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卷二结局章(下)

  砚台自然是新砚, 不存在用过的痕迹。只是那上头雕龙刻凤,就标明那是帝王家物,丞相只能小心推诿说那是陛下自用的, 以此来推脱皇上与他的那份心意。

  那是一份他万万不敢承受的心意, 陛下无子, 却对他的孩子多加照拂, 责令书院教导的,竟然都是些治国平天下的书文, 丞相一家三代皆为贤臣良相,择明主而侍之,却断没有觊觎过帝位。

  皇帝此举,怎能不令他心生惶恐。

  眼见这份心意,再也兜不住, 就要被挑明。周衍最近所忙之事,怎么看, 都像是一些有关于权力交接的举措。

  周衍笑得慈祥:“喜欢就好,至于礼制,当废则废,不是什么紧要的事儿。”

  周衍假装没有看见丞相大惊失色的表情, 自顾自继续说道:“算来, 过了这个生辰,令郎也已年满十岁。文韬武略,是个可造之材。待朕百年之后,上陵国, 后继有人。”

  周衍把话明明白白撂在这儿, 丞相头上大汗淋漓,急忙跪倒在地:“陛下, 不可,万万不可啊!”

  “有何不可?”

  周衍与丞相目光对视:“你是觉得令郎才德不备,不堪大任吗?”

  丞相摇头:“不是。”

  “我懂了,那就是令郎无心天下朝局,志不在此?”

  丞相不知如何作答:“也不是。”

  周衍:“那是为何?”

  丞相将头扣得更低:“臣以为......陛下之位,应有陛下之血脉亲自承袭。世袭之制是为礼,古已有之,不可破。”

  周衍:“古礼又怎样?依着古礼,上陵也没强盛到哪儿去。朕早已有意,废世袭,改禅让。我要你说实话,如果我要你辅佐你的小儿子,将来登基,接续我的位子,继续上陵之太平盛世。你们顾家,敢不敢担此大任?”

  丞相终是叹了一口气,该来的总会来,无可避免。

  “臣,愿意。犬子平生之志向,也一直在朝堂之上。此等狼子野心,身为人臣本不该有,但陛下要我坦诚相告,若无储君,在臣看来,犬子的确是最好的人选。”

  周衍将跪在地上的丞相扶起来,为他弹掉沾在两只宽大衣袖上面的灰:“有就好,那就希望令郎不坠青云之志。”

  丞相深深鞠躬:“顾家必定不负此清平盛世。”

  周衍离开,从朝堂离开,诏书已经拟好,他再也不会回来。

  路过书院时他顺手拿走了那本《山水经注》的抄本,剩下的时间,要和周以光游山玩水去了。在编纂这本《山水经注》的时候,他早有此意,所有命人准备了抄本。

  毕竟,除了地理文志,这更是迄今为止最全的一本旅游指南。

  ****

  周衍坐在案前,拿笔在那本《山水经注》上面圈圈点点,听说极北的寒夜很美,他提笔在极北荒远画了一个圈,表示这个地方,他们要去走一走。

  听闻西北大漠有最美的星子,当年路过一次,却没觉得有多好看,带上周以光再去一次,会有很大不同吧。到时候要搞一头骆驼,多驮一点换洗的衣物和干净的水源,毕竟都是爱干净的人。

  想到周以光,周衍的万千思虑都畅快起来。心头描摹那人的模样,淡淡的眉弯和潋滟的眼,想着想着,不知不觉,心头那副形容就付诸于手中圈圈点点的笔尖。

  他在《山水经注》抄本扉页的空白处,随笔作画,画的正是周以光归来时那一袭红衣的身影。

  周以光提着一壶酒,从门外走进来,正好看到周衍作画时候的背影。

  虽看不出周衍正在勾画些什么,但是他拿笔伏案描描写写的样子,简直与周以光梦境当中的情景如出一辙。凑近看去,周衍画的,正是他身着一袭红衣的画像。

  周以光把酒壶放在书案上,将周衍手中的《山水经注》抽走,拿到书案的另一边。

  一只腿往前跨坐在书案之上,倾身向前用身体遮挡住周衍的视线,不让他继续画下去。

  周以光身形很瘦,这几天吃的不错,还稍微长了二两肉,不然就是形销骨立,摸着都硌手。饶是如此,他垂在案牍之上的两条腿,覆盖在月白色的衣摆之下,也显得过于纤细。

  衣服下摆自然垂坠,月色照在衣摆上,让布面的料子也泛起缎面的光泽,浅浅的,那是月光,如此勾人。

  周以光揽过酒壶,仰头喝酒,看着周衍,神情笃定:“你在画我。”

  周以光翻开《山水经注》的扉页,看着周衍画的自己,皱眉:“你真的在画我。”

  庄周梦蝶,牒梦庄周,周以光越来越觉得,密室当中的那个梦,是真的。

  眼前这个书案是周衍平时批阅奏折的地方,一套简单的砚台和笔洗,只有朱砂和黑色的墨,但是这两种颜色也足够够了。黑色可以在宣纸上分出浅淡的笔触,幻化成千上百个层次,勾勒眉眼,传神而动人。

  朱砂在砚台当中简单渲染一下,层次分明,一袭红衣也刻画得足够精细,连衣服上的褶子都细致入微。还真别说,周衍也算具有十分的绘画天赋,周以光在心中如是品评。

  周衍谦虚:“第一次画,手生,画的不好。”

  “没画过别人。”

  周以光将书卷递给周衍,心道,你才不是第一次,梦中,你早就画过我。但那句“没画过别人”,还是令他心中遍地开花。

  周衍接过书卷,端详:“等改天,好好给你画一张。”

  翻开他之前作出标记的地方:“我圈出来一些地方,我想,我们可以去走走。”

  “你都安排好了?”

