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一百四十六回

  【第一百四十六回 】史太君强定两姓亲·刘姥姥三进荣国府

  如今贾府上下自是一番忙乱。却说贾母前些日子倒还好好的, 偏那日晚间着了些风,究竟是年老之人,这病竟见有些沉重起来。贾政等人自不必说忙着求医问药;邢夫人等也都往这院里来早晚看视。黛玉闻得消息, 自同他哥哥说了,便于次日教人备轿, 伏侍的丫鬟嬷嬷便坐于后面小轿上,几个亲兵随着, 往贾府中去。

  这厢早有人先往那里报于府中知晓;便命立时开了正门,一干人等先往外候着, 见轿子进门,忙有几个小厮要换上去抬;谁知那抬轿的几人不教换手, 一径抬至二门前,方才落轿。后面丫鬟嬷嬷早从轿里下来, 张嬷嬷见抬轿之人合亲兵皆避过了, 方往前打起轿帘道:“郡主,咱们到了。”绿鹦合白鸥两个便赶上去打起轿帘,扶黛玉下了轿;邢夫人等忙上来行礼。

  黛玉忙伸手扶了邢夫人,又教众人不必行礼,道:“闻得老太太身上不好,倒教我惦记得不了。哥哥也闻得信儿,只是如今不便过来, 教我往这厢来瞧老太太。”那厢白鸥便将带的东西的单子递与凤姐儿;邢夫人忙道:“劳动郡主亲来,倒教人心里不安的。咱们且先望老太太去罢。”黛玉闻言,便随众人一道进了院里;及至房中, 贾母见黛玉来了,便作势起身,黛玉忙上去扶了,又命鸳鸯等人不必多礼,方道:“长久不曾来望老太太,倒是外孙女的不孝了。如今一见,老太太倒清减了些。”

  贾母拉着黛玉的手,叹道:“你何必说这话。如今自然不同往日,只是我每每想起先前之事,却又悔得了不得,只恨当日竟不曾多疼你些,如今纵想,也是不能的了。”黛玉闻言倒也心下触动,乃勉强笑道:“很不必如此。老太太且请宽心,我如今很好。”贾母点头称是,良久方叹道:“我是不成的了。眼瞧着这些子孙,竟也未得一个有出息的;若我到时有个甚么,只望好歹照拂些贾家罢。”

  此话一出,倒教邢夫人心下不快,暗道:“不出息的不过是宝玉一个,老太太却只顾拉扯上我们。”却见黛玉劝道:“老太太怎么说起这话来?眼见的不过是受了风寒,过几日也便好了,何苦说这样的话。况老太太也不必自谦,前些日子方闻得琮兄弟合兰儿若儿皆中了举人,小小年纪有如此才能,怕得甚么?”贾母闻言,乃笑道:“也只有你宽我的心罢了。”黛玉亦一笑,又同贾母说些家常之事。

  过得半晌,张嬷嬷便上前道:“郡主,咱们好回去了。也好教老太君早些歇着,上年纪的人了,不惯劳神的;若郡主想念老太君,日后常来望也罢;或过几日老太君大好了,便同这边的太太奶奶们一道往咱们那里去坐坐,岂不是好?”黛玉闻言,便笑向贾母告辞,同其他人彼此行礼罢,方才出门上了轿子,一径往家中去了。

  贾母见黛玉去了,乃叹了一声,道:“你们且出去罢。”众人闻言,皆出去了;鸳鸯便忙扶贾母躺下,和琥珀等人均不则声,只在一旁陪侍。过不多时,便见贾政来省,见贾母如此,道是睡了,只悄声问鸳鸯贾母今日情状;谁知贾母并未熟睡,闻得说话声响,乃睁眼道:“老二且留一下,我有话同你讲。”

  贾政闻言,忙近前坐了,道:“母亲请讲。”贾母闻言,却不说话,良久方道:“我且有话直说罢。如今宝玉也大了,好歹在我闭眼前,要瞧着他成亲才罢;如今虽不曾中举,想来日后也中得的,,故而不必一味待他有了功名之后,再行嫁娶。云丫头你素日也曾见的,如今大了,生得倒也好个模样,更兼同宝玉性情相合,如今赶着寻个日子,先将礼过了,便娶了云丫头过来罢。”

  贾政闻言倒也心酸,忙道:“母亲如何说这不吉利的话来!想来这病过几天便好了,届时大安了再行替宝玉定亲,也不为迟。”贾母嗽道:“我自己的身子,难道不如你明白不成?你如此说,竟是要我老婆子死了都不闭眼么?”贾政听得这话,忙起身道:“孩儿不敢。既是母亲如此说,我回去便同二太太说了,教他准备的是。”贾母闻言点头,又同他讲日后持家等事,贾政皆一一垂涕应了。

