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章
元五姑娘和秦六姑娘一行刚到后院就看到了站在庭院一棵枇杷树下的苏婉, 身边除了她们见过的那位养娘赵氏,还有一位与她的容貌约有五分像的温婉妇人,妇人手上牵了一个小女娃。
“五姑娘, 六姑娘, 二姑娘……”苏婉在屋里听到前头有动静后, 便起身带着苏母和妙姐儿出来迎客,这会见到领头的几位盛装打扮的姑娘们,立即笑着打招呼, “你们来了啊, 快里面请。”
几位姑娘同样笑着回礼:“婉大娘子安。”
苏婉眼睛看着这帮小娘子们, 耳里是听着她们的莺莺之声,笑容越发娇艳,她仿佛看见了白花花的银子在朝她招手。
上前一步, 拉过她印象最深的元五姑娘和秦六姑娘的手,带着她们越过枇杷树向右边拐去, 走进由绣娘们工作的坊间整理出来的安置女客的花厅。
男宾也有一间, 在左边, 两边隔了座库房。
招待女客的花厅两侧分别摆了数张长桌,每个长桌边摆了两个蒲团。长桌上此刻已是摆了两碟四色点心和果子, 边上是一盏茶壶, 香烟袅袅,
苏婉带着一众小娘子入座后, 谈起了家常,没一会,又陆续来了人。
这次就是以赵县令的夫人王大娘子领头的平江这边的各家有头有脸的娘子们。
男客那边也陆续进了人,是二爷亲自招待,苏二郎跟着打点杂事, 门口迎客的人换成了苏父,二爷又将苏长木留给他,帮衬着认人。
虱子接完人,又去负责后厨茶点,九斤和蛮子则是带人看着坊外安全,防止有人捣乱。
来客中有不少是从临江和稽郡赶来的,人家不远而来,夫妻俩自然是打起精神招待。只是上午的重头戏并非是招待。
供一众不认识的小娘子、夫人太太们简短相识,浅谈一番后,时间便到了辰正。
菜芽深吸一口气,活动了下嘴巴,对着摆台上的铜镜咧出了露出八颗牙齿的笑容,大娘子说了这样笑很好看。跟着她的两个小姑娘也在不停地吸气,各自暗暗地给对方鼓励了下,又帮着调整了仪容,三个人着装统一,都是一身利落的劲装,头发简单的高马尾,不作配饰,让人看不出性别。
忽地,只听一声锣响,她们心中一凛,来了。
其中一个小姑娘立即撩开女客这边的纱帘进了男客那边。
随着锣声落下,二爷带着人走到了门口,此时门边被清理了出了一块空地,舞狮戏班已就位,在一阵锣鼓喧嚣中,二爷运气高声宣布苏绣坊开业之类的话,随后炮鸣声响,舞狮起。
空地两旁此刻站满了听到消息来看热闹的百姓,他们七嘴八舌的对着绣坊以及二爷指指点点。
后院听出前边动静的小娘子们个个翘着脑袋侧着耳朵,想去看,又碍着身份不能去,这会一个个都是心不在焉的。苏婉看了,不免发笑,打发了梨子出去瞧瞧。
见状,各家也是有样学样,纷纷派了丫鬟前去,让一会回来再说与她们听。
大约过了两刻左右,舞狮结束,二爷侧身对身旁的苏长木道:“去告诉大娘子,可以让客人来了,你帮着点,先让女客们来。”
苏长木自是稳重的人,他点了点头,便往后院走。
听到可以去逛绣坊铺子时,早就坐不住的小娘子们顿时小声欢呼了起来,顾着有年长的夫人在,也不太好意思闹腾,只能跟要好的小姐妹们交头接耳。
“诸位,随我一同前去吧。”
苏婉从主位上握着赵氏的手起了身,在座的也都纷纷起身,跟着她向前堂走去。
男客那边听到动静,但未见有人来唤他们,猜着许是女客那边先行。在座的虽是年轻者居多,可也有名仕坐镇,都不敢朝外头张望。
待女客们到了前堂,前堂摆放绣品的地方,被一条由东向西长长的素色梨木雕花屏风隔断,分成两个不等的空间,大的是供女客挑选的地方,小的则是男客的。
楼上还有厢房,供贵客歇息,或是女客需要帮着父亲兄长丈夫儿子之类的挑选绣品。
元五姑娘依旧是和秦六手牵着手,跟在地众夫人身后,两人悄悄打量着前堂的铺面,刚刚来的时候都没怎么注意到其他东西。
前堂掌柜的地方的柜台,不是常见的深色柜台,而是白色的,木质光滑,朝前一面上走笔风流的写了苏绣坊三个字,字右上地方还画了绣纺的标识四叶草。
而柜台后的造型别致的百宝阁上,摆了好些饰品,有不少像是火锅店开业时送客人的娃娃。起先苏婉用来填充的都是木棉、黍米、缎布,有次无意中感叹了一句要是有棉花就好了,被二爷听着了,好奇地问了她棉花是何物。
苏婉便同二爷说起了棉花,二爷拍拍脑门,越想越觉得像是他在上京时,在一位海商那里瞧见的,再仔细一想不就是白叠子么!
