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章 长姐完(12.5-12.6)
不管刘氏下了多大的决心不理会, 但有人求上门来了, 有平安、木匠孙女两个例子和产婆的介绍,是真没办法推脱,而且都没多少犹豫的时间。几户人家接生下来, 刘氏莫名其妙就成了十里八乡的好产婆, 名声传的飞快, 都不需要宣传, 走在外头,还有她不认识的人笑着和她打招呼哩。
被赶鸭子上架,刘氏虚着虚着就习惯了,已经被架上去了,她也想明白了,无论她会不会, 但外人眼中她就是会!刘氏属于积极寻找办法的人,既然干了这一行, 出不来那就在里头好好干!地里的活儿她是完全抛开了, 认真跟着产婆学摸胎位压肚子...她不光自己学,回家教儿媳妇们不说,有时间还带上清扬等人...清扬对婆婆无师自通实践的重要性疯狂鼓掌!
“咱们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老大媳妇特别是你,别被人鼓吹两句就觉得了不起了, 有人找上门来, 别一个人傻不愣登就跟人走了, 想挣银钱鸡蛋也要看有没有本事!别把自己搭进去了!”跟着产婆学的越多, 刘氏反而不如之前胆大,越发觉着她们婆媳没被泼粪是老天爷保护,所以有些话必须说清楚。
“老二老三家的稳重也不多说,我们也定个规矩,绝对不许接私活儿,家里也不能没人照应,给人接生去三个,留一个人在家!挣得银钱我和你们爹商量了,分成四份,老大他们做短工这些活儿还是要上交一半给公中。你们有没有想说的?现在都可以提出来。”
刘氏就是简单粗暴的均分,至于以后会不会出现别的问题,那就日后再说!
何氏低头沉思,其实这样真正算下来,是公公婆婆吃亏了,没有分家吃住都在一起,他家还有个儿子,她想了想道:“娘,我也没帮上什么忙,平安又正是挪不开手的时候,要不我就在家里照看着,您带大嫂二嫂出去就成。”婆婆不会亏待她。
“娘,我正要说这事儿!”李氏一脸认真,“我和三弟妹在家轮着就行,千万不能把二弟妹留在家里,不然我就不跟着您去接生了!”她虽然爱银钱,但更珍惜小命,像刘氏说的一个人去街上,李氏打死都不会同意,咳咳,也不完全,如果有个千把两银子,说不准她就去撞撞运气了...
刘氏对清扬的态度十分复杂,她再迟钝,也不信清扬说的她啥都不会!但清扬就是不承认,刘氏悄摸要她稍微露个底,清扬就一副无辜的模样,反问娘是什么意思?总之滴水不漏的,刘氏也就歇了打探的心思。不用李氏说,她也是要带上清扬的,不承认就不承认吧,看着她拍拍打打按按刘氏就安心!
清扬自然是要跟过去的,即使刘氏不说,她也会提出来不许单独接活儿,不过显然刘氏想的周到,倒是省了她花心思。她早就想好了,就跟着婆婆混,五年十年总能把婆婆教成高手,到时候就是她真正混日子的时候了!
这事就这么定了,对张家的冲击也不是很大。清扬潜移默化提醒刘氏她们注意卫生安全,剪脐带的剪子消毒次数越多越好。有人提前上门请产婆的,还会让李氏走一趟把产妇生产的环境尽量收拾整洁...四人的小团队,算不上专业但也逐渐弄的有模有样,刘氏自然是接生主力,李氏能把各种注意事项反复唠到人心里去、何氏细心工具清洗半点不马虎,清扬处理突发情况,但大多时候像个吉祥物,她倒是挺满意!
...
“当家的,你猜挣了多少银钱?”
秋收过后,繁重的劳作让家里人都又黑又瘦的,张家人比以往更甚,因着刘氏多了接生的活儿,少不得耽搁些事情,张屠夫带着儿子得负责更重的任务。刘氏接生收的铜板,当时就和李氏她们分了,至于吃的就放到灶房,每回看着倒是没多少,刘氏专门打了个小箱子放铜板,放进去也没动过它,刚刚起了心思去数一数,准备割肉买鱼给大伙儿都补一补。
“有四两多呢!”刘氏惊讶道,“还没算上肉和鸡蛋,并上儿媳她们手上的,都快二十两了!这才多久,半年多的功夫!”
张屠夫的困意顿时消失,说道:“你们这一年下来,比我那杀猪的活计都挣得多啊!”
刘氏也是乐道:“这可不!不过你那就是个把月的时间,生孩子那是一年到头,不能这么比。”
没有限制生育和避孕措施的年代,只要怀上了就生下来,加上天黑也干不了活儿,没有娱乐活动...一年到头怀孕的妇人真不少,又有多子多福的说法,养个孩子给口饭吃,衣裳大的穿了小的接着穿,谁也不嫌孩子多!还有普遍的重男轻女,生了女儿后必须要接着生儿子,有了一个儿子,又想要第二个...种种原因,刘氏的接生事业完全不缺客户!一回挣得银钱不多,但耐不住次数多啊,积少成多,可不是就挣钱了!
