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章 终章

  卫婵沅原以为自己会走的很快, 没想到春末来了这里,熬过了夏季,又熬过了秋季,如今都入了冬, 天空飘起了雪花, 她还活着。

  所以, 当那日自己吐血昏迷再睁开眼时,突然有了一种熬到了尽头的感觉。

  窗外下起了鹅毛大雪, 她似乎看见了前世无欢宫中那株盛开的腊梅, 还有腊梅底下那个身穿红色嫁衣的女子。

  想了想,不由苦笑,算算时间,今日许就是那日了。

  文芯端着药碗推门而入, 看见清醒的卫婵沅呆呆望着窗外, 欣喜的走到床前, “娘子,你醒了,可有感觉好一些?”

  “文芯, 今日是冬月初几了?”

  “已经冬月十五了, 娘子昏睡两晚, 可吓坏我了,如今看着倒是好了不少。”

  冬月十五,果然就是那一日。卫婵沅撑着起身,文芯忙放下汤药将她扶起,在背后靠了上垫子,又去拿汤药,“这药的温度刚好, 娘子快喝吧。”

  卫婵沅端起药碗一口气喝完,把空碗递给文芯说道:“准备笔墨,我要给爹爹写信。文芯,还得劳烦你送信了。”

  文芯有点慌神,“娘子为何今日想起要给郎主写信?”

  “二哥的事总要让爹爹知道的。而且我相信爹爹也会赞同我的做法,只要他活着,不论他认为自己是谁都没有关系。”

  写好信,交给文芯,卫婵沅看着窗外的大雪,心头一动。

  “文芯,把大氅拿来,我想去看雪。”

  文芯愣住,心头一紧,看着窗外细细密密的小雨,忙道:“娘子稍等。”

  她没去拿大氅,一路小跑到神医的住处,喘着气说道:“花神医,娘子刚才给我说,下雪了,她要去看雪,可是南地如何会有雪,这明明只是细雨罢了,她是不是癔症了,你快给她开药。”

  神医拿起干帕子递给文芯,让她擦一擦头发上和身上的雨水。

  “不是癔症。既然丫头想看雪,你就让她去好了,回去再做些她爱吃的菜式,有什么想说的话,都在今日一并告诉她吧。”

  “神医,这是何意?”

  神医叹气,“明日一早你就知道我为何这么说了,快去吧。”

  卫婵沅披好大氅,手里拿了个包袱,文芯拿着伞想和她一起出门,她却拿过伞道:“我想自己走一走。”

  神情笃定,不容置喙。

  文芯退后,卫婵沅独自走入了雨中。

  她去到二哥的住处,开门的是顾云芳,二哥还在私塾,她放下包袱说,里面是自己为二哥缝补的冬衣,不再多言,转身离去。

  又去了私塾,远远听见郎朗读书声,透过窗户看着二哥正面带笑意纠正一个小孩子写字。

  来到神医的住处,并未走进,放下之前的药瓶,那里面还剩下两颗药,她想,不要浪费了才好。

  最后坐在海边的大石头上,看着海水不停的拍打着,才猛然惊醒过来,她这是在海边,怎么会下雪呢?可是刚刚她分明看见了雪,还有那株腊梅开得正艳。

  来到海边半年有余,如今倒有些想念帝都了,卫府的后院,她曾在那里欢声笑语度过十多年,广聚轩的樱桃煎她是吃也吃不腻,清心殿的荷塘,不知那些小鱼还在不在,池边的小亭子,有多少次她在那里闲适惬意。

  还有院中的桂花树,今年秋天,有没有人去捡桂花,为陛下做桂花糕,酿好桂花酒埋在树下等候来年的佳酿。

  没办法,还是想念,不管多么想要重新开始新生活,即使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想念的还是之前那些点滴。

  雨已经不下了,太阳出来,卫婵沅收起伞,回了家。

  文芯和逐安等在院口,见她来了,忙把她扶到屋里,扑面而来的是饭菜的香气。

  “娘子,我去买了些红豆绿豆,做了糕点,你快尝尝,还有这蟹酿橙,许是没有广聚轩的好吃,但也能入口,只是这里并没有卖桂花酱的,想做些桂花糕,也没办法。”

