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个人艺术展19
杨朔有时候想,一个生病的孩子,和父母住在门面房的阁楼上,每天在人来人往无比嘈杂的环境中是不是不太适合恢复,但眼看着仝童挣扎着越来越健康,和其他店面的小朋友一起在街上奔跑,可以和同龄孩子一起去上幼儿园之后,他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每个孩子都拥有极其蓬勃的生命力,不论放在什么样的环境,都在努力长大。
南方的初冬风景绝美,树木呈现出各种层次的色调,渐变的红,明艳的黄,搭配着四季常青的植物和湛蓝的天空,整个入眼的画面饱和度很高。杨朔在去老赵家的小路上走的很慢,这条路是他最喜欢闲逛的地方,能在这里找到藏在小院儿里的书店、画廊、咖啡馆,当然还有老赵家的小酒馆。他记起第一次去吃饭是去年年底,比现在要冷一些,穆之南给他安排的接风宴,说起穆之南,他去阿克苏的定点医院支援已经两个月,算起来还有一个月才能回来,他对这个值班室室友感觉很奇怪,一方面觉得他讲话行事老派,一本正经,有时候几乎是不近人情,十分讨厌,另一方面,他又在每一个想听建议的时间点去找他聊,师姐说他这种行为纯属找虐,俗称贱的慌。
“好吧,确实。”杨朔想到这里,一边走一边轻轻的踢着路边的落叶,他想到穆之南经常坐在他对面,端着茶杯,低头小口品茶,面色淡然,不时发表两句指导意见,突然有一种很怪异的想法,他觉得心里居然涌出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感情,讨厌和喜欢。没错,并存。
天黑的越来越早,等到杨主任到的时候,外面已经是几乎入夜的黑,小酒馆的冬天没太有客人会坐在外面,老赵就把桌椅都撤了,只放了两张躺椅,留着自己晒太阳用。杨存道一进院门就看到昏暗的灯下有个人,“还没进来就听见吱呀吱呀的声音,躺外面晃什么呀也不嫌冷。”
“不冷,反正赵哥也没做好菜。”杨朔从躺椅上站起来,跟着杨主任进了门。
还是酱肘子油爆虾和白灼芥蓝,老杨的专属套餐。
杨朔提前温好了一壶女儿红,一边倒酒一边说:“杨主任,咱们科室目前普通内科完全没问题,如果是PICU的话,还是不够专业,不管是病房还是医护水平。”
“对,现有人员肯定不够,要找人,我回头可以去学校问问看万钧那边,你手头有什么合适的人选推荐么?”
杨朔摇了摇头:“没有,不过我有点想法,目前儿科如果有人有意向往这方面发展可以先培养起来,包括儿外,其他的我可以从实习生开始带,如果能挖到不错的人当然更好,没有的话这样也可以,就是成长的速度慢一点。”
“嗯,可行,如果有你觉得还不错的学生,可以挑过来用,我给你几个优先选择权。”
“杨主任,这可不是我说挑人人家就能来的,PICU其实不是一个特别吃香的科室,危重病人多,压力大工作累,奖金也不太高,现在都是市场经济了,怎么会有人向往这样的科室,一腔热血奉献医学么?”
“我知道,不高就给它提高嘛,这年头大家工作肯定不能单靠情怀,救死扶伤的初衷很容易被现实打败,你知道的吧,上个月外科好几个医生去了整形医院,我原本不太理解,后来一看人家给的薪资待遇,唉,公立医院没得比啊。”
杨朔听出了一些弦外之音:“杨主任,您的意思是,PICU的薪资水平可以调?我们自己定?”
“不离谱就可以,咱们这儿虽然没有企业那么灵活,但凡事都有例外,也可以谈,这一点在做预算的时候要体现出来。”说到这里,杨主任饶有兴致的看着杨朔道,“就冲你这管理积极性,预算就交给你做了!”
“啊?您跟这儿等着我呐!”杨朔没想到突然就领了一项额外的工作,好像还是他自己招来的,也就认了,继续聊,“不过杨主任,我觉得外科医生去整形医院工作其实不是坏事,从其他角度考虑的话。”
“哦?怎么说?”
