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驸马头上有点绿
在华夏待了整整八十年, 帝辛在脱离那方世界的时候,灵魂已是金光万丈。
终其一生,他都没忘了要积攒功德。
及至如今, 他离他的目标,其实已经很近很近。
任由灵魂被点点金光包裹,帝辛闭眼, 转瞬便到了另一方世界——
“敕令李玮作东头供奉官, 不日迁往卫州……”
意识迷离间,帝辛只听得这句不轻不重的话, 不断在脑海里回旋。
李玮,这是这次的原身。
李家,宋仁宗生母、宫中已故李太后的母族, 一个无权无势的小家族。
当年李太后进宫当宫女, 谁也没想到她会有诞下君王的造化。她的弟弟李用和,在此之前,甚至只是个在香烛铺里卖冥币的小伙计。
商人的伙计。
几乎是整个汴京城里, 最下等的行当。
即便李用和如今高官加身,背地里, 群臣官僚也只叫他“卖纸钱的”, 从不称呼他“国舅爷”。
原身李玮,就是出自这么一个“卖纸钱的”家庭。
按理说,一夜暴富,李用和便是再嚣张些、再干些过分的事,那也都是可以理解的。
毕竟, 一时落魄、一时富贵,任是谁来,都有可能变得膨胀。
但, 和上个世界的杨平不同,李用和实在是个过分老实的老实人。
因为出生卑贱,李用和的见识和胸襟都很浅薄。所以,他从来都恪守本分、低调生活,始终不敢逾矩半分。堂堂一个国舅爷,他在汴京生活,竟然还租房子住,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而原身李玮,则是完美遗传了他的个性。
作为老实人,不管是李用和,还是李玮,他们都没想过要去攀什么高枝。
他们看得清自己的身份,所以,他们也从来不去想“尚主”的事情。
毕竟,越是身份尊贵的人家,越是讲究“门当户对”。
甭管是财富地位,还是精神教养,李家的门槛就摆在那里。普通的高官之女,都看他们不上,更何况是官家捧在掌心的珍宝?
平心而论,李玮是没想过,自己会给官家做女婿的。
但,不知道官家是怎么想的,他竟把他最珍爱的福康公主,下嫁给了他。用的,仅仅是“感怀自己未能对生母尽孝,便只能希望女儿替自己弥补些许”的理由。
彼时,李玮二十岁,福康公主十岁。
整整十年,原身洁身自好。
他只等着福康公主长大,然后依旨把她娶回家。
但,让他怎么也想不到的是,他在福康公主的眼里,不过就是个想吃天鹅肉的“癞/蛤/蟆”。
癞/蛤/蟆。
听起来有些难听。
李玮初时也会觉得难过,但习惯以后,他便觉得福康公主说得也对。
毕竟,他的身份,确实低贱——
不比嫡子,他是李用和的庶子,出生庶门。
后世人常说,“古代是一夫多妻制”,这句话其实并不准确。
古代的婚姻制度,准确来说,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
妻和妾可不一样。
“妻,齐也”,正妻和丈夫地位一样,都是主子。妾,则是要侍奉主子的奴才。
“奴才”生的孩子,你还能指望他的地位高到哪去?
本来就是个“卖纸钱的”家庭,现在是个“庶子”,他可不就是福康公主说的“癞/蛤/蟆”吗?
一股淡淡的酸涩,在心底蔓延开来。
帝辛知道,那是属于原身的情绪。
在那样一段身份和地位都不相等的关系里,李玮过得,是真的很辛苦。
*
新婚之夜,原身和福康公主相顾无言。
一片沉默里,福康公主首先打破了死寂,哭得梨花带雨。
她为什么哭?
李玮隐隐有些预料。
手足无措间,他想上前安慰。但他才刚一靠近,就被福康公主一把推开。
就连他的碰触,福康也觉得嫌恶。
僵着一只手,李玮没敢再动弹。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福康缓过神来。
她用着极其隐忍、也极其委屈的语气,对原身提着条件,“今夜,你若想留下,便要答应我,日后若不得我宣召,便不再踏入我这寝居半步。如此,我方允许你今夜在地上就寝。”
有些无理取闹。
但不可思议的是,李玮答应了。
之后,整整三年,他都没能再进到公主寝居。
他知道,公主不喜欢他。
可这能怎么办?官家赐的旨,谁能拒绝?