  卫婵沅坐下拿起一块红豆糕塞进口中,“今日这红豆糕,文芯做的格外好吃。”又吃了一块蟹肉,不住点头,“谁说不及广聚轩,我看文芯你都能去广聚轩做大厨了。”

  姐弟俩也坐了下来,三个人围在一起,欢快的吃饭。

  卫婵沅看着逐安说道:“逐安,你姐姐这几年在宫里吃了很多苦,往后你要好好照顾她,还有呀,若是有合适的人选,就把你姐姐嫁了。”

  文芯扭捏道;“娘子,你怎么说起这个来。”

  “你年岁也不小了,你不成亲,逐安又如何成亲呢?若你不回来倒也就罢了,既然回来了,遇到良人就托付了吧,今后还要操心逐安的婚事呢。”

  逐安道:“我不急,倒是前两日我瞧见李家大哥对姐姐有些意思,李大哥忠厚老实,待人友好,乡里乡亲的谁家有事他都愿意去帮忙,我觉得挺好。”

  “这么一说,文芯立刻红了脸。”

  卫婵沅一看文芯害羞的模样,笑道:“看来是我多虑了。”她深呼一口气,真希望能亲眼看见文芯嫁人呀。

  不过吃了几口,就有些反胃,她知道自己的身体已经到了极限,现在不过是强撑着,或者白日里的好精神,不过是老人们所说的“回光返照”。

  看着满桌子的菜,又不想文芯失望,说道:“今日不知道文芯做了这许多好吃的,回来的路上,吃了些小食,现在已经饱了,我先回房间休息了。”

  文芯和逐安丝毫也没察觉出来什么异样,在卫婵沅回房后,两个人打趣说着李大哥的事。

  卫婵沅没有点燃房间的烛火,坐在窗边的躺椅上看着天空的明月和满天繁星。

  心中坦然开阔,爱着她的和她爱的所有人,都有了一个好结局,她已了无遗憾。

  缓缓地闭上了双眼,悠长的呼出最后一口气,这一生,结束了。

  帝都紫宸殿,昏暗的烛火映照在明黄色的帷幔上。

  陈逾白猛然惊醒,莫名心痛不已,前世卫婵沅自绝而亡的情景,白茫茫的雪地里,那一抹红不可控制的出现在脑海里,他猛然之间想起了什么。

  “常禄,常禄。”

  常禄跑进来,“陛下。”

  “今日是冬月初几?”

  “回陛下,冬月十五。”

  是这一日了,阿沅失踪的那天晚上。“让六安进来。”

  “是。”

  何六安一进门,陈逾白就问道:“还没找到皇后吧。”

  “回陛下,派出去的人不多,又不敢大张旗鼓,至今还没有消息。”

  这一刻的紫宸殿安静无比,何六安低着头静静等待。

  过了许久,听见陈逾白说,“从今日起,除了找人,你要开始查访,谁家有女子是今日去的。”

  何六安心中一紧,“陛下,是说……”

  “按我的吩咐去办,你出去吧。”

  “是。”

  坐在空荡荡的紫宸殿,心更加的空,即使如今他拥有了整个天下,依然觉得失去了最重要东西。

  披上大氅,走出紫宸殿,常禄和几个小太监赶忙跟在身后,没走几步,常禄就知道陛下是要去东宫的清心殿。

  自皇后走后,东宫的清心殿日日有人来打扫,今年秋天,陛下还亲自来采摘桂花,让御膳房把桂花酒埋在这清新殿的桂花树下,总是会在深夜无法安睡的时候,静静的坐在清心殿之前皇后住过的寝殿里一整夜。

  刚走出紫宸殿,就看见娴妃拿着食盒等在路口。

  “陛下国事繁忙,臣妾担心陛下身子,熬了参汤。”

  陈逾白淡淡看了一眼,“你自己喝吧。”迈步就要走,娴妃却跪在了面前:“还请陛下明示,臣妾不知哪里做的不好,让陛下如此厌烦。”

  “常禄。”陈逾白看都不看娴妃,往前走去。

  常禄硬着头皮和娴妃说着什么,他明白自己是陛下的挡箭牌,也明白陛下为何这么做。

  这四位妃子的父亲都是最初皇后还在时,谏言纳妃最频繁的人,连同那些流言蜚语也不知道是他们中谁传出去的。陛下在皇后走后干脆就合了这些人的心意,让他们的女儿进后宫,堵住他们的嘴,他们则可心甘情愿去传颂皇后身前美誉。

