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各方异动(2/2)
泰安王府和圣上的青睐。
她又何尝不是下一个陈阿娇呢?
“馆陶公主和陈氏辅佐武帝,功高震主。”折柳皱着眉头,看的分明,正如那日墨瑾说的那样,泰安王府也会是今上心头的一根刺,若辅佐新帝登基,泰安王府便是新帝第一个铲除的。
墨瑾不轻不重的嗤笑一声,“顾家刚倒,如今对泰安王府出手便是司马昭之心了,天下初定,功臣不少,唇亡齿寒的到底,我们的陛下比我们清楚。”
她无意多说,索性闭眼,思量来感业寺的这几方势力。
出乎意料的居然是东宫竟无动作,裴景同这个枕边人,有时候真是让她看不懂。
王朝平定后,天下分了几大势力,最初只是跟随今上起事,乱世中立了大功成了勋贵。
如今时间久了,人的野心也不能安于现状了。
顾家是武将名门,镇守边城,手里有重兵,边陲安定,百姓赞颂,在这个乱世中,谁免除百姓战争之苦谁便是民心所向,君王威严自然是容不下民心有失,顾家便是鸡。
杀鸡儆猴,余下的万家、李家、程家以及齐家,自然是要收敛一段时间的。
而这段时间,正是对那个位置有心的人,可以经营的余地。
东宫有主,除了追随东宫的人最多之外,如今便还有六皇子当朝赞颂声最是高昂,六皇子裴越泽,字不从景字辈,是今上征伐乱世时,流亡塞北被一农户女子而救。
伤好之后,皇上回了京师即位,女子身怀六甲,远赴中原寻夫,六皇子便是在乱世初定的时候生在中原的。
见多了流亡,和难民生活过,深知路有冻死骨,百姓不易,被今上认回之后,便惠泽百姓,多行善举,深得民心。
母亲在乱世中流离,和皇上相认后没几年便病故了,封了妃,许是因为惭愧,六皇子早早就封了仁贤亲王,仁贤二字,便是皇帝给的最大的殊荣。
八皇子生母尊贵,钟鸣鼎食之家,先祖更是当过先唐阁老,温婉大方,知书达理,很是受皇帝尊重,八皇子才学武略都很是拔尖。
十四皇子是墨瑾前世见过几面的皇子,他同太子走得更近一些,跟随太子和顾家上过战场,几次出击瓦拉部落均大胜。
而六皇子认回来之后,在皇贵妃膝下养过几年,生母虽逝世,背后却有皇贵妃在今上面前得脸。
这几方势力,眼下势均力敌,除了勋贵支持,泰安王府将会是很大的一个变数。
六皇子、八皇子、十四皇子又是尚未有正妃的,迎娶永宁公主也不会显得委屈了泰安王府。
“感业寺就要到了。”长青取出披风,收了墨瑾榻上的书,为墨瑾理好裙摆。
“公主。”折柳递给她一个火信子,“以防万一,今日千春和千夏都在感业寺附近,我会一直在您身边,倘若有变,您便打开折子,千春和千夏便会进来寻您。”
多方势力掺杂,谁也不能保证,会有人索性一不做二不休,除了永宁公主,平衡势力。
刀剑无眼,墨瑾的身体又是禁不住动荡的。
墨瑾没有多言,接过火信子,揣到袖中。泰安王府其实早就安排了人过来,只不过墨瑾对泰安王还未完全了解,还是保险起见安插了自己的人。
长青先行下了马车,墨瑾刚出马车,便伸过来一只手,“永宁公主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