他和公主,注定了是要被绑在一起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李玮认命了。
他咽下自己的委屈,煞费苦心地去为缓和与公主的关系做着努力。
原本,因着家庭和身份的原因,他并没受过太多的教育。识字不多,甚至,说他一句“笔墨不通”也不为过。
但如今,他却愿意为她从头学起。
知道公主喜欢飞白体和书画,他日夜苦练、笔墨不断。为的,也不过就是与公主贴近些许。
幸而他天资聪颖,能得教习老师评价一句“才思敏捷”。
不过是三年,便于书画一道小有所成。
他又怎么能想到,正是他为了这些小进步“沾沾自喜”的时候,他的母亲,竟然发现了公主的奸/情?
三年前,公主答应下嫁他,只提了一个请求——
她要带她的贴身宦官梁怀吉,一起嫁到驸马府。
自古公主下嫁,可以带奶娘,也可以带丫鬟,就没有哪个是会带宦官的。
李玮当然不理解,但彼时,无论是珍爱公主的官家,还是被公主瞧不上的他,都没把这事放在心上。
毕竟,那是一个太监。
一个什么也不能做的太监。
可事情的发展,往往就是会往大家不敢去想的地方延伸。公主就是爱上了一个太监,甚至,她就是带着她的奸/夫嫁到李家。
可、她怎么好意思呢?
在奸/情被发现以后,先是把戳破了奸/情的、原身的母亲给打了一顿,然后又带着奸夫梁怀吉一起,连夜逃回了宫里,对着官家恶人先告状?
知道了事情始末的官家,又是怎么好意思的?
他怎么能在福康公主做出那样的事后,把罪名全都推到了李家?责怪原身的母亲辱骂公主,还要把李家“严惩不贷”?
官降一级、调离京城、发配地方。
这是帝辛脑子里久久不散的话,也是宋仁宗对李玮的“惩罚”。
官家就是要让人知道,你们敢怠慢福康的下场。
可笑至极。
原身何其无辜?
一桩从来没想过要得到的婚姻,一个明明是拿祖宗一样供着、却给自己带来了绿帽的妻子,还有一项莫须有的“罪名”……
难得的,帝辛替原身感到憋屈。
不仅是因为福康和宋仁宗,也还因为原身本人。
正如先前说的,李玮实在是个老实人。
事实上,若不是他刚把李玮的记忆看过一遍,他都不会相信,李玮竟然是自己进宫、主动跟宋仁宗“请罪”的。
他不怨福康吗?
帝辛感到诧异。
直等他把原身的记忆再看一遍,他才明白了其中的缘由——
李玮不是不怨,他是不敢怨。
“忠厚”这两个字,像一道枷锁,死死地禁锢着他的一生。
他越是意识到自己身份的卑贱,越是意识到自己配不上公主,他就越不敢怨。
公主和驸马。
原本就是公主为君,驸马为臣。
君要折辱臣,臣又怎么敢怨恨?
他去宫里“请罪”,请的不是“罪”,而是官家的“放过”。
毕竟,不管天家做得再不对,你做子民的,都不能表现出怨怼。
更遑论是,李母的那个身份。
一个“卖纸钱的”贱妾。
骂公主“荡/妇”?
你命还要不要了?
原身不得不去“请罪”。
这是命。
生而为“臣”的命。
作者有话要说: 就知道你们要猜房遗爱!其实作者君要写的,是李玮啦~
福康公主和梁怀吉的“爱情故事”挺有名的,但作者君其实觉得挺恶心,不懂为什么那么多人称赞。
李玮真的很惨了,不像房遗爱,还有个了不得的爸爸,这是真·想翻身都难。
一个因为家庭关系,大字都不识几个的人,为了福康公主,硬生生变成了一个书画大家,还被时人称赞“才思敏捷”,这得多励志,可以想见。甚至,因为知道福康公主喜欢花,他还把驸马府打扮得四季如春...
房遗爱再惨,高阳公主也为他生了几个娃,李玮这就...
唉_(:з」∠)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