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应聘
类似的观点闻往以前也表达过, 但是以前说的时候总是伴随着激烈的争吵,更像是一种不满之下随便嚷嚷出来的。
根本不能让家里面的人对这句话产生足够的重视。
而闻往也在不同程度的进步,这一次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心平气和, 而且表达的语气也特别铿锵。
爷爷经过上一次别墅里面的事情, 听见闻往这么说,已经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
“你不要觉得我们是在干涉你的生活, 其实并没有。我们只是给你一个建议, 毕竟我们活的时间够久了,见识的多,听我们的建议,你不会走弯路。”
闻往摇了摇头, “我不是小孩子了,你们也不要拿对待青少年的态度对待我,而且我也给你们一个建议, 以后不要试图去干预其他人的决定。年轻的时候吃点儿亏受点儿苦还可以,毕竟年轻的时候吃到任何苦都不会觉得苦,等到中年或者老年那个时候才是真正的苦。”
通过老爷子和老太太的三个子女的遭遇, 闻往觉得他们不会教育孩子。
所以闻往对他们所谓的经验也并没有太重视。
这顿饭虽然吃饱了肚子, 但是结果却不能让两方满意,大家算得上是不欢而散。
老爷子回去之后很不开心,以至于闻往回家没多久就接到了闻老板的电话,闻老板在电话里面非常温柔的询问闻往和爷爷都聊了什么?
闻往也没有避讳,把自己和爷爷的聊天全部说了出来,最后和闻老板两个人说了很多。
而且都是在闻往心平气和的状态下说出来的。
“爷爷总觉得他在生活中经历的多了, 所以经验也特别的多,可以避免我走弯路,但是在我看来,他的那些经验丝毫没有价值。
拿一个咱们都知道的行业来说,比如说零售业。这个行业的员工离职率是非常高的。不同的新员工补充进来,有些就是为了糊口为了挣钱,有些是为了了解客户需求了解市场动态。如果真的统计数据,为了挣钱的在多数,但是创造价值的却是那些了解客户需求的。而真正最后赚到大钱的是那一些了解过客户了解过市场的人。
这就是格局不一样,爷爷总觉得同样是挣钱,一心奔着挣钱去的人或许工资会高一些。而另外的一种人在他看来完全是吃饱了撑的。但是那些一心进去挣钱的人在这个行业可以挣钱,在别的行业也可以挣钱,在不同的行业里反复横跳,最后根本没有什么发展,等到青春消失之后,就会从事一些自己不喜欢的工作,甚至找不到自己满意的工作。而另外一种人可以沉淀下来,在某个行业里面有着长远的发展,有着自己在行业里面的地位。”
所以老人家或许在生活当中真的有很多经验,但是有些时候做事是要从多方面考虑的,格局要高,眼光要远。
这也是乌先生在这半个月里教会闻往的。
闻老板在对面没有说话,如果真的要论起来,闻家是没有什么家风的。
而这些话,闻老板也没有和闻往深入交流过。
闻老板以前只是想让闻往跟一匹狼一样,学会在商场里面撕咬扑打,可是如今听了闻往的话,觉得这匹狼可以进化一下。
就在闻老板刚准备话语的时候,闻往在对面呵呵一笑,刚才心平气和的氛围荡然无存,“我这也不过是一种说法,你要是不认同,你我之间也没什么好说的,你要是认同了,你现在还有几个孩子,现在教的话还来得及。我就不打扰你了,再见。”
闻老板默默的放下了手机,突然之间觉得自己被闻往鄙视了,这种被鄙视的滋味儿并不坏,一代总要比一代强,总不能自己如此有本事,但是孩子们一个比一个窝囊好。
现实是在于自己的有意培养之下,确确实实有孩子被养坏了。
如果论格局,闻往现在已经超越了闻老板,闻老板放下手机之后在别墅里面漫步。
家里面的客厅乱糟糟的,四个孩子这个时候针锋相对。以前的方法不是不行,还是要对他们多教育一下,也要把风险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内。
想到这里他有些豁然开朗,不在管客厅和餐厅里面发生个唇枪舌剑,到3楼自己的书房去了。
闻往回到家不久,发现乌先生也回来了,得知闻往已经在外边儿吃过饭,乌先生自己一个人去了餐厅,一边吃饭一边看书。
边看书边吃饭并非是一个好习惯。乌先生还有一个称得上是好习惯的习惯,那就是在看书的时候,一旦有了其他想法会飞快的拿铅笔,记在书本的留白之处。
所以这一次的晚饭对于乌先生来说吃的时间特别长,饭菜凉了之后,他还对书本里面的内容津津乐道。
并且把手中的这本书推荐给了闻往,闻往很喜欢这样的日子,最起码回到家之后觉得特别的安心,两个人在某些方面也算得上是志同道合。又因为乌先生的年纪比较长,在某些方面确确实实能对闻往进行引导。
闻往从以前的爱情到现在的依赖,心里面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了感激。
催着乌先生接着去吃饭,闻往接过刚才的那本书读了起来,正津津有味的时候,忽然接到了戚风打来的电话。
闻往把书本放到了乌先生手边,“你先接着看,戚风姐找我可能有事儿,我去外边儿接电话”。
接通电话之后,戚风在那边儿把调查结果说了出来,“你让我查的事已经有眉目了,你小姑父他的侄儿和你好像是一个学校的……让我看一下……确实是一个学校的,但是专业不一样。人家好像是学财经的,你们学校的财经专业全国有名,而这个人在他们系里面儿听说也小有名声。我等一会儿把收集到的,和他的相关言论和照片以及这几年上学的经历,获得的奖项,一块给你发过去。”
等到正事办完了之后,戚风在那里开始八卦起来,“你怎么对他的事情突然感兴趣了?你小姑姑又在家里面闹幺蛾子了吗?”
