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章

  与此同时,李淮也接到了东宫的线报。他瞳孔猛地一颤,似乎有些难以接受。

  “消息属实?”

  “属实,陈太医亲自诊的脉。”

  朱笔上凝着的朱砂在奏折上晕成一团鲜红。李淮手有些颤抖,他以为自己不会在意那个孩子的死活的。

  这些日子他常常梦到淑宁,梦到他们还在皇子府的时候。那会儿长乐才出生不久,他每日处理完公务总要到淑宁院子里,一手抱着长乐,一手牵着淑宁的手在花园里散步。那时他常笑着说要和她一起走完这辈子。

  可梦境一转,他又梦到淑宁弥留的那天,他当时发誓要好好照顾她留下的一双儿女。可事实上呢,他急急的逼迫长乐和亲,使其半路坠崖身亡,尸骨无存。他将四岁稚子幽禁东宫,不闻不问,如今人又溺水而亡……

  李淮猛地按住青筋暴露的额头,‘嘶’的一声倒吸了口凉气。

  明德忙上前询问:“皇上可是头又痛了,奴才去传太医。”

  李淮摆了摆手:“算了。”

  “那东宫那边……”

  李淮闭上眼,眉头紧紧蹙着。半响后方道:“依太子之礼下葬吧。东宫诸人,玩忽职守,怠慢太子,致其身陨,罪大恶极,着令陪葬。”

  明德张了张嘴想劝上一句,到底没能说出口,只得躬身退下。

  小莫子取了水替太子李霈擦拭身体,换上礼部特制太子服饰。东宫上下一派肃穆。

  陈太医背着药箱踱步到一僻静拐角处,见四周无人,忙摊开手掌将那揉搓成团的字条展开。上面写道:实情告与大殿下知。

  陈太医眉头一蹙。和其他朝臣一样,他首先怀疑的也是大殿下,虽然他心底对大殿下是钦佩的。但毕竟此前他是呼声最高的太子人选,太子出事,他自是得利之人。尤其在发现太子之死非同寻常之时,陈太医愈发犹疑。

  但这字条是小莫子趁人不备塞给他的,小莫子是卫皇后留下的人,忠心自不必怀疑。只是他一时没有搞明白为何要给他这样一张字条。

  宣明殿那里还需复命。陈太医一时也拿不准该如何答复皇帝。好在李淮心神不安,并未仔细询问,只知李霈确系已殒命,便打发了陈太医。

  陈太医离开宣明殿很远方才长舒了口气,转而又寻思起那字条上的内容来。

  他也只是一个太医,在宫中并无派系。虽说心疼小太子枉死,惦记着将消息传给卫家人。但眼下卫氏获罪,老太君尚在狱中,他又不好贸然与卫家联络。

  不过小莫子既然托他转告大皇子,难道是……陈太医左思右想也想不明白,犹豫着犹豫着,还是找个时机同大皇子见了一面。

  李霐听闻陈太医所言,当即蹙眉:“你是说太子的死并非溺亡?”

  陈太医点头:“虽未仔细勘验,但据老臣经验看来,的确不是溺亡。但反复把脉之下,虽初看是死于窒息,但又有那么点不对劲儿。总之小太子的死很是古怪。小莫子当是知晓老臣能看得出来,便给老臣塞了张字条,委托老臣转告大殿下。”

  李霐嘴角近乎崩成一条直线,眉头锁的死死的。

  “连陈太医也看不出死因?”

  陈太医摇头:“惭愧。”

  “那张字条……”

  “老臣已经销毁。”

  李霐沉着脸点了点头,嘱咐道:“此事莫再同第二人提及。”

  陈太医躬身应下。

  回到寝殿,李霐的贴身内监张保双手托着托盘进来,道:“这是内务司送来的新衣,殿下试试?”

  李霐摆摆手:“先搁着吧。”

  张保扭头看了眼殿外,往前挪了一步道:“殿下还是试试吧,这是春季新衣,若有不合适的也好改改。”

  李霐闻言抬起头来,见张保冲他眨了眨眼,心下了然。咳了一声道:“好。”

  主仆俩转入内室,张保抖落开外衫,随手取了剪刀挑开绣线,仔细的从里面掏出一张字条来。

  一边将字条递给李霐一边嚷嚷道:“呦,奴才罪过,这衣裳脱了线了……”

  “不妨事,明日送去内务司令其修补便是……”

  李霐展开字条,上书一行小字:入殓时偷尸交与高海。

  李霐猛地瞪大双眼,又借着烛火仔细看了看,果真没有看错。他忍不住轻声呢喃:“高海,高公公?”

