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三章
待他们从长街离开,身后已然随着三辆马车的女儿家玩意儿。倒也并非温晚亭花钱大手大脚,而是楚离买起东西来实在阔绰,但凡温晚亭视线在那物什上停留超过一息,他便买下,也从不问价钱。
此时温晚亭五指与他相扣,颇为不好意思地摇了摇他的手:“此番,劳王爷破费了。”
“破费?”楚离偏头看着她,语气略有不解,“买这么些小物什,哪里算得上破费?”
温晚亭回头瞥了眼一匹万金的蜀锦,觉得自己痊愈之后,是该翻翻王府的账簿了。
他们一路漫无目的地闲逛,而后在一处私塾前驻足。
那私塾提名“万春向晚”,温晚亭瞧着有趣,生了几分好奇,偏头打量。
楚离望着牌匾上苍劲有力的四个大字,目光悠远,似是忆起了往事,缓声同她解释道:“这是你父母在你七岁生辰那日,所建的学堂。”
当年温决夫妇带她游街,路遇孩童行乞。
温晚亭自是于心不忍给了银子,回头细想后却同温夫人道:“母亲,给他们的银子终有一日会花完,届时又得重新出来乞讨,可有什么别的法子帮帮他们?”
自然是有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温决夫妇转而建了处学堂,家境贫寒又勤奋刻苦的学子,可在此处听夫子讲课而不收束脩,只待功成名就后再回学堂授课,福泽后辈。
当初提名“万春向晚”,既有勉励书生潜心磨砺终会苦尽甘来的意味,同时也是在替他们的爱女温晚亭祈福。
而后,每一年她的生辰,皆有一座万春向晚堂建成,现已从京城蔓延至粟阳,共计十余处。
温晚亭闻言,长睫扑闪,眼眸晶亮,侧耳倾听着里头郎朗读书声。
听了半晌,一句没懂,却不妨碍她兀自感动。
而楚离未曾告诉她,第一座学堂建成之时,因仓促间招不到夫子,是他暗中遣人前去相助,也未曾让她知晓,每座学堂四周皆有他的人护卫,以免地痞无赖寻衅滋事。
他只冲着那沉浸在欢喜与感动中的女子,轻声道:“从今往后,每年你的生辰,便会有两座学堂建成。”
同他十指相扣的手猛地一紧,温晚亭回首望他,眼中霞光流转。
纵使不记得往年的生辰是如何度过,但今日对温晚亭而言,已是心满意足。
当晚间,楚离牵着她走在河畔边,看着远处万家灯火星星点点,温晚亭在那个刹那,觉得此生十分圆满。
他们顺着河畔而上,渐渐有花灯顺水漂荡,起初不过零星几只,越往上游便逐渐增多,直至灯火大炽,可与星月争辉。
“这是百姓在为你祈福。”
听闻楚离这句话时,温晚亭内心实在震惊到地动山摇,满脸透露出“我何德何能”的表情。
可楚离却牵了牵唇角,垂首郑重而认真地凝望着她。
他亲眼所见温晚亭失忆后,因记不清自己的过去而惶然迷茫,今日却是个最合适的时机,让她知晓从前的自己究竟是何模样。
他一一细数,仿佛早已烂熟于心:“你龆年之时为寒门学子开辟私塾,立善堂布粥施药,幼学之初替城郊百姓夺回富绅强征的农田,金钗之年因檀云之事彻查花楼内女子奴籍身贴,放良家子自由。此类种种,百姓们感怀在心,于你生辰之日,点花灯相贺。”
往事历历在目,他未曾在温晚亭过往的人生中现身,却一直默然相随,倾力相护。
温晚亭每听他诉说一件过往,周身的血液便随之沸腾雀跃,纵使她尚未恢复从前的记忆,心底却似有感应般喧嚣而上。
她本就该是这般女子。
楚离垂眸,感受着她周身气场的翻涌,乌黑的瞳孔似是孤寂的深渊,却倒映出花灯绚烂而温暖的光点。
他用低沉的嗓音,一字一句,坚定而深沉:“这万盏灯火皆是民心所向,温晚亭,他们以你为光。”
而我,亦然。
作者有话要说: 陌上谁家少年郎,半世寂寥,一抹游魂,得幸相逢于微末,自此向光而生。——批语·楚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