张屠夫感慨道:“不管做什么,都比伺候庄稼挣得多...”
“我明白你想说什么。”刘氏打断他,不容商量道,“田地是我们的根本,不管挣多少都不能丢下!不种地,粮食都得花银子买,你们父子一个比一个吃的多,再多的银子也会被你们吃完!累是累了点,但有个后路不是,万一有个什么事儿,咱们不怕,大不了安分种地,总不会饿死!”
张屠夫轻易被刘氏说服,刚起的心思立马消散,“我就是这么一想,你说的对,咱们家也算小富了,不应该去想那些。”
知足常乐。
刘氏道:“平安一个还是少了,再多有几个孙子孙女,就好喽。”
“是啊。”
...
三年后。
刘氏的接生事业越做越大,不仅接生成功率高,而且口碑极好,不仅是附近几个村子大多认识她,渐渐的镇上也来人请她上门。
最显著的区别是大家对刘氏的称呼从屠夫娘子变成了刘娘子!
刘氏发觉到的时候,怔楞了许久,她说不清当时自己心里的感受,就是一阵一阵的冲击向她袭来,紧紧抓住身旁的清扬不知道过了多久,她缓缓的拉开了嘴角。
家里更是多了两个小萝卜头,张大的女儿张如,以及张二的女儿张意,两个小人儿差不多大,张如比张意大了两个多月,李氏在张如刚生出来的时候,就想好了名字叫金子!以后再生下来的孩子,就叫银子!实在是丢不起这人,爱钱也没得给闺女取这么个名字!清扬知道自己怀的是个闺女,为了防止大嫂把‘银子’送给她,就提了建议姐妹两就叫‘如意’,李氏见是清扬劝说,勉为其难答应了!
平安如意,倒是一听就是一家人。
张如张意生下来后,平安也没多大,跟着刘氏出门接生渐渐就只有清扬一个人了,一来刘氏离不得她,二来清扬自己也不放心,李氏何氏就先负责带好三个孩子和家里的活儿。
几年下来,谁都看清了谁,虽然大家都有些毛病,但互相让让也就过去了。
有一回刘氏去了镇上,偏偏有人来请产婆,清扬只得无奈的上,独自一人完成所有,那家人连夸她不愧是刘氏的儿媳妇,手艺同样的好!刘氏知道后,看着清扬的眼神里透着‘你终于落到我手上了’的意味,然后清扬就不能接着刘氏后头混了,刘氏很强势的宣布她出师了,可以自己接活儿了!
清扬:......
李氏后来悄悄告诉清扬,其实刘氏是故意的,说清扬明明有能力还要推一下才动一步,她忍了三年实在忍不下去了!
其实清扬并不是排斥独自接生,只是之前她不能走到明面上来,一两例成功接生的孩子可以说运气好,多了根本没办法解释!一个未曾生育的年轻妇人怎么会的这些?所以她根本没有要走上这一行的规划!但各种机缘巧合,被推上去了,当时最好的法子就是完全以刘氏为中心,她在一旁看顾着既不会出问题,又不至于被村里人起疑。刘氏做的很好,察觉到了,也在帮清扬打着掩护,如今时机刚刚好,清扬在众人的见证下跟着刘氏学了三年多,谁也不会怀疑她的本事!
嫁来张家,对清扬当时来说是择优而选。
但张家人真心待她,尤其是张二,话少到无趣,很多时候存在感低的可怕,但他自始至终都在清扬旁边,每每转头他从未缺席!
刘小娘子很短时间就成了清扬的称呼,主要是为了区分她和刘氏。张意听多了别人叫清扬,偶尔对着清扬会蹦出一句‘小娘子’,然后自己一个人又接着笑,清扬不在意反倒哈哈大笑。张二较真,抱着张意认真教她,不能叫娘小娘子,不然爹会生气的,张意偏头困惑道‘娘子’,成功把张二噎的说不出话来,过一会儿又对女儿说小娘子娘子都不可以叫...父女两能说半天不嫌累。
幸福安稳,岁月静好。
...
“张屠夫家的日子越过越好了,要我说,张二那毛病算什么啊,当时我婆娘要是听我的,把我二闺女嫁过去,那现在还不是吃香的喝辣的,还不用下地,婆娘就是见识少。”
在烈日下辛苦挑水浇地的两个壮汉,路过张屠夫家的田地看到几个精壮有力的男人卖力干活儿,忍不住羡慕嫉妒。张屠夫和他们年纪差不多,不用日晒雨淋,舒服得不得了,他们还要背朝天面朝黄土死命干!本来大家水平都差不多,张屠夫多了杀猪的进项差别也不大,就从屠夫娘子开始接生后,才两三年功夫,这家里眼看着就起来了。哪怕人家没有宣扬,但从雇人收拾田地,也能猜个差不离。
“这都是说不好的,那会村里的姑娘都嫌弃张二这毛病,他又不像他兄弟会杀猪,分家后只会种地不说,杀鸡都不敢,哪个姑娘敢和他过下去哟!”其中一人抹了把汗,快步走到阴凉处,接着道,“再看现在,张二这毛病还是没好,但也没谁再提起来了!人娶了个好媳妇,不嫌弃他,两人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他媳妇把刘娘子接生的手艺都学到了手,根本不愁吃不上饭!”