  只是可怜了他们的女儿,若是不入宫,也许能找个良人,被人宠爱着过一辈子,但入了宫,就一辈子都不会得到陛下宠幸,能善终就不错了。

  陈逾白走到东宫门口,却不敢进去,前世那一幕越来越清晰出现在脑中,震的他整个脑子嗡嗡作响。

  抬头看着天空那一轮明月和漫天繁星,思念如潮水一般涌来,从怀中拿出一片柳叶,轻轻吹奏了起来,熟悉的《相思》曲调,曲未完,已是满面泪痕。

  自这天后,很奇怪的,陈逾白再也没梦见过阿沅了,之前,他总是会梦见,生气的,俏皮的,温柔的阿沅都在梦里与他相见,但冬月十五的这天夜晚以后,不论他有多么思念,都没有再梦见过。

  十多天后,卫瑞阳突然觐见,呈上了一封信。

  他在思考了两天两夜后,还是决定把卫若书之事和阿沅葬身之处告诉陈逾白。

  陈逾白和卫瑞阳当天动身,日夜兼程,不过三天就赶到了洛兰渔村。

  当一众人出现在文芯面前时,她并没有慌张,那封信并没有留下她们所在之处的任何消息,最后的“洛兰渔村小安子”是她写上去的。

  将两人让进屋内,她拉着逐安跪地行礼,陈逾白看见逐安,恍如隔世,这辈子他的胸口终于没有再被刺进匕首。想必阿沅最后也是不知道逐安前世是随她而去的。

  而文芯张口说话时,陈逾白和卫瑞阳很惊讶。

  文芯回到:“多亏了神医我又能开口说话,也多亏了神医,娘子每次发病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痛苦。只不过神医在娘子走后,也去了他处。娘子不希望有人打扰二郎君现在的生活,我留下这里的方位,让你们找来,是觉得娘子最后应当是想要回去的。”

  她又对陈逾白和卫瑞阳说了最后这段时光卫婵沅是如何度过的。

  最后说道:“在这里的时候,娘子很爱笑,最后走的时候也很安详。”

  陈逾白没说话,留下了很多银两,得知了阿沅墓地所在后,两人回了客栈。

  卫瑞阳偷偷去瞧了几次卫若书,最后还是按照了卫婵沅的意思,并没有去打扰,因为现在的卫若书看起来真的过得很幸福,叩门后,偷偷留下了一些银两就离去了。

  陈逾白带着阿沅的棺木回了帝都,将她以皇后之礼安置在皇陵。

  整个晟朝都知道,自从皇后走后,皇帝就没有过笑脸,而将皇后安葬后,皇帝就更是冷面,一心扑在国事上,勤政为民,招纳贤士,整治各地贪官,晟朝一派欣欣向荣的新气象。

  过了五年,在陈逾白的治理下,晟朝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真正是盛世繁华。

  但凡有人提议纳妃,他都会纳入后宫,不同他们争理,现在对他来说,有一个妃子还是有十个百个都是一样的,但他却始终没有子嗣。

  渐渐地就没人再提纳妃的事情了。

  他将三年前病逝,远在封地的大皇子的小儿子过继了来,那五岁大的小人人,十分聪慧,他视如己出,带在身边亲自精心教导长大,立为皇太子。

  十年后,晟朝的一代明君驾崩在东宫的清新殿中,手里握着一枚柳叶。

  正文完。

  作者有话要说:  阿沅这辈子永远都不会知道逾白的暗室中还挂着她的画像,在她死后,逾白依然没有子嗣,他用了一生的时间来信守对她的承诺。而逾白这辈子也永远不会知道阿沅是为了救他最后经脉逆流而亡。

  不是所有真相都要被知晓,不是所有故事都能够圆满。有些往事不如永远被埋葬,有些遗憾终究没办法弥补。

  除了逾白和自己,阿沅所爱的每一个人结局都很好。

  不论面对什么都心存善念,坚韧生活的阿沅,身为君王心怀天下,为百姓计的逾白,我相信等待他们也必定是美好的结局。

第120章 终章

-/-

上一章 下一章

更多好书

唯有卿卿入我心最新列表+番外章节

正文卷

唯有卿卿入我心最新列表+番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