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文化瑰宝(2/2)
“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简单的前两句已经把这些看客惊呆了,眼睛都钉在墙上拔不出来。
不少街坊纷纷端着碗筷凑热闹,纷纷问:“写的什么?”
一些学子钳口不言,只是静静的等着,两只眼睛泛起精光,好似在等待出浴的少女一般。
人越聚越多,看不到的人纷纷借来板凳,梯子,登高而望。
一时间秦府门前站满了人。
有识字的。
有不识字看热闹的。
这时候,铃铛眼里尽是笑意,她知道少爷苦读这么多年终于可以有所成就了。
诗写完,秦飞将笔潇洒的丢在墙角,带着铃铛回到秦府内。
聚集焦点最好的办法就是制造噱头,用最简单的办法将樊城人的目光吸引过来,这样秦飞不管在府里闹多大的动静,他都不担心郑万福这个老斑鸠下死手。
五千年的文化瑰宝,酒串子李先生的诗,可以说是一道最靓丽的风景线,用到这个地方最合适不过。
一个大婶端着碗筷,问旁边的年轻人:“大兄弟,那墙上写的什么?”
年轻人一脸羡慕的说:“一首诗,一首绝无仅有的好诗”
随即读到:“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另一人接口道:“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虐。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
前排的人看见李太白著,秦伯庸书,便开口问道:“这李太白是何人,既然能写出如此佳句,怎么未曾听过他的名号?”
有人又说:“这秦伯庸想必就是方才那位公子,不知他这人品性如何,若品性良好,到可与之结交。”
另一人讥笑道:“能写出这样诗的人,就凭你,还要看人家的品性!”
“就是,癞蛤蟆吃秤砣,不自己知道有几斤重!”旁边一人也一起讥讽道。
“你!”
“哼!不可理喻!”
这人被说得气急败坏,脸涨的通红,转身便向后走。
不知谁喊了一句:“那支笔是秦公子写这首诗留下的!”
顿时,众人都想得到那支笔,人群蜂拥向墙头挤去,乱成一坨,叫骂声不断。
樊三贵看完这首诗后,转身离去,显得心潮澎湃。
.......
卢管家在付钱后立马走向正厢房。
老斑鸠一家三口正在吃饭。
郑万福看一眼卢管家,一看他那苦肝的脸色就知道必定有事。
他问:“出什么事了?”
“老爷,秦飞晚上在临凤楼吃饭,又把伙计带回来结账。”卢管家立马说道。
“嗯,吃了多少银子?”
“四百两!”
郑万福一听,顿时脸色大变,筷子往桌上一拍,浑身气得直发颤。
这小子真是蹬鼻子上脸,一天下来就被他弄走两千多两银子,这样下去,要不了几天,家业都得败出去。
他心头暗自下定决心,若是林府不招秦飞为婿,绝不留这个后患!
郑千均从书院回来后,隐隐约约感觉到府内不正常,一问丫鬟才知道秦飞在府里兴风作浪,大打出手,不但打下人,连他娘也被打了。
当即就要去收拾这个表哥,不给他点颜色看看,他不知道紫青红蓝是什么样。
但可惜,当时秦飞不在。
现在倒好自己回来了。
“爹,娘,我吃好了,回房了。”
郑千均打一声招呼后,离席出门。
他先是去秦飞房里看了一眼,没见到人,便坐在院子里等他。
片刻后,秦飞带着铃铛走进来,郑千均‘嗖’的一下窜到他面前。
“秦飞,听说你今天很威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