  李霈夭折,若非有太子身份加持,此时当已收敛尸骨,葬于皇子陵。而今皇帝下令以太子之礼厚葬,这礼数便要周全。棺椁要在东宫停灵,待尸骨入殓后封棺,然后方才葬入皇陵。

  李霐顺手将字条折好塞入袖袋,匆匆去找了于先生。于先生看过后直接将字条烧毁,然后道:“冯大人如今任礼部侍郎,简在帝心,太子葬礼由冯大人主持,动手倒也方便。但事后高公公需要有一个出宫的理由,还望殿下帮着周旋一二。”

  李霐见他神色颇为淡定,一个大胆的想法忽然涌上心头,他忍不住倾身过去:“老师,太子弟弟他是不是,是不是……”

  于先生捋了捋胡子道:“太子殿下已经死了。”

  李霐瞪着眼睛看着他,似乎从老师那双看透世间苍凉的双眸里看到了一点星火。

  太子死了,但霈儿还活着。

  得知李淮要东宫为小太子殉葬,在宫中荣养的高海求见了李淮。

  主仆俩多年未见,如今高海万事不管,倒养了一副洒脱心性。而李淮这几年却肉眼可见的憔悴了不少。

  甫一见面,不胜唏嘘。

  见到高海的瞬间,李淮恍惚间似又回到了当初,阴沉的脸色也缓和了许多。

  “高公公,许久不见,身子骨可还好?”

  高海忙道:“托皇上洪福,给老奴一个安身立命之所,老奴不胜感激。”

  李淮笑道:“高公公侍奉朕多年,尽心尽力,劳苦功高,这也是你该得的。”

  高海躬着身子拢着手干笑两声,一时无话。

  气氛稍有凝滞。

  高海犹豫了一下,上前一步跪倒,拜了一拜,道:“老奴斗胆,请皇上收回殉葬之命。”

  李淮脸色一沉:“圣旨已下,你要朕食言?”

  高海道:“皇后生前仁德,一向反对殉葬之制。小太子之死虽乃宫人疏忽之责,惩处当事之人实属应当。但东宫上下近百位宫人,多半都是无辜受累,未免残酷。若皇后在天有灵,一定不忍皇上如此作为。”

  李淮回手打翻了砚台,赤着双目怒指高海:“大胆奴才!”

  高海以头抢地,痛哭道:“还请皇上收回成命,以安皇后在天之灵啊!”

  李淮揉捏着眉心,只觉心头压着一股燥郁之气,压的他喘不过气来。迷蒙间他似乎看到了淑宁。她总是穿着浅蓝衣衫,像一朵木兰花,清淡典雅。

  她敦厚仁慈,将后宫打理的很好,将他的子女也教养的很好。

  高海见李淮有些出神,又道:“皇后笃信佛教,若皇上痛心小太子之死,老奴斗胆请命,入护国寺替小太子诵经祈福。”

  李淮垂眸看了眼高海,神色有些复杂。他是高海带大的,但比起自己来,高海却更亲近皇后。也或者说,他更希望的是帝后和睦。李淮并非不懂他的心思。

  这也是为何高海屡次逾矩,他都能容忍的原因。

  他叹了口气,终于妥协了。

  “好,封棺后,高公公就出发吧。”

  高海再拜倒:“多谢皇上成全。”

  回到景园北住所没过多久,高海就收到一个大箱子。来人说这是圣上赐下来的。

  高海谢了恩,打发了伺候他的小内监,将门窗关好,然后抖着手打开了箱子。便见里面缩着一个小小的人儿。暖黄的烛火下,他眉眼精致柔和,像极了卫皇后。

  高海小心翼翼的将李霈抱了出来,忍不住老泪纵横。

  “娘娘若在天有灵,真不知要心疼成什么样子。”

  他哆嗦着从袖袋里取出一个青花瓷瓶,倒出里面的药丸,用水化开,小心的给李霈喂下。

  这一夜高海都不敢闭眼,生怕错过了李霈苏醒的时候。

  这药丸是和一封密信一起送到他手里的。初看时密信中内容实在骇人听闻。但他仔细分辩过,这字迹确系卫老太君无疑。因为老太君字迹遒劲,自有风骨,皇后最喜临摹老太君的字。也只有皇后能模仿出三四分风韵来。

  信中说,太子服下假死药丸,会有人偷龙转凤将太子从棺椁中偷出来,高海只要在第三日日落前给太子服下解药便可。今日正是第三日,一切都安排的刚刚好。

  若非没有办法,相信卫家也不会行此冒险之事。

  蜡烛燃尽了,东方露出一点鱼肚白,熹微的光打进屋里,李霈忍不住哼了一声。

  高海一个激灵坐直了身子,小声呼唤:“殿下?”

  李霈迷蒙着睁开眼,入目便是一个面容慈祥的老者。他缓了缓,好半天方才开口道:“您是高公公?”

  高海笑道:“殿下认得老奴?”

  李霈乖巧点头:“我听母后提起过您。小莫子也说我醒来见到的第一个人就是高公公啦。”

  高海摸了摸他的小脑袋:“真好。殿下饿不饿?”

  李霈揉了揉肚子,噘着小嘴道:“好饿。我睡着前小莫子还没备好午膳呢。”

  高海从箱笼里掏出一个布包,里面是几块点心。

  “还没到早食时候,殿下且先垫垫肚子。”

  李霈一骨碌翻身而起,像只小仓鼠一样啃着点心。

  “有水么?”

  高海想了想道:“殿下先忍忍,我们还要走很远的路,若殿下喝了水怕是忍不住尿意。”

  李霈虽然不知道他们要做什么,但小莫子说他要听高公公的话。

  他不太开心的嘟了下嘴:“好吧。”

  高海变戏法似的摊开掌心,道:“殿下吃颗糖甜甜嘴吧。”

  李霈一下子就高兴了:“真甜!”

第211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监司大人,我可以最新免费+番外章节

正文卷

监司大人,我可以最新免费+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