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官字两张口(4/4)
你向来生性醇厚仁爱!
甚至认为,每年刑部报上来的死囚处决名单,即便都是杀孽颇重的。
可你还是不忍心将他们处死!
三番两次的请求咱,希望能够赦免他们。
咱没有答应。
你要广施仁政,想做个仁爱之君。
咱也勉强不得!
等咱百年之后,你再施行你的仁政吧!”
朱允文吓得连忙跪在地上,连呼不敢。
朱元璋不以为意的摇了摇头,眼神有些无奈的叹了口气:
“咱自设立锦衣卫以来,
锦衣卫纠察百官,诛奸锄佞。
暗查刑狱,风闻民间。
可是抓过不少的贪官恶官的!
更有不少谋反大逆之徒。
纷纷被绳之于法。
哼哼!
这些你们都没看到。
这些你们都装看不到!
咱知道……
你们是忌惮了锦衣卫,不喜欢他们仗着特权,凌驾于百官之上!
这些个锦衣卫,你们觉得他没有上过战场杀敌。
你们觉得他没有10年寒窗考过进士。
却能够权同天子,四处抓捕官员和百姓。
所以你们,对他是深痛恶绝!
一心的想让咱亲手罢黜了它!
这些日子以来,你们一直在挑衅意味的冤假错案毛病。
可你们仔细想一想。
应天府,刑部,大理寺,你们哪个衙门没办过冤假错案?!
你们谁!
敢说自己屁股底下是干干净净的?!
没有吧!?”
在朱元璋的一声声暴喝之中。
文武百官,噤若寒蝉。
一个个跪在地上瑟瑟发抖,不能一言。
眼见局势几乎呈现一边倒的状态。
朱元璋满意的点了点头,冷不丁的就朝着朱允炆大声说道:
“允炆啊,你是太孙。
一国之储君!
应天府尹,犯下如此罪过。
为了能够快速结案,随意的屈打成招,简直堪称草菅人命。
允炆啊,你说,按照大明律。
该怎么处置他?!”
在爷爷的威压之下,朱允文也吓得有些不敢开口。
只是朱元璋锐利的眼神一再盯着自己,这才唯唯诺诺的开口说道:
“孙儿……孙儿以为,应天府尹贪图快速结案,玩忽职守,随意入人以罪!
所幸并未造成犯人冤死!
不如……流配岭南?!”
轻轻的鼻孔嗯了一声,这个答案,朱元璋勉强算是满意。
缓缓睁开眼,望着跪在地上的官员们说道:
“应天府尹,草菅人命。
就让他带着镣铐枷锁,把这个案子断清楚了,再去流放岭南!
也让应天府衙门的大小官员和衙役们看清楚。
这就是胡乱断案的下场!”
这时。
锦衣卫指挥使蒋瓛突然抬起头,小心翼翼问道:
“启禀皇上,应天府办案,多有潦草!
依微臣之见,就算让他带枷办案。
怕是也未必能够把这个案子理清楚!”
嗯?!
朱元璋微微眯了眯眼,饶有兴趣的盯着蒋瓛:
“你的意思是?
此案……交给你们锦衣卫吗?!”
……
此言一出。
百官门齐齐脸色惊变……
锦衣卫!
这次打算再度夺权呀。
要以后都觉得,刑部大理寺和应天府办不了案子。
锦衣卫都要插一手。
那还要这些衙门干什么?
突如其来的变数。
惊讶的可不只是文武百官。
让朱允文也开始沉不住气了,冷不丁地便开始冲出来尖叫道:
“爷爷!,万万不可呀!
应天府尹办案不力!
可并不代表所有人办案都这样。
我大明上下,有的是人才。
这原本属于应天府的案子,怎么能轻而易举的便交给锦衣卫呢?!
孙儿以为,不如还是交给应天府。
但朝廷挑选一个办案得力的人来主持此案!
方为慎重!
此乃孙儿浅见,还请爷爷三思!”
这话说的倒也是。
朱元璋虽说离不开锦衣卫。
但也不愿意见着锦衣卫一家独大。
下意识的便盯住自己孙子朱允文,好奇的说道:
“那你以为,谁可担此重任?!”
朱允文笑眯眯的抱拳答道:
“张丹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