“唉...各有各的命啊,张二那小子谁不羡慕?不过他媳妇也亏得嫁去张家了,‘刘读书人’真是魔怔了,为了什么考试,把他爹娘的棺材本都花光了不说,现在他儿子又把整个家都拖空了,你说这是何必呢?”
“都是自己作的,那两口子什么德行你还不知道,根本不值得可怜!就是可惜了底下两个小丫头,不过谁的日子都不好过,我们管不了那么多!走走走,还要挑水呢。”
两人走了,树背面的刘馨刘香也敢弄出动静了,刘馨眼神麻木靠在树干上,“小妹,如果爹和二哥没读书该多好啊。”
二哥考中童生的时候,刘馨还在说读书真好,为此和刘香吵了一大架,因为刘香说她是个傻子,刘馨气得还抓掉了刘香的一小撮头发。后来,她总算明白了,她真是个傻子,大傻子!
时间推移,虽然每天还是要干很多活儿,但刘馨听人说只要二哥中了秀才,就会有很多银子,她也会有很多精致贵重的发簪、讲究的新衣裳,还能过上千金小姐的日子,想到这些刘馨就觉得干劲十足。
但到了二哥要去考试的时候就变了,爹说这回起码要准备二十两银子,但家里连五两都拿不出来,只好找人借,银子借着了,但二哥却没考上秀才。回来发脾气不说,借钱给她家的人又来要账。爹娘商量着去找大姐,说大姐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她和小妹被爹娘赶着去找大姐,但张家门都没进去,被屠夫娘子杀气腾腾的拎着回来,然后她就在院门口大骂爹娘不要脸,说大姐没有银钱,就是有如果敢借给娘家二十两,她就把大姐休了!
大姐再也没回过娘家,村里人都说她爹娘做的太过分了,大姐成了张家的儿媳妇,二十两银子,她爹娘这是要害死大姐!但刘馨和刘香都知道,大姐和婆婆感情好,只要大姐愿意拿,张家不会有意见。
大姐完全脱离了娘家,但她们不能!
家中欠了债务,爹和二哥却还想着借银子去赶考,刘馨只庆幸没人愿意借给他们!二哥说他肯定能考上,但家中连饭都吃不上了,又哪里能省出银子让他去赶考?刘馨没识过字,但却想到了一句不知道在哪儿听过的:形势逼人强。
要债的不会怜惜娘的眼泪,哪怕娘哭的比以往都真心实意,他们也只会更不耐烦的逼着还债。二哥考上童生的那时候,大家都笑的慈爱和善,如今凶神恶煞跟换了一个人一样!爹在书铺抄书只勉强够一家人的花用,刚开始被人催债的时候,爹还有力气骂有辱斯文,后来就变成了低声下气恳求他们多宽限些时日。
实在没办法,只有卖书,二哥以死相逼,但爹扇了他一巴掌后,二哥坐在地上渐渐安静下来。刘馨不可怜他,因为起码这十几年他没吃过苦,而她和小妹身上瘦巴巴的、手和脚都伤痕累累丑的要死,都是因为供他!刘馨甚至觉得痛快不已,她知道小妹也一样。
卖书还了债后,爹手中还剩了些银钱,娘终于不装柔弱了,跟爹说要买小猪仔和小鸡仔,家里多了两头猪和十几只鸡。但爹和二哥还是在书房里不出来,刘馨感觉到娘也变了,头一回煮好饭后没有送进书房,爹和二哥饿了一顿,爹想打娘,但娘比爹还凶更是说爹有本事就休了她,这个家一贫如洗她也不想待下来!
爹并没有休了娘!
刘馨却没感到庆幸,她只是清醒知道,原来娘是有能力护着她们的......原来娘最在意的只有她自己!
“你哭什么!”刘香不耐烦,讽刺道,“难不成你还为爹和二哥不能读书感到难过?”她低头看见大伯娘帮自己做的鞋子脱了线条,再看磨损的不成样子的衣裳,只恨没早点把书房烧了!
刘馨这才发现自己落泪,她自嘲道:“我又不是傻子,只是为自己难过罢了!小妹,其实比起爹和二哥,我现在更不喜欢娘,还有些怕她,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伯娘说像大姐嫁人后就好了,我都想随便找个人嫁了算了。”比起刘父光明正大的偏心,吴氏给过的关怀在现在被衬托的无比讽刺。
“我和你不一样,他们我都不喜欢!”刘香淡漠道,不止讨厌,她恨死他们了,如果有人来提亲,刘香什么都可以不要,只要一辈子和娘家老死不相往来!大姐做到的她同样可以!
刘馨起身拍拍灰尘:“走吧。”她们是趁着刘父刘瑾在另一块地头的时候,偷溜过来躲凉的。
“放心,没这么快。”刘香并不担心,她爹和二哥那个身板能有她们一半速度就很不错了,读书读的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两个男人连她都比不过,刘香也不傻,就保持比他们快一点点的进度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