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荀曹两家卷死人的神童(1/2)
人类对未知都会下意识恐惧, 曹操怕玉玺一点问题也没有。
不仅是因为玉玺是个精怪,更重要的是她的能力天地可鉴,许昌城外那大片让人眼馋的农地不是摆设。要耗费大量人力开凿的农田, 都是这妖精一个人犁出来的,关键还只有一年就给出了非常大的规模。
曹操一直很慌, 万一那天荀彧猝死在官署处了,这妖精怕是能把许昌城整个掀翻,什么皇帝朝政农田百姓, 跟它这只妖精有什么关系。
曹操曾委婉的跟荀彧提过, 可不可以换个妻子,结果人家装作没听见。
所以, 时至今日曹操也不敢太使唤荀彧,生怕累着他, 虽然给的工作也不见得少。他顶多是不给荀彧增加工作。
就是苦了郭嘉, 一边给三天、两头生病的戏志才顶班, 一边处理着曹操堆给他本来两个人的工作。郭嘉也很愁,他好好一个军师, 现在别说去练兵场了,已经在官署处睡一半个月了。
荀彧也知道郭嘉辛苦, 每每自己手头的活忙完了,就去帮同僚的忙,虽然不宜沾大事,但是打下手的活也不少, 够他忙的。
而身体不适的戏志才,因为在家闲得太无聊, 每天都沉迷教荀彧儿子读书上。
只因荀恽实在是太聪明了, 那种快速升级的成就感实在是太招人喜欢了。
什么东西你只要说一遍, 荀恽就能记住,也许他并不知道这篇文章的意思,但是每一个字都记在脑子里。再加上作为父亲的荀彧在家会教儿子习字,尽管荀恽如今的字迹还很稚嫩,但是每写一遍,他的字便有一分父亲的风骨。
戏志才有了这么个学生,本想要先提起对方的兴趣后再教育,毕竟是荀彧的孩子,万一厌学了可就不好了。主公家的曹彰就是一个很好的反面教材,已经是很出名的厌学案例了。
但是荀恽脑袋好使啊,跟他讲的幽默风趣一些,他反而兴致缺缺,戏志才干脆改成了填鸭式教育。你就是想要早点读完这些书不想知道意思,那三天看完一本不是问题吧?
荀恽还没牛腿高,去戏志才家上牛车都要双手双脚并用爬上去,不到三岁的孩子,别人家这般大的孩子还流口水裹着尿布离不开娘,他依然已经变成了小学究。
荀恽眼瞅着快四岁了,倒背父亲荀彧书房的藏书。何止是天才儿童啊,怕不是文曲星下凡投到荀彧家当儿子了。
其聪明程度,给了曹家努力读书都追不上的孩子们沉痛一击。
戏志才身体好的时候,荀彧会带荀恽来官署处监督儿子习字,听戏志才夸奖荀恽时,曹植不信邪,把家里跟荀恽差不多大的曹冲抱了过来,让弟弟跟荀恽比一比,不比不知道。
荀恽背诵的字需要对照著书本看,一字不差背了三十多行,就算你随便挑一行,他也能背。
这可把曹冲给比哭了,他虽然聪明,但是到底是聪明人中的五岁小孩,阅读量根本就比不过读书跟啃书一样的荀恽。
但是,你若问曹冲会的那些书中的意思,他讲的比荀恽要好。
荀恽毕竟是先填鸭式教育出来的,戏志才还没给他细讲过这些书的意思。
不过两小孩这么一比也有好处,现在俩人结伴拜戏志才为老师,一起读书习字,然后一起卷死家里不会读书的兄弟姐妹。
在曹家孩子们对荀恽和曹冲卷人行为骂骂咧咧时,曹操终于带兵回城,并把袁家彻底退出舞台的好消息带了回来。
一同被带回来的还有袁绍的家眷,袁绍的妻子和他的儿媳。
丁夫人接到消息的时候,心想着家里不会又要进新人吧,让人收拾出了一间后院,本意是安放曹操老毛病犯了带回的人。
丁夫人左等不见有人进家门,右等没听见来人喊她迎接新人,傍晚间,只有曹操带着曹昂,把几位将军、军师喊到家中,款待几位一路上的辛苦。
而曹操带回来的袁绍家眷,悄悄的在荀府旁边不远的空宅落了脚,长乐宫多了个学管家的小徒弟。
如今诺大的袁家只剩下刘氏和甄宓俩名弱女子,袁绍战败,家业大部分都被曹操收入囊中了,留给刘氏与甄宓的只有她们自己的嫁妆,如今被带到许昌城,家中又没有男儿,刘氏年纪又大了,维持这个家的责任便落在了甄宓的肩膀上,年纪轻轻十几岁的小姑娘,如今要扛起整个家族,甄宓决定抱住荀夫人这条大粗腿。
尽管她不知当日荀夫人为何会在她们家中,曹操为何会如此惧怕手下的夫人,但是她很感激荀夫人的出手相救。这让她能免遭曹家霸占,也不用担心刘氏受袁绍牵连。
起初,甄宓想要跟着荀夫人学习管家,被带回荀府见到荀家的账房先生吓了一跳,但是看他拿出来那满满登登一筐子的账本时,当场拜了师。
这自称‘长乐’的先生实在是太能赚钱了,仔细打量荀家,也能发现这家中简洁中透漏出的精细,就单单荀夫人身上的衣服,四季不带重样,一套衣服做好几种不同的颜色天天换着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