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一章
发完培训资料,谭知秋开始看白天小秦录的材料。小秦还是个新人,即使把文件都看一遍录一遍,也不一定能发现其中的问题,所以每天谭知秋都要再仔细检查一遍。
这时,有人过来敲门了,原来是券商那边的李潇潇:“谭律师你们忙吗?孟总说讨论一下那个事业身份员工的问题。麻烦方经理也一起参加。”
公司有国企背景,之前为了扶持公司的发展,国企派了一名专家过来任职,目前是公司的一名副总。按照法律规定,准备上市的公司应该和所有员工签劳动合同,这也就意味着他需要放弃事业单位编制的身份才能继续留任。
谭知秋道:“稍等一下,我之前做了一个关于事业编制身份和劳动合同身份的对比表格,我先打印出来。”
李潇潇说了声好,就在一旁等着谭知秋打印。
谭知秋看看表,已经晚上九点了,她问李潇潇:“孟总还在办公室吗?这么晚了还不回去休息,她还是个孕妇呢。”
李潇潇道:“在的,我们孟总是个加班狂人,每天都很晚才走。”
谭知秋也看出来了,孟令彤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对自己要求很严格,对手下的人和其他中介的人要求也很高。
券商作为整个项目的协调人,她作为券商的现场负责人,可以说是整个项目里中介机构的核心负责人。
她非常努力地推动项目,恨不得每个人都开足马力每天转二十个小时。
和她一起工作很累,要跟上她的工作节奏很难。好在谭知秋战斗力也不差,跟她配合得还不错,这段时间她对谭知秋的质疑也少了很多。
三人拿着对比表去了券商办公室,孟令彤还在电脑前噼里啪啦地发邮件,见他们进来了,招呼道:“稍等一分钟,我马上发完这个邮件。”
她发完邮件,扶着腰站起来,自嘲道:“我也站起来活动活动,一坐下就起不来了,两个小时一转眼就过去了。”
谭知秋贴心道:“您保重好身体,毕竟是两个人呢。”
孟令彤笑了笑,叹气道:“项目要尽快往前推呀,希望在我生娃之前能报进去。那个林副总,今天何姐过来说,昨天董事长和他谈是否可以放弃事业编制身份,他不太愿意。咱们商量看看有没有什么办法。”
谭知秋把手上的对比表递给她:“关于事业编制身份和签署劳动合同的区别,我做了一个表格。实际上,目前无论是公务员还是事业编,都是正常缴纳社会保险,主要区别就在于医疗保险,事业编制是公费医疗,签劳动合同是缴纳医疗保险。”
李潇潇在一旁道:“今天何姐说,事业编制身份的工资受财政拨款所限,如果改为劳动合同身份,公司还可以给他涨工资呢,至少是翻倍的工资。也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要是我,马上就转劳动合同了。”
谭知秋问:“涨工资这个事,何姐跟他说过吗?”
李潇潇撇嘴道:“何姐其实不太清楚,都是董事长直接跟他沟通的。”
方庭信也凑过去看那张表格。从上面的对比来看,确实主要区别在于医保。他问道:“这个公费医疗和医保,区别在哪里呢?”
李潇潇看了一眼孟令彤,她没有反对的意思,于是解释道:“公费医疗,就是生病住院不用交钱,全部都公费解决了。医保需要到一定额度才会报销,而且有报销的比例。”
方庭信琢磨了一下,片刻又道:“如果他签劳动合同,工资会高很多,跟看病的钱相比,划算得多呀。”
谭知秋想起其他项目上也有类似的人,解释道:“很多人不算这个账的,特别是在体制内待了比较长时间的人。他们觉得公费医疗是一种特别的待遇,是很有面子的事,所以不在于钱的问题,而是人的心理问题。”
方庭信看看她,笑道:“以前你们是怎么解决的?”
谭知秋道:“以前很多项目因为这些人就搁浅了呀,为什么国企改制那么艰难,很多时候就是人的观念问题。而且那些国企,就算都签劳动合同了,也不能完全自己决定工资的问题。”
方庭信摸着下巴想了想,对谭知秋道:“那些国企自己不能完全决定工资,但是我们已经不算国有控股了,我们公司自己是可以决定工资……还有其他福利的,对吧?所以归根结底还是钱的问题。”
几个人正在热烈地讨论着,门口忽然多了一个人,他问道:“这么晚了,大家都还在呢?”
大家往门口一看,竟然是雷董事长。
孟令彤作为讨论小组的组长,忙对他道:“董事长来了呀,我们在讨论问题,您也没有走呢?”
雷董事长也走进来,和蔼道:“大家辛苦了。在讨论什么问题呢?”
