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 张-氏-女298
可人呀,就是要知足。比一比,你就会感觉到幸福了。
宁府的堂兄弟贾敬的发妻,堂侄子贾珍的嫡妻,过得还不如自己呢。
多愁多病的身子,再加上那不着调的男人。
自己的日子,已经是让人羡慕的了。
其实,对于宁府的两代主母,张氏既同情,又有些个鄙视。
这对待男人呀,就是像熬鹰一般的熬着。想要什么样的男人,就要针对那一点进行兽化。
不然这天下哪来的现成好男人。
曾经张氏做过一个梦,梦里并没有前世,也没有未来。只是一片白雾的梦里,有人告诉她,会有人代替她的命数。
难产而亡的命数。
当时她是不相信的,可是这样的梦,在儿子三岁掉下水里时,竟然又梦见了。当一年,她差一点就要失去自己身上掉下来的心头肉了。
那一年,是她生平第一次手染鲜血。
那一年,当她对着侍候长子的下人说出“拖下去,杖毙”时,愤恨,恐惧,后怕,担忧,一直纠缠着她。
她的恨,她的怨,她的后怕,还有那些下人凄厉的哭喊声,庭前染血的青石板,儿子高烧不退苍白的脸。
像是一只黑手,无论过去多久,仍是日夜不肯放她喘息。
一直到怀上次子贾琏的时候,那个梦又一次出现时,她才渐渐地平静下来。
只要她还活着,就不会再允许任何人伤害她的儿子。
神佛皆不行。
唐朝,那个胖胖的小姑娘。贾家家生子和二弟妹陪嫁丫头的女儿。
她救了她的儿子。
她感谢她。
可是,对于唐朝这个小小的下人,竟然几处讨巧的行为,张氏知道,自己是不喜欢的。
感谢,不等于喜欢。
可是时间一长,她竟然也在那个有些个市侩的小丫头身上看到了些许让她赞赏和认同的地方。
不将视线对上家里的爷们,不将手段使在同院子的小姐妹身上。喜欢投机取巧,却有原则,有底线。
很真实,却真实的可爱。
年纪小小的升了二等,竟然还能够稳的住。跟着小姑子贾敏读书识字,竟然也会让府中的人认同。
陪着府里的哥儿一起启蒙,竟然也会将下人们觉得不容易。
张氏一直到此时,才觉得唐朝这个小丫头不简单。
不过,一日一日的过下来,天天抬头不见,低头见的。她竟然也慢慢的习惯了婆婆身边有这个丫头平日里闲聊打浑的。
第一次正视唐朝这个儿子的救命下人,还是唐朝自己毫不脸红的说着自己婚事的时候。
大胆,直接,又不好高骛远。
等到真的选出成亲的对象时,张氏是真真的觉得叫唐朝的这个姑娘是个聪明人了。
她明白自己的优势,她更明白自己的劣势。
张氏想不到,她竟然可以在这么个小丫头身上看到了许多,又感悟了许多。
有一种一窍开,窍窍通的感觉。
从唐朝的为人处事和所思所想上,让张氏学到了很多的东西。
而这些东西,张氏也成功的运用到了自己的生活中。
于是她对荣国府,对婆婆史太君,对自家夫君,对儿子,对下人的掌控力度又上了一个层次。
等到她终于也成为了婆婆时,她才渐渐地放下心,放下手中的管家权。
她当过孙媳妇,自然也做过儿媳妇。从出嫁前母亲教导过她的站在婆婆的立场和地位想事情,想她的思想,到以自己的经验站在儿媳妇的立场想事情。
她对于儿媳妇也能更多的体谅。
所以,就算是儿媳妇没有生出孙子的时候,她没有说过或是做过什么让儿媳妇心里不好受的事情。
因为她知道,把儿媳妇逼的太狠,就会把她逼的太远。心不往一处使,这个家岂有不散的道理呢。
就像是大房和二房早早的分了家一样,都是一个道理。
难道当初婆婆想要让大房二房分家时,她就真的没有在那之前做过什么吗?
做没做过,或是做了什么,那都已经不重要了,重要的是过程。
平静的日子过了几年后,二房的弟妹去了。
张氏没由来的又想起了多年前的那个梦。
心里不由的咯噔了一下。
她想那,只是个梦。
那,就是个梦。
那一定是个梦。
不过虽然如此想,张氏还是将王氏的后事和她的子女用心教养照看了起来。
只是这份心意,却抵挡不住现实的残酷。
让她骄傲,让她高于众人的娘家,帝师张家,百年张氏,竟然被牵连地满门皆灭。
她越渐苍老的父亲,她白发苍苍的母亲,她清俊儒雅的兄弟们,还有她张家满地读书天赋的子侄们。
都没了。
鲜血染红的刑台,苍天都在痛哭。
张家后院的甜水井,嫂子亲手将亲生女儿推了下去。
张家女人的骄傲,宁折不弯。
也幸好是立即执行的皇命,没有让人受过多的磋磨。
读书人的骄傲,岂能被折辱。
可当还有张家血脉存活世间的消息传到耳边时,张氏还是高兴了。
生命对任何人都是公平的。一次便是一生。若是死了,就什么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