笑着点点头。
“我还真的要有小侄子了呀!”
突如其来的好消息让陶妧心头的雾霾松散了一些,“那大嫂就不应该舟车劳顿跟我们来云宝寺才是,免得累着了。”
陶王氏笑道:“我也是觉得这孩子跟云宝寺有缘。本来一直没有动静,可你那天一提云宝寺,就传出了好消息。”
安宁公主闻言也不敢拉着陶王氏到处跑了,反而小心翼翼地拉着陶妧离陶王氏远了一些。
小脑袋却时不时探出去去看陶王氏尚且平坦的肚子。
“陶姐姐,我们离大嫂远一些,免得冲撞了。”
陶王氏不以为意,“不会的,公主殿下又不是不知深浅的人,民妇哪里就这般脆弱了?”
陶妧却知道安宁公主的心结,怕是端妃怀孕的时候戒备安宁公主,不让安宁公主近身才这般的。
她心疼地摸摸安宁公主的头,笑道:“我们安宁可还是个小姑娘呢。以后一定会是个好姐姐的。”
安宁公主连连点头,“我对七弟很好的。七弟也很乖巧,根本没有像往日那般哭闹。”
陶王氏望着单纯的安宁公主心里一动,想起家里的小叔子陶伏。
要是小叔子尚了安宁公主这般单纯的姑娘,家里怕是一片和乐。
想着,她就摇摇头。
她这是痴心妄想了。
三人慢悠悠地在寺院里逛了一圈,吃了云宝寺特有的斋菜。
正要打道回府的时候,突然薇姿低声禀告道:“小姐,瑞王殿下和三少爷在云宝寺外面候着呢。”
三人齐齐一愣。
随即,陶王氏就促狭地朝陶妧眨眨眼,“我说什么来着,瑞王殿下可是将你放过在心尖上了,片刻都离不得。这么点功夫就要巴巴来接你。”
陶妧心里也泛起一丝甜蜜,却大大方方道:“那我回去可得好好教训一番大哥,看把大嫂给羡慕的。这着实是大哥的不是,大哥也应该来接才对。”
却没想到陶王氏半天羞涩都没有,“是啊!你回去赶紧教训你那个榆木脑袋的大哥一顿,让他知道应该怎么讨好我!”
安宁公主看着热闹,抿着嘴在一旁偷笑。
陶妧甘拜下风。
走到寺院门口,就见戚舒反常地穿了一身宝蓝色素面锦袍,如玉般的脸颊在午后的阳光下添了丝迷幻和亮色。
陶妧眼神一亮,根本没看到陶伏看向安宁公主灼灼的目光。
反倒是戚舒抬腿就踹了陶伏一脚。
陶妧被这一下惊得回过神来,马上意识到是怎么回事,狠狠地瞪了咧着嘴笑得欢快的陶伏一眼。
她转身拉着安宁公主上了马车。
本想向安宁公主道歉的,可却看到安宁公主脸如红霞,满是羞意。
她微微一愣,便没有说话,真真切切地思量起安宁公主和陶伏的婚事来。
只是这件事情一定要在所有事情都落定的时候说才好,免得空欢喜一场。
如若事情成了便罢,陶伏勉强配得上安宁公主;
可若不成,还是让安宁公主平平安安当她的公主得好。
这个时候,陶妧越发希望爹娘和太子谋划的事情能够顺顺利利。
车壁陡然响起轻轻的敲击声,陶妧愣了一下便听到戚舒低沉的声音,“我在外面买了几个汤婆子,马车里冷,你们捂着暖暖。”
陶妧余光瞥过马车里固定好的小炉子,掠过陶王氏脸上的揶揄,掀开帘子对上戚舒如玉般的脸颊。
戚舒见了她,笑意如点点星光一般在脸上蔓延开来,让陶妧心里扑通扑通剧烈地跳动起来。
戚舒将手中的几个汤婆子递进来,柔声:“快放下帘子吧,别把冷风灌进去,着凉了。”
陶妧感受着手中温热的汤婆子,心里软得像是一汪水。
这些日子盘踞在心底得迷茫尽数散去,不管如何,她定然是要嫁给他了的。
书中她早早就死了。
在这里,穿书者也总是盼着她死。
她能活就跟挣到了似的。
况且,她就要嫁给他了。
要欢欢喜喜嫁给他才是。
如此,就算是在成亲那天失败了,他也是她陶妧的丈夫!
她蓦然朝他露出一个灿烂的笑,桃花眼不似往日的潋滟,反倒如夏日阳光般炽热动人。
“谢谢你。”
戚舒呆呆地望着晃动的帘子,像是被人夺了心魄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