孟令彤回答:“在讨论那个事业编制身份的问题……”
这个问题涉及到人事关系,比较敏感。刚才中介讨论的时候,只是作为问题讨论,现在董事长来了,就不仅仅是讨论的层面了,很可能涉及到决策。
方庭信悄无声息地把门关上,才回来站到董事长身边。
待孟令彤汇报完,雷董事长沉默了一下,声音有些低沉道:“这些问题林副总他不是不理解,但他这么多年一直都是这个身份,突然让他放弃确实很难接受。他甚至跟我表达过想要回到原单位工作的愿望。我们公司很希望留下他,他除了性格上有点轴之外,技术上真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方庭信来公司的时间不长,很少跟董事长正面接触过,但他此刻也没有什么怯意:“董事长,我有个建议,您听听看是否可行。”
雷董事长示意他讲下去。
他提议道:“公司是不是可以给林副总上一些高端的全额医疗保险,那样的话,他看病不仅可以全额报销,还可以享受私立医院的服务,岂不是比公费医疗还好吗?”
雷董事长道:“这倒是个可行的办法,但还不一定能说服他。”
方庭信又补充道:“如果他不同意,就给他全家都上。就算一家三口,保险费也没有多少钱。”
雷董事长眼睛一亮,笑道:“是没有多少钱,但也是成本啊。”
方庭信道:“公司原本想要给他翻倍涨工资,既然他不愿意接受,那就给他少涨一点,把少涨的部分拿去给他全家买高端医疗保险,不就解决了吗?”
这个主意其实不错,很多人判断一个单位的好坏,往往是看单位给他的福利。
这个福利也有讲究,譬如说,以前律师事务所里过三八妇女节时,大合伙人给每个女律师发了100块的红包,大家拿到手上不觉得是什么钱,回复一个“谢谢老板”就完事了。可是后来大合伙人给大家分别买了一袋米、一壶油、一包餐巾纸,大家就觉得“有了家一般的温暖”,这就是所谓的“归属感。
实际上那点米、油、纸值100块吗?还真的不值,只是它是看得见的东西,让大家心里很满足。
公司给林副总涨两万元的工资,或者给他涨一万元的工资加上全家高端医疗保险,他可能就觉得后者划算很多,不仅解决了他的就医上的问题,也让他在公司独享这份殊荣,显得公司十分照顾他。
她心中暗暗感叹,方庭信不愧是家里有矿的,套路很清楚很明白,还真不能把他当小白兔看。
雷董事长很满意,拍拍他的肩膀道:“小伙子说的不错,我再考虑考虑。你是董办新来的?”
方庭信道:“是,我是董办新来的方庭信。”
雷董事长点点头:“很不错。”然后看看大家道,“都早点回去休息吧。孟总要特别小心身体呀,不可太操劳了。”
方庭信把办公室的门打开,雷董事长又关照了几句,才出去了。
从办公室回酒店的路上,谭知秋赞方庭信:“你今天露脸了呀,给领导解决问题了。”
他几乎每天晚上都送她回去,说是顺路。她也担心晚上自己一个人走夜路不安全,路途也不远,就心安理得地让他送。
听到她的表扬,他骄傲道:“小意思,我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办法,这招不行,再放后招。”
她笑了:“你还有后招?”
他认真答道:“当然有啊,恩威并施,大家能好好谈最好,不能好好谈的也不必留了。董事长嘴上虽然说想要留他,但也考虑了成本的问题,说明也不是非留他不可。另外,如果跟他个人谈不成,还可以去找他的老东家国有股东那边谈。”
老张曾经说过,人才也是分层次的。眼睛层次的人才,能提出问题;脑子层次的人才,能出解决方案;双手型人才,能解决问题。
方庭信脑子还不错,若是将来把权力交到他的手上,那解决问题也是不在话下的。
他看谭知秋不说话,问道:“怎么了?太崇拜我了吗?”
谭知秋一向不是什么刻薄的人,鼓励道:“是,特别崇拜。将来你家的矿,你也一定能管理好。”
他笑道:“要是你能帮忙一起管,那肯定能管理得更好。”
她也笑了:“可以的,没问题,只要钱到位,什么我都会。”
他揶揄道:“你少说了两个字。”
她瞬间脸红了,瞪了他一眼道:“滚!你跟何姐待久了,想的都是什么乱七八糟的。”
他哈哈笑了:“你觉得我想了什么乱七八糟的?”
她怒道:“方庭信,你小心变成个油腻中年老男人……”
他乐不可支:“难道不应该‘只要钱到位,什么法律我都会’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