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赵家娘子想的办法很简单。
她知道千香要到临南城去,也知道她在那儿会待上一段时间。趁这个机会,只要她把春娘送到临南城她舅舅家里去,还怕他们碰不到?
就算碰不到,反正早晚也是要去的,迟去不如早去,还能让她舅母早早为她打点打点!
赵家娘子想到即做到,表面上不显,笑眯眯的送千香一行人离开。转身便立刻将大儿子从铁匠铺子里拽了回来,让他去送自己的妹妹回一趟临南。
赵家娘子的大儿子赵大牛今年二十多岁,早早的便娶了妻成了家。他早年间在铁匠铺子做工当学徒,后来便干脆娶了那铁匠的女儿为妻。现在继承了铁匠铺子,分了家,也有了孩子,日子过得十分美满。
他母亲叫他回来的时候,赵大牛还正在打铁,赤着上身匆匆忙忙裹了件衣裳就跑了过来。赵家四个孩子,长相都随母亲,面容都十分俊秀。所以赵大牛虽然家境贫寒,也能勾得着一个姑娘。
听了母亲的话,赵大牛面上显出难色来:“娘,现如今正是打铁的好时候,我接了好几个单子,正日夜赶工呢……您这……不如叫二弟去?”
赵家娘子一阵火大,她二儿子是唯一一个继承了父业的,却比他那个爹要有出息许多,年纪轻轻便考中了秀才,现在正在家开了个私塾,一面教书补贴家用,一面准备继续参加考试。她一向以二儿子为荣,现在听见大儿子推脱,便不由得拍了他一下:“你二弟正在那里用功,平常别去打扰他!从咱们这儿到临南才几里路?怎么送你一趟妹子就没空了!”
赵大牛不由得非常委屈:“娘,我不是那个意思。只是最近铺子里事情实在是多……不如叫三弟?”
赵家三儿子为人最会来事儿,嘴巴甜,手脚勤快,当初在点心铺子里当伙计的时候,就勾搭上了掌柜的的女儿,现在夫妻两个人开着店,偶尔还会给赵家送来一些甜果子,是最得赵家娘子欢喜的一对。
“你三弟一年忙到头没个空,你这个做大哥的就不晓得体恤一下?”赵家娘子说着说着就抹起眼泪,“哎呦,我怎么这么苦命?辛辛苦苦养大的儿子,娶了老婆,就忘了娘和嫡亲的妹妹!那可是你唯一的妹妹啊!”
赵大牛被她这哭声闹得一阵心酸,又是愧疚又是烦扰,手足无措的站在那里。赵家娘子哭得更厉害,赵大牛便只能无可奈何应道:“罢了,罢了!娘,我就送妹妹过去,您就别哭了。”
赵家娘子立刻收回了眼泪,拿帕子揩了揩眼角,嘴角露出一个满意的笑容:“如此才是我的乖儿子。大牛,你就放一万个心罢!等你妹妹到了临南,你以后便不用再愁了!那几个单子,又算得了什么?”
赵大牛摸不清头脑,想要再问,但母亲只是一脸神秘的示意他快走。他也没什么办法,只能领着妹妹,踏上了马车。
千香和红枣他们一行人,游山玩水,几乎是一路玩到了临南。这一带乃是南方,生长着一种树叶五色缤纷的树木,远远望去,山林一片绚烂,脚下也堆积着厚厚的一层,踏上去绵软厚实。这一行人拖拖拉拉,还绕了不少的路,只为了尝尝有路过的人提起的附近的特产。
他们曾经到过远在山的另外一头,靠近异族的荆南,尝过当地酒楼里做的酸烩紫气苏丹鱼,香浓酸辣的汤汁浇在鱼身上,里头一层栗粉松软酥糯,鱼肉软嫩异常,入口即化。也尝过荆南乡下普通农家用最寻常的食材做出来的八宝油茶汤,食盐,胡椒,花椒和茶叶在一起的口感奇异而独特,香气扑鼻,鲜美无比,满口生香。
古时候就有人说过,牛奶对身体有极大的好处。因此这么多年以来,上京的贵族们一直都把它当做宝贝。但以往没有别的方法,只有单纯的饮用,没多久便腻了。人就是这样喜新厌旧的生物,但产奶的奶牛却不会停止,这多出来的牛奶,要么便整桶整桶的倒掉,要么就用来洗澡。
然而在远离上京的大草原,普普通通的牛奶有了更多奇妙的做法,甚至一向被贵族嫌弃为腥膻之物的羊奶,味道也发生了奇异的变化。奶油,奶酪,酸奶,炼乳,酥油,黄油……而白昼的酷热和夜晚的寒冷使得这里的风干肉类极为多样,腌制的食物也大受欢迎。
