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赵云(2/3)
不该放置曹魏,反而先打东吴。而且与东吴的战争一旦开始,就不易停止了,伐吴并非上策。”但愤怒的刘备不听谏言,执意东征,留赵云都督江州。
后面大耳的结果大家都知道了,一把火把陆逊送进了武庙,并败光了蜀汉的开国家底。
我个人认为,这里在刘备称帝的时候赵云是应该有机会获得封赏的,但由于他不赞同刘备伐吴,所以没被封赏。
由此,赵云,就我个人感觉,有足够的潜力成为出将入相式的人物。
当然,关于赵云谏言和都督江州,还有一点争议,但我始终认为闻喜裴氏出身的裴松之的记载,怎么也比后世的讨论和现在网上的营销号值得相信。
再说说赵云最亮眼的汉水之战。
这里有一点争议,有人说黄忠才是主将,理由就是黄忠定军山镇斩了夏侯渊之后,已经从杂号将军被提拔为了征西将军,官职比赵云高。
但官职高不一定就能成为主将,我翻了很多的资料,有些资料没有明确标明主帅是谁,但也有大量记载表面资料明确赵云就是汉水之战的主将,黄忠在赵云手下听调,但记载黄忠才是主将的,暂时没有。
接下来说回正题。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正月,刘备听从法正、黄权等人的建议进攻汉中,汉中守将夏侯渊被黄忠所斩。
三月,曹操亲自率领大军来争夺汉中,并运送大量的军粮到北山下,有数千万袋,黄忠认为可趁机夺取这些军粮,赵云于是授予黄忠兵力去取北山。
但是黄忠约定的时间之后仍未回来,赵云便带着数十骑出了营寨,查看黄忠等人的情况。
结果正好碰上曹操派出的大军,赵云遭到曹军先锋部队的攻击,刚与敌人交手,曹操的大军已来到面前,声势逼人。
赵云便一次又一次地突击曹军阵列,且战且退,竟凭着几十个骑兵将曹操军的大军打散,突围而出。
但是曹军迅速将被打散的部队整合,追击赵云。此时部将张著受伤,又被曹军包围,已经突围而出的赵云又一次驰马突击曹军,冲进曹军的包围圈并救出张著,再次突围而出,将他带回营寨内。(长坂坡原型之类的战绩,赵云也有,并不只是文鸯才有)
赵云虽然回营,但曹军紧追不放,已追至赵云的营寨前。这时候张翼正在防守营寨,见曹操大军杀到,建议赵云闭门拒守。
赵云认为此时兵力较少,死守不是最好的办法,而是将营门大开,偃旗息鼓,曹操怀疑赵云有伏兵而撤退,赵云便趁此时擂鼓震天,用劲弩射击曹操的后军。
此举使得曹操军受到惊吓,狼狈撤退自相践踏,甚至有大量的人坠入汉水而死。
(是不是有莫名的熟悉感,而且相比于演义里诸葛亮高坐在城墙之上,赵云所处的仅仅只是一些营寨简易的围墙而已,此时更能考验一个人的胆魄)
也是在此战之后,已经僵持了许久的汉中大战顿时形势明朗,不久之后,曹操便败退而回。
此外,就算刘备时期赵云的官职不高,但等到阿斗上位之后想起和自己一起七进七出的云叔,赵云先后封侯,升征南将军,中护军,镇东将军,可不是到死都只是一个杂号将军。
再来聊聊赵云的中护军,这个职位的职权可不简单,中护军掌管禁军,主持选拔武官,监督管制诸武将。
周瑜在指挥赤壁之战的时候,担任的职务就是中护军,此外担任过这个职务的还有羊枯,司马昭,司马师等人,细品。
最后再说说箕(jī)谷大败。
建兴六年(228年),诸葛亮给蜀汉后主刘禅上《出师表》后出兵北伐。
刘禅下出诏书,声称此次北伐蜀汉拥兵有二十多万,以壮蜀汉军威。
赵云与邓芝率领少量军队号称是蜀汉主力,由斜谷道进军,占据箕谷,作出直逼长安的样子。而诸葛亮率领蜀汉主力军攻打陇右一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