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得神兵离京西行(2/3)

 取回诏书和令牌的大太监李都知推翻了自己原来的想法,这哪里是从龙之臣,这分明就是莫逆之交。

 他在宫中这么多年,伺候过先帝,哪见过官家这么说话的,而且在宫中这么说,说明太后也是默许的,什么叫简在帝心啊,这才是简在帝心啊。

 赵翊躬身受封,正式成了皇城使,然后就跟着赵佶去了皇宫内库。

 看守内库的禁军也有点晕,以往都是皇帝派遣宦官来拿赏赐,何时见过官家亲自带人来“选购”的。

 赵佶带着赵翊和青鸟进了内库,“翊哥儿,青鸟你们看看,有什么你们行走江湖用得上的,只管拿就是了。”

 北宋抑武扬文,皇宫内库中有不少上好的神兵利器,赵翊和青鸟看的眼花缭乱,最后选定了两件兵刃,一柄横刀自用,一把长剑给青鸟。

 掌管内库的内库令向赵佶和赵翊、青鸟介绍,“皇城使选中的这两件兵刃都是有来历的。这把横刀是前朝遗留,乃是贞观年间河间郡王李孝恭所铸,名曰‘定波’,而那一柄长剑也是出自贞观年间,乃是卫国公李靖锻造,名曰‘玉璧’。”

 赵翊刀剑双绝,博采众长,结合四象神功的特性,自创廿四式春秋诀,分别对应二十四节气,而唐横刀恰好能够完美契合刀法剑招。

 青鸟,一手八十一路青龙剑炉火纯青,如今也突破先天,这玉璧剑正适合她。

 赵佶看二人就选了两枚兵刃,眉头一皱,“翊哥儿,够用吗?”

 “神兵傍身足矣,行走江湖,靠的还是硬本事,足够了。”赵翊拱手谢过官家赏赐。

 “那就行,别客气啊,以后缺啥和我说。”

 赵佶和赵翊回到福宁宫,闲聊了一阵,赵翊就请辞离开,临行前再三保证,四个月内,肯定回来。

 赵佶愣是亲自把赵翊和青鸟送出了福宁宫外,若不是礼法不许,他都能送出皇城。

 虽说外臣和内侍不得勾连,但宫中的消息还是能传到外面的,赵翊前脚离京,后脚中书省、枢密院和御史台的相公们就知道了当今官家对待二人的态度,心中对皇城司又增添了三分敬畏。

 且不说赵佶在宫中依旧要继续面对纷乱的朝政,赵翊和青鸟回到府邸之后,稍微收拾了一下行囊就动身离京。

 赵翊思索了一下,西夏在西面,汪剑通的托孤之人马大元在山西,也在西面,索性就一路向西就好,先去马大元那里把事情解决了,然后再去边关,正好最近西夏被章楶老爷子给打怕了,消停得很。

 但对于赵翊来说,这是他穿越过来二十一年,第一次出门,虽然腰上左右悬着皇城司腰牌和赵佶的金牌,而且自己和青鸟都是先天高手,但内心还是有些小惶恐。

 他心里清楚,即使是完全按照金老爷子笔下的天龙八部来说,也有很多下毒暗算的鬼蜮伎俩。更别说这个世界已经出现了《白眉大侠》中的人物,而且时间也和原书对不上,反而倒是和历史上段誉的生卒年对得上。

 更令赵翊担心的是,他在皇城司下辖探事司的情报中,发现前朝郭氏还有后人存活。

 为了维护自身的正统,宋太祖赵匡胤登基之后就恢复了郭氏的本姓,如今他们生活在沧州,而沧州的察子回报的消息有一条就是,当今柴家的少爷名曰柴进。

 有柴进,那将来就会有梁山“好汉”,这些好汉业务宽泛,荤素不忌,真要是遇上了,真没准会着了他们的道。

 这些事他没有办法和任何人说,这年头还没有电脑手机,他只能一笔一笔记在自己书房下密室的日记中,一边写一边说,“正经人谁写日记啊?你写吗?”

 随着赵翊一路西行,路上的繁华景象逐渐消退,景象倒不至于萧瑟,但论起繁华,离开封差得远,路上的百姓也偶尔会遇到面有菜色,衣衫褴褛的难民,一打听,都是从边关逃难过来的。

 到了山西境内,赵翊没有先去信阳,反而直奔大同府,寻到当地皇城司,先打听了一下最近有没有疑似徐良的人出现,但很显然,徐良并没有回家。

 赵翊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转道前往信阳。

 等到了信阳府,也不讲什么登门拜访的礼节,先去本地衙门,亮出了自己的腰牌。

 虽然皇城司主使论官衔不过是正六品,但信阳知府也不敢怠慢,还以为是自己犯了事。

 等问明白赵翊的来意之后,亲自带着赵翊,登门“拜访”丐帮副帮主马大元。

 来得早不如来得巧,马大元此时不在家,刚出门,赶往君山总舵,但家中有丐帮弟子帮忙照料。

 丐帮弟子一听,这是皇城司的一把手,二话不说,直接向衙门要了一匹快马,日夜兼程,追上了马大元。

 马大元一听是皇城司来人,也不敢怠慢,连夜回奔信阳,赵翊等了也就两日光景,就见到了马大元。

第二章 得神兵离京西行(2/3)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诸天:从魔改天龙开始完整版章节

正文卷

诸天:从魔改天龙开始完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