坐在燃烧的火堆旁边,面前的木棍上架着一整只的羊羔。它浑身被洗剥了干净,肥嘟嘟的小羊羔在烈火的炙烤下不断的冒出一大滴一大滴金黄色的油,那油脂从烤成微微金黄色的外皮上流下来滴入火中,每个人的鼻尖又闻到了一阵诱人的肉香。
蔚百里手里端着一碗青稞酒,那酒的味道自然比不得陶然居里的杏花酿,但也别有一番风味。尤其是在这样的晚上,吹着从草原的另一头刮过来的风,即使是深秋,寒冷也被眼前燃烧的篝火赶走,鼻尖闻着一阵阵的香气,耳边传来油脂滋滋作响,实在是很惬意。
“明天咱们就得离开这儿了。”这一路上,几乎都是蔚百里在主导着整个儿行程,安排着所有的行进路线。其余的三个人对视了一眼,都是有些失望的垂下了头。
在草原上的日子实在太过逍遥快活。他们租了两个紧邻的帐篷,每天看日出日落,跟着牧民们放放羊,骑骑马,深秋的草原偶尔还有些绿地,他们为了这么一小块的青草,往往要走很远的路。
这日子久了,竟然让人有些沉迷,以至于丧失了战斗力。但千香心里明白,如今已经是深秋,马上就要入冬了。这一入冬,荆南草原便会立刻下起大雪,他们就得在这儿停留一整个的冬天。
“那咱们明天早上就出发吧。”她问的顺溜,“下一站去哪儿?”
蔚百里微微一笑:“你都忘了吧?再经过溯水,就到了临南城了。”
这熟悉的名字让千香心里一怔,接着便点了点头。
她都快忘了,自己到底是为什么要到临南城里来了。
最开始的时候,她还抱着想要把千香百味的食谱补齐的念头。但慢慢的她发现,千香百味那半卷残破的食谱,留下的那一味味食材,每一个都是毫不相干的,每一个都存在在不同的地方,每一样,甚至都有不同的做法……
就连她最为熟悉的牛肉,在经历了荆南草原之后,也不得不承认,这世上她不知道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
溯水。
《尔雅》中说,逆流而上曰溯洄。
溯水在萧国的南方,便是最为神奇的一道水流。它在萧国的地位仅次于淮水,流经临南城的时候,尚且还平稳缓和,出了临南城,一路朝着东边而去的时候,一侧的水流显得更加湍急,而另一侧的水流则是更加平和。
住在溯水边的人们,从古以来,就喜欢吃冰火面。那面条在锅里煮熟之后,用大量的冰块震过,从里头便散发出一股寒气,咬在嘴里,也比别的面要冰牙。然而这样的面条卧在碗里,端上桌来的时候,里头却整整齐齐的码着新鲜的嫩蘑菇,切得极薄的生笋片,青绿的青江菜,一小片一小片在溯水里生长的鱼肉,还有其他各色各样的东西,满满的一大碗。客人坐在那里,店家便将从头天晚上便在灶上熬煮的盛在大锅里头的麻辣汤汁浇在这冰冷的面上。
冷热相接,便会发出极其轻微的一声“呲——”,伴随着这细小声音的同时,那些被切得薄薄的汤头配菜便被一瞬间的高温烫熟,发出食物本身的香味来。那汤头里放了花椒,胡椒,盐,鸡鸭架子和猪骨羊骨等物在一起熬制的汤,又香又辣,还鲜美无比。
而令人啧啧称奇的是,那原本应该也滚烫的面条,却依旧有一丝凉凉的口感,吃一大口面条,那又凉又烫,又辣又鲜的口感在唇齿间不断碰撞,恨不得叫人连筷子都吞下去。
那里头的青江菜鲜嫩,口感清爽,嫩蘑菇里头盈满了汤汁,而鱼肉和笋片被烫熟之后,发出的味道完完全全溶进了汤中,吃完了一大碗面,很多人都会要求老板用大勺添上一大勺的清汤,然后就着汤里剩下的一些汤头配菜,把整碗汤给喝下去。
这么一大碗面下去,饶是蔚百里和徐大友都有些撑,更别提千香和红枣这两个姑娘。四个人原本投宿在临水的一家小客栈里,此刻吃罢了面,想要散步回去,刚出客栈没几步路,就马车旁站了几个人,远远地迎了上来:“可是十六小姐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