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第一百六十三回 (终)
【第一百六十三回 (终)】诸仙子复归离恨天·晓谕生重写红楼梦
那日恰是清平公主合当寿终之时。只见宝钗一缕清魂出体, 飘飘荡荡,随前方接引之人,一路往天界而去;及至到了那里, 但见珠帘绣幕依旧,画栋雕檐如常;仍复是光摇朱户金铺地, 雪照琼窗玉作宫。一时站定,便见荷袂蹁跹, 羽衣飘舞,仍复簪璎仙子模样。那接引的仙子便笑道:“簪璎姐姐回来了。”一语未了, 只见房中又走出几个仙子来,其中一个大红衣裳的名唤求鸾, 乃向他笑道:“簪璎妹子如今复归天界,可喜可贺。恰逢今日绛珠仙子功成圆满, 得登上仙之位, 就代警幻掌这天下女子名册;咱们却假此机会聚得一聚。”一面便携了他的手,往里面走。
簪璎闻得求鸾这话,乃笑道:“那却实是要贺上绛珠一回。只是警幻如今却又到那里去了?”求鸾闻言便哼了一声,道:“他假借自己掌着女子名册之便,私设‘薄命’‘朝啼’‘夜怨’几司,暗地里夺人福运,以长自己修为, 咱们或有下凡历劫的,皆教他暗地里坑害了;如今终是教天帝知道了。天帝仁厚,不过夺了他位次, 教他做个闲散神仙罢;既是没甚么位次,又如何往这里来呢?”
簪璎一面听着,却只暗暗地纳罕,也不则声,只随求鸾往里面去;及至席上,又见几个仙子早已到了,彼此见过归坐。却又闻得几个正在那里笑说警幻之事,乃留神细听,便闻其中一个唤作砚沉的道:“那警幻只顾要长自己修为,却夺他人运道。仗着自己掌着那册子,便胡乱给人加判词。本应端庄持重的,教他拗成个薄情冷淡;精明能干的,写成个唯利是图;老实温厚的,转变了木讷蠢笨;响快爽利的,翻作成飞扬跋扈;俭省度日的,便道是悭吝寡义。若不是人皇毁了册子,咱们好容易往人世一遭,却都教他搅了。”
簪璎闻得砚沉这话,又隐约想起人世中情景,心中似有所悟;只闻砚沉话音未落,便有旁边一个穿黄衣的笑道:“咱们姊妹原应各自下界,彼此无干;谁知警幻强行牵扯出这一桩公案,致得其间错综复杂,若不是人皇到此,尚且解不开呢。饶是如此,还有许多未及改命的,却着实吃了一场亏去,白白费了这一番红尘机缘。他日若想再往人间走,却又不知是那一日了。”因推一个穿蓝衣的笑道:“寒素姐姐此番却是最吃亏了。改日我同你一道去骂上警幻一回,好歹替你出气的是。”
那名为寒素的仙子闻言忙笑道:“要去你去。我已是落了个不积阴骘的名儿;难道还要再加个心狠口毒不成?横竖已是如此,天帝也已罚了他,日后却不消再提了。”几人又说笑一回,那穿黄衣的便问道:“可卿今日为何也不见?”砚沉便道:“这却也是那警幻心狠手辣,连他妹子也要算计进去的。幸得人皇入世,只是究竟不曾改得可卿之命,无奈天帝只得教可卿再转投一男身,以完此劫。如今可卿复归天界,知晓了他姊姊所为,不免心灰意冷,同天帝自请清修去了。”
几人正在说时,便闻得外面笑声;一个穿青色衣裳的便笑道:“听这笑声,便知是江楚来了。”一面便接了出去,果然引了一个绯色衣裳的仙子进来,往席上坐了。彼此谈笑了几句,那江楚便暗拉青衣仙子,一面奇道:“灵音姐姐,绛珠姐姐原较许多人修炼的又晚些,如何这们早便登了上仙之位?”灵音闻言笑道:“这却还从警幻之事上说起。天帝虽是将警幻位次夺了,这人间却已是教他弄得一团糟,不得已将人皇引至此地,方才将此间之事扶上正途。却也凑巧,谁知人皇偏又同绛珠仙子有了那许多纠葛,又替他挡了这些劫数;天帝此次承了人皇之情,却也要给他一些颜面的。如今绛珠仙子完劫归位,恰是大功告成,又逢警幻坏了事,便掌了这名册了。”
江楚听得更为好奇,忙问道:“那人皇这一世却又往何处去了?”灵音笑道:“这其间之事,岂是你我可知的?不过偶听上仙们提起几句罢了。若问究竟,你自去问上仙,我是不敢的。只是你也往人间游历了这一回,却有甚么好顽的事体,讲来与我们听听才是。”众人闻言,也都笑称是,便问江楚人间光景;江楚闻得众人问他,乃怔怔想了半晌,方道:“也并不曾有甚么好顽。”众人见他憨态未改,各各笑了一回,便将此事丢开不提了。
过不多时,便闻得人道:“绛珠仙子来了。”众人闻言,忙起身来迎;果见那绛珠同了两个仙子出来,彼此见了,免不了说笑一回,方各各归坐。一时宴开,众人又共贺一杯。及至宴罢,绛珠乃笑道:“今日请各位姐姐妹妹前来,一则咱们长久不见,乃假此机会大家聚上一聚;二则这天下女子名姓册子却要重整,少不得劳烦大家一齐理上一回。”众人中有那往下界去的,却巴不得看一回自己人间情状,因此皆道:“何消谦让,这原也是我们分内之事。”绛珠闻言,乃笑道:“且往这边来罢。”一面果然引了众人,往内室而去。
