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节日
整个新年, 不是去进宫领宴,就是赴各家吃年酒,肃王府办年酒, 萧晚之迎来送往, 忙得一刻不得停歇。
幸得秦嬷嬷好了起来, 有了她的帮忙, 再加上又从外面铺子调了几个管事嬷嬷进来做帮手,福伯也顶上了王府大管事这个缺, 她才得以轻松了许多。
元宵一过,肃王与闻承就要启程去江南道巡查,这些时日萧晚之帮忙着收拾随身要带的物品,就算精简了再精简,那些药材还有随身的衣物, 也装了几大马车。
这些都还算小事,最重要的是, 他们这一行艰险重重,随行人员还有布防才是头等大事。
这天萧晚之与肃王商量过,叫上了闻承等人,又叫上了郑大, 一起在书房商议了许久。
郑大这个人, 对那些下九流的行当,还有见不得光的手段尤为熟悉与精通。
肃王与闻承,包括福伯,都太过规矩, 不比郑大灵活豁得出去。
但是太过灵活没有约束也不行, 萧晚之考虑了一会,对郑大笑着说道:“上次你说的你那个兄弟, 你到时候叫进来让王爷瞧瞧,要是行的话,等春闱过后,就让他跟在王爷身边,做个随身师爷什么的。”
郑大眼睛一亮,脸上的喜悦怎么都掩饰不住。
“多谢王妃,我马上回去就跟老贺说,您放心,老贺那个人拎得清,也够忠心,定不会让王妃失望。”
萧晚之笑笑,看着肃王说道:“到时候主要是王爷看,要王爷也得看上眼才成。”
肃王忙说道:“王妃看中的,我自然也看得中,等我从江南道回来你带他来便是。”
郑大眉开眼笑的回去了,闻承他们也离开了书房,肃王看着萧晚之的一脸倦色,心疼的道:“你要不要去歇歇,这些日子你都没有好好歇过,我这边没有什么要紧事了,我陪你过去。”
萧晚之轻轻摇了摇头。
“等下我还要去各家铺子看看,尤其是王府的那些铺子。”
唉,看了王府的那些铺子的账本,她真的很想甩手将这些都还给肃王,账目不明不说,居然一大半的铺子都可以说血本无归。
这些日子挤出时间,让万通钱庄的老万将新的做账方式教给了肃王与闻承他们,自己嫁妆铺子的账房都懂这种做账方式,账房倒好说,随便一个铺子里都可以派个账房去到王府的那些铺子做个总账房,可是掌柜这一块的人选,还是有些棘手。
王府铺子的那些伙计,背后的关系同样盘根错节,懂得经营的掌柜还是太少了。
“我陪你去吧,正好我也从未去那些铺子看过。”肃王说道。
萧晚之见肃王一脸的期待,想到这都是王府的产业,让他去看看也好,省得到时候她动了,他心里会有什么想法。
肃王也不骑马了,挤上了萧晚之的马车,一同出府去看那些铺子。
萧晚之没有下马车,在一些铺子门前停了下来,撩起车帘看了看就吩咐离开,有些铺子甚至停都没停。
肃王见她的脸色越来越难看,不禁急着问道:“怎么,有大问题么?”
“王爷是做大事的,自然不会在意这些小事。”萧晚之斟酌了一下才说道:“你看,这条巷子,周围住的都是些平民百姓,你在这里开一家卖绫罗绸缎的铺子,这些老百姓买得起么?”
“我们刚才在榆林巷点心铺子前停下来的时候,你有没有看出什么不对的地方?”萧晚之见到肃王眉心拧成了一团,又笑着问他。
“旁边海州张家饼店的门前排起了长龙,点心铺子却一个人都没有?”肃王困惑的说道。
“王爷眼睛真厉害,一下就说到了点子上。”萧晚之先不由分说夸了他一通,再说道:“海州张家的饼全京城都有名,点心铺子开在他家的旁边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不愁没有客人上门,坏处是,张家饼店的饼做得极好,点心铺子的点心除非能做得色香味俱佳,有独到之处才能吸引到那些客人。”
“可是饼与点心不是一样的味道,那些人不能两样都买么?”肃王不解的问道。
“饼的价佃可比点心低多了,一小盒点心就可以买好几大张饼。再说你看饼店的那些伙计,穿得齐整清爽不说,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容,热情又周到。你再看看点心铺子那些伙计,懒洋洋的靠在门口,身上穿的丝绸长衫,看起来哪里像伙计?人家还以为是哪家的官老爷呢。先敬罗衣后敬人,这些买饼的可敢进去铺子?我停车的那一会,就见到好几个客人在门口张望了一会,最后都摇摇头走了。”萧晚之耐心的解释道。
“该死的,这些杀才将王府的银子捞进了自己的腰包,还充起大爷来了。”肃王怒骂道。
“王爷倒不必生气,哪家没有这样的事,背靠大树好乘凉么,有王府这块招牌在,至少这些铺子到没人敢上门敲诈勒索。”萧晚之笑着安慰他道。