  “嗯。”

  周衍点头:“以后上陵国的王位,姓顾了。”

  周以光亲身揽着周衍的脖子,在他耳边:“但我永远姓周。”

  吐息当中,酒气惹人醉,依稀还记得,当年地牢当中这个孩子本无名无姓,却扬言要跟他姓。随了他的姓氏,一辈子当他的人,不亏。

  日后,他们游山玩水,风流快活,另成一段佳话。

  史册当中记载着不少改朝换代的故事,无不经历血雨腥风,史官手中一支笔,横隔飘飘摇摇两个破碎的朝代。民间志记感叹王公侯爵落草莽,义军入朝成凤凰。

  但上陵国这一次改换朝代,却是无声无息,太平盛世没被动摇半分,这个王朝又持续强盛了三代有余,才在历史的车轮下逐渐没落,你方唱罢我登场。

  官家正传当中寥寥几笔:上陵有周姓明德之君,废世袭,改立禅让,传位于顾。

  当然,稗官野史的猜测更加可观,故事缠绵动人,大抵是神仙不羡仙乡。

  【尾声】

  又三年,周衍与周以光二人沿着当年在《山水经注》上圈出来的那几个方位,走遍名山大川,看尽星河日落。路过一处不知名的村庄,依山傍水,一草一木都很令人舒适。于是他们也就停下脚步,在此定居。

  三年的时间不长不短,江湖当中一盘散沙的局面似乎有了些许起色。

  听闻有个名叫张子裕的侠士,竟是继承神隐之局的人,一朝出关,声名鹊起。

  此人刚刚踏足江湖不久,偏偏最不信邪,老前辈告诉他混迹江湖的道理,最重要的是明哲保身,他并不反驳,笑而不语。谢过老前辈的好意,却始终信奉自己的道义,他觉得,行走江湖,最重要的是道义。

  出关以后,张子裕走遍不少地方,以棋会友,以武论道,唯独少言寡语,他所信奉的道义,他永远不会一本正经地讲给大家,却能践行在行动上,人人有目共睹。张子裕也算见惯腥风血雨尔虞我诈,但是这个江湖,还是他眼中那个热血的,道义为重的天下。

  神隐之局慧眼识人,张子裕能在黑中辨白,不受沾染保持本心坚定不移,这是很多人所不能够做到的。

  同盟会倒塌,武林需要一个领袖,近来推举张子裕的呼声越来越高。

  某日,周衍他们定居的小村庄忽然热闹起来。

  这里每七日逢一集市,集市当天本就是这个安静的小村庄当中最热闹的一天,但是今天比往常更加热闹。

  当日街边众人拥簇围成一团,原来,今天镇上来了一位大能,正是张子裕。

  很多外面的人都闻讯而来,有的人想要向他讨教一二,有的人干脆想要直接拜师。但张子裕此行前来,目的主要还是拜访两位故人。如果有合适的弟子,也可以收下,毕竟张子裕他不是独行侠。

  偶然间在漠北从一个照顾骆驼的佃户口中听闻,有两个人从中原来,买了他的骆驼,通过描述,张子裕觉得他们很像。一路打听,就找到这里。

  周以光他们也没刻意隐去行踪,只是继续化名,容光公子的名头已经不能再用,动静太大。好在周衍之前用过的那个化名,连行,还没改过。

  没想到故人还没见到,就被拥簇起来,到底是出名了啊。

  穿过人群,周衍他们遇上张子裕,故人相见与嘈杂闹市,别有一番烟火味。

  此时武功已大成的张子裕,才彻底认清,当日上和门,自己结交的两个少年,是何等高深莫测。哪怕现在,有神隐的加持在身,他也觉得自己未必是其敌手。

  周衍笑道:“恭喜,江湖风气有朝一日终如你所愿。说真的,我都没想到。”

  张子裕拱手:“世事本无常久,谁又能想到呢?”

  周以光:“最后还有一事相告,容光也是化名,我姓周,周以光,曾经是二十四楼的人。”

  张子裕略微错愕后神情如常:“哈哈,原来是周公子,我早该知道的,二位都不是平常人。”

  张子裕目下无尘,心中没有挂碍,走到今天,只因年少时心中那个声音:如果有一天,我做武林盟主,我希望江湖是这样的。

  作者有话要说:

  第一个世界结束啦,下一个世界,夜游地府,不见不散~

第27章 卷二结局章(下)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他在白月光手下求生完整版+番外章节

正文卷

他在白月光手下求生完整版+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