只是这玩意和番椒一样,目前都只是做观赏用的。
自从番椒那事后,二爷对苏婉偶尔说出的新兴玩意来源,便很少过问,二爷似乎在回避什么,却又用行动证明他无比的相信她。
他托人寻了些白叠子过来,苏婉便用来填充玩偶,果然触感柔软了不少。因着白叠子不多,玩偶制的不多,大约只做了十来个。
“那是什么?”秦六拉了下元五的袖子,指了指放在最中间的一个熊猫模样的娃娃道。
元五也早就注意到,“像是孩童的布娃娃。”
秦六点点头,两眼放光,“好可爱啊,不知道婉大娘子卖不卖。”
其他的,她们没见过的,精致的小物件,有的还用红绸盖住了,让人更加地好奇。
元五:“那咱们一会问问。”
“咦,这个我们刚刚进来怎么没瞧见?“秦六姑娘睁大眼睛瞧着女宾间门口,原本由红绸盖住,此刻现出真面目的绣件。
其他小娘子们不由都哇了一声。
这是一棵栽在盆栽里的高约半米的发财树,栩栩如生,如真似幻。男宾门口处也有一件,是万年青。这两件绣品足以显示她们苏绣纺绣娘们的实力。
说话间,众人便到了女宾间门口。这时从里面走出两个人,穿着打扮很是简洁,一时众人分不清是个姑娘,还是小伙。
“各位夫人娘子、姑娘们好。”菜芽带着另一个小姑娘撩开纱帘,将纱帘挂起后朝着众人请了个安。
苏婉侧了侧身,给身后众人让位。早前事先打过招呼,各家最好只带一两位随待丫鬟和嬷嬷。
这时,菜芽立即上前,将身后台子上,用竹条编织的竹篮拿了出来,挨个发给众人。
秦六姑娘拿到竹篮的时候很是新奇,拿了自己的,还和元五姑娘的比了比,发现没什么不同后,这才撇撇嘴放下。
走进隔间,众人才发现,里面很大,是开阔式的,屏风路头还有一间延伸出去的,比现在的低两个台阶的大空间。
而此时秦六姑娘和元五姑娘眼睛都要看花了,她们从进门起就挪不动步了,后面的不少人都进不来,要不是菜芽过来疏散,小娘子们都要吵起来了。
等女客都进去后,苏长木又将男客引了过来。
大家开始逛绣品铺时,在外的二爷便开始进行开业致辞。
“这个小手包好可爱。”秦六姑娘拿起一只手掌大,绣着白猫图案的零钱包,开心的拿起给身旁的张二姑娘。
她们俩的喜好一般都是一致的,元五姑娘喜素雅,带文气些的物件,不过她此时在用缎布编绣的百花里流连忘返。摆台上也有如同门口绣制的缩小版盆栽,花花草草什么都有。
张二姑娘拿了只锈着小兔兔的耳坠,眼睛一会看自己的,一会看看秦六姑娘手上的,小脑袋点个不停。
“这位小娘子好眼光,这个小零钱包,是用鹿皮制的,可多带几个,家里若是有小辈可赠送,装些小银裸子或是铜钱也可以用来打赏。”说话的正是导购姑娘。
这边刚说完,导购姑娘又去了别处,临走时,又告诉她们,若是有喜欢的物件,只管丢进竹篮里,到时可一起结账。
而她们也发现,在摆台处,每个物件处都有标好了银钱。
小娘子们爱些俏玩意儿,一会竹篮里都装了不少东西。而各家主母们则偏好贵重些的摆件,和衣物。她们没想到绣纺里有成衣卖。
“这些只是样版,若是娘子们喜欢,可定下样式,量了身寸,咱们再做成衣。”导购姑娘解释道。
她们家里自是有绣娘裁制衣裳,只是这样式图案到底及不上苏绣坊的。
过了会,外边二爷致完辞,银杏和莲香陪着苏婉进了女客处。
苏婉走进来,女客们这才将目光从绣品上挪到她身上。苏婉没说话,看了眼银杏,银杏便将写好的红纸挂在一处空处。
然后她开始给众人说明。
“各位姑娘、夫人们安,我是咱们苏绣坊的管事,小人名叫银杏,以后若有事,请各位来寻多。”