“这倒没有,如果你要是说的没错的话,人家真的算得上是一个高材生,但是却到我们这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司里面应聘来了。”
“也许人家是慧眼识英雄呢,我相信你将来一定有机会把你的公司做大做强。他可能对你现在在行业里面的地位有一定的了解,抱着投资的心态加入到你们公司,用几年的时间换将来几十年的辉煌,就算以后离开了你的公司,一说出去,我曾经组建了某某某公司的财务框架……你听听这种说法是不是特别高大上?”
闻往觉得戚风的这种说法非常符合财经专业的学生习惯。这些学生可能是因为学这个学得比较投入,不管是平时的生活还是交友,都会用一系列财经公式来衡量事情的得失。
“也许是吧,我觉得经过你这么一解释,人家想要投资我的目的更明确一点。我今天下午有一种感觉,仿佛是这个人冲着我来的,现在我能肯定,他绝对是冲着我来的。”
这话引起了戚风的注意,戚风号称自己有一双发现奸情的眼睛,“咱们是什么关系?这件事情你交给我,我会往深里面儿扒的”。
又说了几句两个人挂上电话,闻往已经点开了戚风给自己发的文本包。回到餐厅点开手机,看到今天来应聘的这个人获奖经历,确确实实是比较专业的一个人。
这个人在没有读研的时候曾经在一家会计事务所实习过,就算当时是个实习生干一些打印报表的事情,但人家有本事参与到一个项目的审核里面,并且成为项目小组正式的一员。
闻往往下拉了拉列表,发现这个人得过很多奖项,前途可谓是非常辉煌。
闻往也理解了为什么这个人的老师害怕他误入歧途,因为年少得意,成绩斐然,这种人特别容易飘,而在金融行业里面最怕的就是不谨慎。
但是话又说回来了,金融这个行业里面有两种人能够出头,一种是有本事的,一种是人脉关系比较硬的。所谓的风投,除了专业技能之外,比拼的是各种对信息的了解,信息的来源就是从强大的人脉当中搜集而来的。
不要说专业,这个人虽然优秀,但是在闻往看来也不是特别优秀,还达不到金字塔顶端的那群人的水平。他之所以奖项这么多,而且在周围也有一定的口碑,相信是人脉在起作用。
闻往就在思索,小姑父的老家有什么厉害人物做亲戚吗?
仔细的回想了一下,并没有,如果有,小姑不会藏着不说,奶奶也可能会宣扬出来。
这一条还有待核实,可以交给戚风往下查一下。
那就是借助小姑这边的影响力,而小姑作为一个家庭主妇,能相交的圈子特别窄,影响力巨大的当然是闻老板。
也就是说这个人通过小姑或者是通过其他途径,依靠着闻老板的影响力,让他达成了一些目的。
可能自己把这个人想得太复杂了,闻往就把这个人的资料暂时存了起来。
希望戚风能在这两天之内把这个人的老底儿给扒出来,毕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只要查过之后没有问题,闻往才能放心把自己所有的钱和公司所有的财政交给人家。
想到这里,在手机上做了一个备忘录,闻往就想着等一会儿和慕斯通个电话,毕竟和应聘的那个人约定了后天见面,那么后天必须要有一个专业能力比这个人更加硬的人在公司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