肃王想起去过的奇珍阁铺子,铺子里面的伙计举止大方,逢人先露三分笑,不管你买不买,只要进去的客人都一视同仁,招呼周到。
“又要让你费心了。阿萧,我觉得自己一直都在说这句话。”肃王脸上是浓浓的自嘲:“我自以为不可一世,没想到,被下面的人玩得团团转,做了睁眼瞎还不自知。”
萧晚之看着肃王身上的落寞,心里轻叹,这个男人身为这个帝国最为尊贵的那群人,他高高在上,同样也寂寞无比。
他站得太高,没有低头的习惯,也自然看不到下面人的动作。
可是他还算能听得进意见,拉得下身段自省,并且在不断的改正调整自己。
最最重要的是,就算他自知前路血腥万分,他那颗心,还是没有被争权夺势所蒙蔽,还有作为一个人的仁慈之心,像广济大师说的那样,他至少算半个人。
他也许算不得一个好夫君,可他如果为君,至少可以称得上一个明字。
萧晚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
“这些都是些市井小事,你无需在意。”萧晚之微笑道:“我们回去吧,我到时候跟你讲讲这其中的门道,挺有意思的。”
后来萧晚之又去铺子转了转,回来之后就下定决心,将各个铺子大刀阔斧做了变动,改换现有的经营货品,解雇调换人手,有两家暂时安排不好的干脆转手了出去,王府只管收铺子的租子。
转眼间元宵节就到了,正月十四圣上御驾巡幸五岳观,赐宴群臣,到十五日时,从御街府衙搭建的山棚那里起,街边两廊下,表演奇术异能的,歌舞百戏的等等,一片连着一片,丝乐声人语声嘈杂喧嚷,街头巷尾密密麻麻挤满了看热闹的人。
到了晚上,从宣德楼开始的灯山一齐点亮,金光灿烂交相照耀,锦绣流彩辉映其间。
各家的小娘子们也一齐出动,由家里的仆妇小厮围着,呼啦啦的一大群人走上街头赏灯看热闹,那些在私下议亲的正好借此相看。
肃王早就对萧晚之嘱咐了又嘱咐,她一定要等他回来,他会接她一起去街头游玩看灯。
按例他要去宣德楼陪圣上,不过这灯圣上也年年看,每年圣上也只呆一小会便会借故离开。
萧晚之也许久没有真正游玩过了,想起中秋时在京城的品新酒玩乐日子,那些时日真是美好得不似真的。
“我在丰乐楼等你,你从宣德楼出来到那里没几步就到了。”萧晚之想了想道。
“好,你一定要等我啊。”肃王又啰嗦道,使得萧晚之很想给他一个白眼。
到了晚上,萧晚之一出门,就被街上扑面而来的热闹镇住了。
马车到了御街附近就无法再前行,萧晚之下了马车,身边跟着秦嬷嬷锦绣,由护卫护着,一行人慢慢的穿过御街,看着街边的百戏,直看得眼花缭乱。
她最迷的是街头各种卖小吃的吆喝,打擂台似的互相比赛着吆喝,一个声音比一个大,抑扬顿挫跟唱戏似的。
待到了丰乐楼,去到楼上早已留好的雅间,才坐下一盏茶都没有喝完,肃王便赶到了。
萧晚之站起来,还没有说话,便听他连声说道:“等久了吧,十分对不住,圣上今晚多坐了会,又多说了几句话,就拖到了现在。”
“我也才到,街上热闹极了,我也多看了几眼。”萧晚之笑道。
“御街上的灯你都看过了?万盏灯火你也看过了?棘盆呢?”肃王有些失望,他来迟了。
“刚才只是囫囵看了下,没有看仔细,要不我们再去看看?”萧晚之觑着他的神色,微笑道。
“好,我再领你去看看,每年的灯会虽说都没什么大变化,但是从宣德楼上看下来,与下面看上去完全不一样。我带你去看宣德楼上的灯好不好?看完我们再去游金水河,金水河两边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灯,比御街上的灯灵活有趣得多。”
肃王兴奋得眉毛都飞了起来,拥着萧晚之往楼下走去,一边走一边笑着道:“你不知道,金水河上才是真正热闹之处,河边上停满了画舫,京城各家的头牌都出来了,哪家画舫最大最亮,那今年的行首非她莫属。”
“那画舫上热闹吗?”萧晚之侧头微笑着问道。
“那我哪知道啊?”肃王顿了顿,然后立即否认,见到她盈满笑意的双眼,舌头打结,又转说道:“其实吧,也就以前年少不懂事时去过,去得也不多,也就那么两三,”
他见到萧晚之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大,又忙改口道:“七八次吧,不过我不喜欢这些,都是闻承好这个,我都是被他硬拉着去的。”
萧晚之忍俊不禁,终是噗呲笑了出声。
肃王脸热了起来,不过见到她笑了,倒是也干脆光棍的陪她笑了起来。
作者有话要说:
棘盆:御街上用棘刺围绕起来一段距离,里面设置两根几十丈高的长杆,用五彩的布装饰起来,杆上悬挂着纸糊成的百戏人物,随风摆动宛如飞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