银杏先是做了个自我介绍,随后直奔主题。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诸位,本绣坊将会采用会员制。”
停下的众人一脸茫然的看着银杏,银杏没有在意,继续往下说:“诸位想必都有收到本坊的请帖,一会诸位可凭请帖,到前堂兑换一张丁等会牌。”
元五姑娘心中一动,丙等,那就是说还有丙等、乙等、甲等。
“持丁等会牌的客人在本绣坊开业庆典期间,均有九折优惠。若是有大件绣品,本纺会派专人送货上门,持牌人生辰、四季节日亦会有礼品赠送。”
等银杏说完这句,众人不由窃窃私语起来。
“既然有丁等,想必亦有甲乙丙等?”赵县令家的王大娘子带头问道。
银杏:“自然,今日诸位若是有在本坊花销过百两银子的,即可升等。”
“丙等有什么?”
银杏:“丙等客人,统一九折。丁等客人有的,丙等自然有。且本坊会为持丙牌的客人预留绣品,若是出新品或本坊出优惠活动,会第一时间通知。”
她一说完,便有客人确认道:“只要今日满一百两即可?”
银杏微笑:“是的。”
一时间,小娘子们交头接耳起来。秦六姑娘性子活络,立即走到银杏跟前小声问:“这位管事姐姐,我们两个人合买,有一百两,也可以拿到丙等会牌吗?”
银杏愣了下,看向一直站在角落里没有说话的苏婉。
苏婉没想到这个秦六姑娘这么聪明,她朝银杏点点头,然后走了出来道:“自然是可以的,不过日后优惠只能一个人用,不可以两个人同时使用,生辰节日礼品也只有一份。”
秦六看向元五:“啊,这样啊。”她一时有些犹豫。
元五拉拉她:“你是不是银子带的不多,我借你点?”她看中了不少东西,早过了一百两了。
秦六家里管得严,但是她自己也有些私房,花个一百两没什么问题,她有两张请帖的,也想自己有一张会牌,就是怕回家被母亲说。不过看着满铺的花花绿绿漂亮的绣品,她一咬牙决定骂就骂吧。
“大娘子,那乙等甲等又有什么啊?”秦六想好后,好奇地问苏婉。
苏婉指了指红纸。
秦六带着元五看了起来:
乙等是除了丙等有的,还可以小件送货上门,当然生辰、四季节品等级价值只然是不一样,甚至可以得一件苏婉亲手绣的绣品。
甲等在绣坊花销满千两,当然这种会牌自然是主家想送谁就送谁的。区别于乙等的也是生辰四季礼上及接受私人定制。
女宾这边知晓了会牌的事,男宾那边自然也是知晓的。不过男宾这边花样不多,且学子多,花销自然不多,不过也有好些人为了给二爷面子,一起凑了一张。
孟益就是在其中。
一路扫荡了长屏风处的绣品,秦六拉上元五和张二姑娘一齐进了下面的开阔的厢间里,里面多是衣饰,披帛、软帽、褙子等等,样式丰富新颖,连上京和福建那边的都赶不上。
前头的钗簪、耳饰、帕巾、团扇、靠垫、绢花、包包、伞具等等,小娘子们挑花了眼,什么都想要,到了这里,大家又都什么都想试。甚至有小娘子想把样版衣买回去。
很快,到了午时,苏婉和二爷请众人让自家奴仆在这边结账领会牌,请他们前去火锅店用午膳。男客在楼下,女客上楼上。
在席间,二爷还公布了一个消息。
子坎先生将带人加入苏绣坊,参与绣品骨架、摆件等一系列的制作。而铭鸿大家亦是将参与花样、图案的制作。
而苏婉也与元五姑娘及和她要好的,比较有才的小娘子们约稿,对于她们,苏婉则采用抽成的模式支付工钱,就是卖出多少件,可得多少钱。
当然也欢迎来投稿,若是绣坊看中,即可付花样钱,赚些花用。
作者有话要说: 修了下错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