那厢众人随绛珠入得内室,一一将厨开了,各自却要先寻自己名姓,乃自去翻寻;簪璎却原对人间之事似有所忆,见众人乱着翻找,乃径去将《金陵》厨开了,从中寻出一本册子,翻得几下,便见上面写几行字道:
金陵薛氏文清,小字宝钗。为金陵薛长瑞长女;兄薛蜨,乃大清康熙十三子胤祥转世。初封清平郡主,后嫁天下兵马大元帅冯岩,因夫征战有功,擢封清平公主;此生得二子一女,该寿八十九岁。
簪璎看到这里,却蓦地想起一事来,暗道:“我当日往天外访骊山老姆之时,曾将所佩璎珞失落;后被守山玉将军拾得送还与我;怪道此人如此神力,想来或是玉将军转世了。”一时心下明白,如此复又翻时,乃见一页写道:
苏州林氏胤然,小字黛玉。为苏州林如海独女;初封安和长公主,后嫁大成宁雍皇帝岳臻,为淑和皇后;此生得二子二女,该寿六十四岁。
簪璎看罢这页,暗想道:“想来这便是绛珠妹子人间光景。”因见众人遍寻不着自己名姓,不过乱找而已,乃悄然将《金陵》一册掩了,放回橱里;自起身去理其他册子,如此无话。
至此当日警幻所造一桩风月公案,如今业已全销,冤孽早尽,恩怨各清;诸位下凡仙子,亦各各归位。正是:
天外书传天外事,两番人作一番人。
且说赤瑕宫中之事。那里宝玉寿终之时,其魂魄悠悠便往天上而去;及至转醒,依旧一个神瑛侍者。再忆人世中许多事,却如沧海一粟,再也想不起了。如此怔了一回,乃起身整衣,自往宫主之处回报;赤瑕宫主见他来了,乃笑道:“神瑛回来了。此番游历,却悟得甚么不曾?”只见神瑛沉吟半晌,方笑道:“可见人间多少风流债务,都是人死账销。此间却是离恨天;离愁离恨,是以无愁无恨,可不快活么?另有一桩事:万物皆有其因果,再不去胡乱浇那些花草才是。”宫主闻言,乃大发一笑。于是神瑛依旧在此宫中当差,此后不知岁月几何,亦无别话。
往后却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亦不知此故事却如何传世;既非石头所录,亦无空空道人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只有一人名为晓谕生者,得见此文,大为惊奇,因见此间之事与那曹雪芹先生所录不同,人物却多有相似的,为别于《红楼梦》,故名《红楼非梦》;又经批阅增删数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为此一文,算是结了这一厢公案。
诸君:此文虽与《红楼梦》有别,并非补天所遗之石所托,亦非假语村言,却因小生才识浅薄,或有鲁鱼亥豕以及背谬矛盾之处。是以不敢教大人先生品题传世,惟愿诸君晓谕其间究竟,并知世间之事,总要先尽人力,再听天命,若人力到了之处,天命也为其所感,终得改易。然此间之事,是梦耶?非梦耶?盖梦外之人所见是梦,梦中之人却道非梦。人尝闻“多情自古空余恨,好梦由来最易醒”,今斗胆评此文曰:多情不恨,好梦不醒。只因人生得一知己,则可以不恨;梦中人不知此间是梦,起于梦中,终于梦中,故好梦沉酣,一生不醒耳。梦外之人,则惟可见,不可知矣。
又:
满纸今生事,各各是喜悲。
由来惟一梦,长笑入轮回。
作者有话要说: 【后记】
总算写完了。
这虽然不是我写的第一篇文,但确实是第一篇红楼同人,大约源于看过原著之后深切的惋惜。
我觉得没有任何一个人生来就是该死的,这也是贯穿了全文的一个想法,如果在几个关键的点上做了改变,很多人就不会是这样的结局,比如香菱,尤三姐,乃至迎春,惜春,更不用说黛玉宝钗等人了。
因为本来就是想写自己心里应该有的一个红楼,所以肯定没法符合所有人的口味这样,例如一个比较有争议的就是宝钗,其实我是真的不讨厌她啦……书里基本就没有我讨厌的人……因为是局外人在看,所以能看到人物的各个方面,大概就是上帝视角的好处=w=
其实写到《林黛玉出闺成大礼》一回,整个故事也就差不多了。后来补的这些只是每个人的结局,然后小修小补,对应下开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