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生子167
顾珏虽然离开了顾家, 但是彦桓都一直在派探子暗中盯着顾珏。彦桓知道顾珏剃光了头发,穿上了僧袍,一路去了燕州。彦桓在知道顾珏竟然出家为僧的时候, 心中不免气道:到底是活过了一世, 连顾珏都知道保全自己的办法了。出家为僧,超脱于俗世之外,若是顾家倾覆,顾珏于明面上确实可以超脱世外。
顾远山终究有抵御北蛮之功,就算将来顾家落罪,彦桓也不好赶尽杀绝, 最多不过抄家流放。襄阳王一党几乎灭绝,已经足够彦桓立威。过犹不及, 手段太过狠厉, 不免人心浮动。成帝手段狠厉, 固然使人畏惧,但襄阳王当初能在朝堂上后宫中埋下那么多人,也是因为成帝的手段太过狠厉,逼着一些人不得不另寻生路。
既然顾家都最多不过抄家流放, 那顾珏既已做了世外之人, 就更不便发落什么了。那就只能暗中下手了, 彦桓等再过个两三年, 就让四处游历的顾珏死在某处吧。顾珏毕竟是重生之人, 留着终究是是个祸害。
而且若说如今彦桓在这世上还恨个什么人, 那就真非顾珏莫属了。只一想到程锦曾在顾珏手里受得罪, 彦桓就恨不得亲手剐了顾珏。哪怕现在的顾珏看起来似乎对彦桓与程锦没什么危害, 当时彦桓围剿襄阳王之事, 顾珏也并没有用他上辈子所知的事去帮助襄阳王。虽然不知是顾珏极其厌恶襄阳王, 不屑与襄阳王为伍,还是真的仿佛有了些许悔改之心。
彦桓都不想留着顾珏,即便彦桓真的有悔改之心。当初曾经欺辱过他的太监宫女在他们死前也都有悔改之心,那个是成帝心头大患的襄阳王死前或许也曾后悔过,难道他们就不死了么?
顾珏死讯传来的时候,程锦的第二个孩子已怀了五个月,她正在帮着彦桓整理奏折。
虽然程锦和彦桓的头一胎是个儿子,却还有很多臣子盯着程锦的肚子。他们只盼着程锦生个女儿,就立即把早就准备好的折子递上来,劝着彦桓广纳妃嫔,更有甚者是盼着程锦死在这胎上的。彦桓的皇位做得越稳,其他的人家想要从旁处建功立业也艰难。要更进一步,没爵位得个爵位,有爵位地再往上加封一层,就只能想办法往彦桓身边走。偏偏彦桓身边就只有程锦一人,而程锦又是个周全贤能的人,她已做了皇后,自己的父亲却连个爵位都没有,唯一能在她身上寻到的过错,就是没有为彦桓广纳后宫。
但彦桓偏又把这唯一的过错自己担了,开始的前三年说要缅怀成帝,三年不纳妃。如今三年刚过,彦桓又感叹北边大旱,没有心思选秀。反正程锦贤德,有心为他选纳妃嫔,不过是他一心为国,不肯答应这事。彦桓的借口,成帝先前都用过。谁都明白这是借口,但是谁又能再劝一个为国为民“忧虑”的帝王,去放下紧要的国事,去忙选秀?
只是若是程锦这胎要再是个儿子,怕是彦桓往后连借口都不再找了。已有两子,江山社稷得继,何必再耗费银钱给后宫中添置妃嫔?彦桓登记前是穷王爷,自登基后是穷皇上,每天想得都是如何精简开支。彦桓都已拿定了主意,但凡有人提纳妃的事,彦桓就能笑着问:“如今户部又不缺银子了么?”
听到彦桓的死讯,程锦抬头看了眼彦桓,将手中看的奏折合上后,右侧的奏折堆里:“又一个劝你广纳妃嫔的。”
彦桓挥退来回事的太监,看向程锦,气得哼了一声:“这类折子你直接丢了就好。”
彦桓说罢,就站起身,向程锦走过来:“你坐了这么久,我扶着你起来走走。”
程锦便轻轻点了点头,由着彦桓扶起来,一边慢慢走着,一边笑道:“哪里能随意丢了?谁上了什么折子,都得记下来,折子都要分拣开存着,往后也好翻看。等哪天你要提拔谁,或是贬谁的官,也能容易把这个人功劳或者错漏查捡出来。这会儿丢了,往后上哪来去找呢?”
彦桓心中自然明白这些道理,但他就偏乐意听程锦来说。然后他就能点头应下,不仅能显得他乖巧,还能顺势再夸上程锦几句。程锦虽然嘴上说着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可她的嘴角却还是会翘起。程锦已明确知道了自己是个俗人,她就是喜欢被人夸赞,尤其是赞她有本事。
程锦一边被彦桓扶着,在殿中懒懒走着,一边低声说着话。他们说珍珠不久前成亲的事,说关嫣的生意做到了哪里。随后又笑着提到了燕州,这个时节燕州该有什么吃的了。既提到了吃的,两个人便商量着晚膳该吃些什么,这个时候添几道时令的菜,御厨房里应该来得及筹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