  那厢贾政回得自己房中,便向王夫人道:“老太太方才同我说了,要替宝玉定下云丫头来;你且筹备一回,及早将此事定下才好。”王夫人闻言大急,忙道:“云儿合宝玉两个叫了这们多年的哥哥妹妹,难道好再作夫妻不成?况他又在咱们家住着这许多时候,未免教外人听了不大好。横竖如今老太太不在这里,我且说句造孽的话罢:虽说模样儿是好的,只是到底无了父母,他叔叔婶子觑着他也平常;只恐日后难为宝玉之助力。依我来看,还是拖些日子是正经。”

  贾政闻言更为心烦,乃甩手道:“如今说甚么也迟了。老太太已是认准了云丫头,况如今瞧着光景又不甚好,难道这个时候教我在此事上忤逆了老太太不成?”因又向王夫人道:“你也休得再作他想。云儿我也曾见的,既是老太太看中,约也配得宝玉。速速筹备此事罢。”言毕,竟不理王夫人,自甩手往外去了。

  王夫人只觉眼前一阵发黑,之前诸多谋划,不觉付诸流水;一时气未曾上来,竟险些厥过去,忙倚在榻上只顾喘息。玉钏儿进来见了,忙扶住了,又教人去请太医过来;如此忙乱半晌,王夫人方缓过气来,只见那眼泪簌簌而落。李纨赶来见如此情状,唬得慌了,又要命人去告诉贾政;王夫人便摇手令其不必,勉强道:“我不过是老病发了,歇息一阵子便可。你且去忙你的罢。”李纨闻言只得出来;一时无话。

  那日凤姐儿正在自己房里逗大姐儿顽,忽见王成家的来回道:“刘姥姥来了。”凤姐闻言笑道:“倒有许多日子没见他。”一面忙从屋里出来,见刘姥姥穿着一新,正在那里坐着,见了凤姐儿忙上来问好。凤姐儿亦笑道:“许久不见你老人家来了,瞧瞧这打扮,果然今非昔比,想是你老人家过得好,把我们忘了。”刘姥姥忙道:“那自然是不敢的。只是如今姑爷做着生意,家中委实宽裕些了,只是家下事体倒一概丢给我,是以一直不曾来望老太太、太太合姑奶奶。恰今年挣了几个钱,又得了些新鲜顽意,正要往这边走动走动,来给老太太、太太、姑奶奶请安。”一面便只顾看,问凤姐儿道:“平姑娘怎么不见?”凤姐儿笑道:“平妹妹如今做了举人娘子,不在这边住着了。你老人家若想他,好歹在这里多住些日子,我教人请他也往这里来顽,可好不好?”

  刘姥姥闻言喜得忙念了几声佛,又问贾若在那里。凤姐儿心下得意,笑道:“若哥儿年上和他三叔皆中了举人,如今都在那学里读书呢。可是前年又得了一个姐儿,还不曾教他见过姥姥,如今赶着抱出来,与姥姥看看。”一面小红忙进去教奶娘抱了大姐儿出来,又引着他问刘姥姥好;刘姥姥听得凤姐儿如此说,早又念了几百声佛,笑道:“果然好人有好报。姑奶奶原是个最心善的,如今儿女双全,哥儿又争气,可不是老天有眼么!”

  凤姐儿闻言更加喜欢,忙笑道:“你往这里来一回,却不可空来,好歹住几日回去罢。只是侄儿怎么不见?”刘姥姥便知是问板儿,笑道:“如今他也大了,他爹也撵他往夫子那里念书呢。他闻得我要来,倒也想跟着,我就没许他来。等日后再教他来磕头罢。”凤姐儿便教人去回邢夫人,一面果然又令人往平儿家去请他,便教人摆上一桌饭来,刘姥姥吃了,又一道往邢夫人那厢去。

  却说邢夫人见刘姥姥来了,倒也喜欢,乃笑道:“亲戚们也该时常地走走。孩子们大了,都不认得了。”几人说笑一阵,便见有人进来回道:“姑奶奶来了。”果见平儿进来了,后面跟着奶娘抱着个哥儿,便向几人问好。邢夫人瞧那奶娘抱的孩子喜欢,便自己接过来抱着逗他,笑道:“瞧瞧,和他娘一个模子脱出来的。”因又教平儿坐下说话。

  平儿闻言便在邢夫人另一侧坐了,笑向刘姥姥道:“你老人家可还认得我?”刘姥姥仔细端详了平儿一回,笑道:“倒富态了些,更俊了。”说得众人都笑。几人又说笑一回,邢夫人方道:“如今老太太合二太太皆病着,只怕也无心热闹,你只在我们这里住着,待晚间往各处望一回就罢了。”刘姥姥闻言叹道:“倒是我来得不巧,好容易来一回,老太太合姑太太却又病着。”又问道:“我方才往这里来,瞧着那边院里正忙乱着抬箱笼,敢是有甚么喜事不成?”凤姐儿笑道:“是宝玉要定亲呢。”刘姥姥闻言便点头咋舌,道:“定的是那一家的千金?”凤姐儿笑道:“你也见过,是我们老太太的侄孙女儿云姑娘。”刘姥姥闻言,细细想了一回,拍掌笑道:“我想起来了。倒也好个模样,同宝二爷正是一对儿。”几人又说了一回,凤姐儿便引着刘姥姥往贾母合王夫人处皆走了一走,晚间依旧回大房院中歇卧。一直又盘桓了三四日,方才往家里去了。