“至少比不知道从哪儿弄来的乱七八糟的人强吧,任何一家医院的外科医生都是千锤百炼过得,对消费者来说反而是好事。”
“你这……倒是豁达,说的也没错。行了,好好吃肉喝酒,不谈公事啦!”杨主任聊起酒肉的时候,颇有些江湖侠气。
杨朔这天上午查完房,准备回办公室喝咖啡,就见32床的小男孩四处转悠,逢人就问:“你是生病了么?你得了什么病呀?疼不疼呀?”像是在查房,憨态可掬。杨朔在旁边看了一会儿,突然想跟人分享一下这个社交奇才,拿出手机把电话打给了穆之南。
“杨医生,有事?”
“呃……”杨朔一时语塞,“噢有,昨天接诊了一个肺炎的孩子,发现左侧膈膨升,心脏目前没问题,但平时会出现呼吸急促的情况,家长在犹豫要不要手术,您的意见呢?”
“先控制炎症吧,肠道有没有问题?”
“之前出现过一次肠梗阻,这次没有。”
“我倾向手术,但还是需要看家长的意见,这个病说不准会不会随着年龄增长慢慢就痊愈了,只是现在的情况看来肺部和肠道都有症状,手术治疗可以彻底解决问题,不手术就需要定期复查。”
“嗯,好的我知道了,谢谢您。”
“呃……杨医生,陈主任他不在?”穆之南有些犹豫的问。
“在啊,怎么了?您找他?”
穆之南说:“不是啊,那你为什么不找他会诊,给我打电话……”
“呃……这个……”杨朔无言以对,任凭他平日里再巧言善辩也解释不清为什么放着楼下的主任不找,要打电话给远在新疆的穆之南,“那个……哎,一时没想起来,习惯了。”
“哦。”
“那什么,我去忙了,您在那儿注意身体啊。”
“好,谢谢。”
杨朔飞速挂断电话,心里一阵焦躁,好像是做了什么坏事被当场抓获,他对自己产生了一种近似厌弃的情绪:“唉,没话找话说都不会么,问他新疆怎么样生活适不适应都行啊,没事讨论病例干嘛……”
元旦假期之前,儿科开会接近尾声,杨存道拿出一叠门票分发下去,“某位仁兄虽然人不在这儿,但儿科依旧有他的传说啊。大家有空可以去逛逛,这个,我看看叫什么,青染当代艺术馆,在滨海大道靠近围港码头的地方,不远,可以去参观一下支持支持穆之南。”
“嗯?”杨朔正在犯困的时候听到这个名字立马精神了,他拿起门票看了一眼,瞠目结舌。
穆之南个人书画展。
“哦对了。”杨存道接着说,“突然想起来,小穆交代了,说看看就行可千万别买,进了美术馆的作品溢价太高。”
众人哗然:“杨主任,这句话不用叮嘱,我们也买不起啊。”
“穆主任也太看得起我们了,买不买得起另说,我觉得八成是看不懂。”
“字画有什么看不懂的,反正都是好看。”
“你说的是浅显意义上的好不好看,真正能看懂得看出意境来。”
“没那艺术造诣,我肯定是去摆拍发朋友圈装文艺。”
老杨眼看着讨论愈加激烈,及时制止了:“行了行了,没什么事儿散会下班吧,元旦这几天值班人员辛苦了,点外卖的都把小票留着啊找我报销。”
“谢谢杨主任。”大家表示欢迎,只有赵芯瑜得寸进尺:“杨主任,点奶茶也能报么?”
老杨一副恨铁不成钢的表情:“点!平时嗷嗷叫着减肥,喝奶茶就不怕胖了?”
“免费的奶茶不会胖!”
周围讨论的颇为热烈,杨朔却出乎意料的没参与,他翻来覆去的看着手中的门票,门票正面没什么设计,就是展览名称时间地点之类的要素,背面却信息量很大。
穆之南,东海省书画家协会副会长,师从国画大师金燚先生,国家二级美术师,工行、草书,擅长写意山水,获奖作品主要有……
他看着这个人物简介和获奖记录,完全没有提到穆之南的本职工作,好像是截然不同的两个人,有一种割裂感。他突然想起第一次见面,穆之南送给他的那枚印章,被他嫌弃是老年人的喜好,居然是可以进艺术馆可以开美术展的艺术品,放哪儿去了来着……
他问杨存道:“穆主任还是这么厉害的艺术家啊,真没看出来。”
杨存道很惊讶:“啊,你不知道啊?医院里挂的全是他的墨宝你该不会来了一年了都没发现吧。”
“我……还真没有。”
“那你每天来上班,门诊楼住院楼和行政楼楼下那三块大石头上的字总能看见吧。”
仁、德、慎。
是了,这是他每天都经过的石头,每天都能看到的字,却从没仔细看过落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