  作者有话要说:  补几个小细节。贾母早就让人往外放风说王夫人也想替宝玉定下史湘云,所以宝玉院里的丫鬟好多都是这样以为的,宝玉心里也有点明白,但是这事儿都是瞒着王夫人进行的。

  这应该是妹妹最后一次在贾母在世的时候进贾府了,也算是把众人的态度和妹妹第一次进府做个对比。

  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府。曹公原文中本来应该安排了刘姥姥第三次进府的情节,可惜已经佚失,终不可考了。

  贾母对黛玉是真心喜欢的,毕竟是惟一的外孙女;只是到底她还是贾府的老太君啊。现在黛玉过得好,她也是高兴的,但转头就会拜托黛玉照顾一下自己的那些子孙……贾母其实是不很理解黛玉的不易之处的,不过贾政做的那些事她也不知道;但是,如果贾母知道了这件事之后,又会让贾政怎么选择呢?恐怕也还是这样不会变的。所以妹妹在明白这个情况后,究竟伤不伤心,就没人知道了。

  其实贾母是个有算计的老太太。两个儿子不成器,就要再寻找一个有力的支持对象;最简单的就是自己的娘家人,一门双侯。但是怎么能把贾府同史家的两位侯爷再次绑在一起呢?贾母看中了湘云,而这也是最简洁的方式。

  贾母此前一直都好好的,至于为什么忽然一病不起,究竟是不是人为因素导致的,这个见仁见智吧。正文中不写了。

  然后就是我自己的一点碎碎念啦。

  不知不觉都一百多章了,也四十多万字了,能坚持看到这里的小伙伴大概是真的觉得这篇文还可以看下去,真心感谢,给你们比小心心~

  我始终不太明白的一点就是有些人总想让别人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写……但是大家的思路都不一样呀,那样就真的没法可写了。不可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哒,再说写这篇文最初的想法是想替自己之前的努力做个总结,毕竟做了很久很久的研究和考证,一点点分析出来的,因为后来没有选相关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就此遗憾收尾,所以才有了写一篇“不一样的同人”的想法,包括文章措辞、回目名、穿插的诗词,都是自己一点点根据原著内容和当时收集的材料慢慢堆出来的,好或不好自己不好说,但是可以说是用心去写了的。

  并且我在开始就写了,不会刻意去黑某一个人,因为曹公本人对书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怜惜的,尤其是对宝钗的态度,读者讨厌宝钗是个人看法,但曹公不讨厌宝钗,不然也不会让她和黛玉并列十二钗正册第一了。在曹公笔下,几乎每人都有可爱之处(鲍二家的之流不在其内),也几乎都有着各种各样的小缺点。曹公没有避讳黛玉的小性子,也没有避讳宝钗的世故,更没有避讳宝玉害死金钏儿之事;与此同时,也写出了所有人的可怜可爱。是以我个人认为,如果因为自己的个人喜好,在自己写的东西中刻意放大人物缺点,抹煞人物优点,如此为黑而黑,其实是对曹公的一种不尊重呀。

  惟一算是被黑化的,大概只有王夫人了。但是曹公是抱着一种复杂的心态去写王夫人的;很多地方都是从宝玉视角出发,所以王夫人的一些行为,其实是被一笔带过了。王夫人有她的问题在,但是回头想想,别人对她做姑娘时的评价,可是“着实响快,会待人,倒不拿大”。只不过以后入了内宅,有些事情在她看来,不得不为罢了。

  毕竟理想状态只能存在于理想之中。而理想破灭的时候,就越显出现实的不美好了。

  我不大会写爽文,就是主角一路开挂的那种……因为不管写什么情节,都会先思考一下合理性这个问题,虽然有的地方没写出来,但是自己已经想出来到底为什么这样了,有时候是为了埋伏笔,有时候单纯为了防止行文拖沓,所以没有就写出来,开始有读者在下面留言质疑的时候还会解释一下,然而有的人就会反驳觉得“你之前明明没想好,然后给你指出来你就说是伏笔blabla……”这样就真的很气了啊【躺

  这篇文不是为黛玉作传,而是一整个红楼同人,黛玉为主线,其他副线同时进行,每个人的结局都会尽量交代,所以会占一定的篇幅。再小小声说一句,原著里面曹公也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在写2333【顶锅盖】并没一直写宝玉怎么怎么着……

  总之谢谢大家一直以来陪着我~这篇文也差不多要结尾啦,努力码字中~~~

第146章 第一百四十六回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红楼非梦全文最新+番外章节

正文卷

红楼非梦全文最新+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