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5
“姜瑶瑶牛逼,惹启夏。”
“她今天什么情况……”
“等等,启夏好像要扭头了!”
班主任的手机有了个来电提示,他无暇顾及后方座位正上演的小剧场,匆匆出了教室门去接电话。
启夏扭过身来,茶色的眸子冰块般散发寒气。姜之瑶与之对视,在心底暗道一句“冤家路窄”。
乐成三十二年,小明城民间广为流传一曲《醉明城小令》,说的就是姜之瑶和当今文渊阁大学士姜夏的初遇。歌中唱到:“姜夏愁,姜夏恍,落地举人成牛郎,佳人才子多奇遇,红光烛天显神迹……”
这首小曲里什么“红光烛天”、“长虹贯室”,都是能让姜之瑶笑出声的夸大美饰,不过前半句,倒是真的。
乐成二十二年,七月仲夏夜,名门闺秀姜之瑶迈出垂花门,从厨房小厮那儿偷了一身不长不短的夜行衣,翻墙去找牛郎也。
那日白天时,姜之瑶听房檐外丫鬟们窃窃私语,她们讲孔桥站着位不错的牛郎,相貌清丽俊美,动作温柔可亲,传言里那滋味……她听不太清楚了,又好奇,一把推开屋门想多问问,结果丫鬟们却红着脸噤声,再不往下多说。
孔桥周围是小明城知名的烟花巷陌,大半夜仍歌声迤逦,行走来去的人表情醉生梦死般。姜之瑶从小拘于闺中,没来过这儿,实在不明白这群人有什么好开心的。她将桥下的波光潋滟揉碎在瞳仁里,焦急地寻找那位牛郎。
很快,她在桥头盯到一个相貌清丽俊美的男子,他穿身青色长衫,红灯笼下眉目如水墨画成,手持一把扇,摇出书卷气。
他与周围的景象和行人均格格不入。
姜之瑶笑逐颜开地迈着小脚跑过去,戳了戳那人肩膀:“久仰大名。”
落第举人姜夏:?
姜之瑶扑闪着大眼睛:“听说你是牛郎。”
姜夏:???“你听谁说我是牛郎?”
姜之瑶把声音压了又压:“牛兄,你放心,我不会把你的真实身份声张出去。你和织女的爱情故事,我从小听到大,佩服至极。今天听丫鬟们说你来到孔桥上,风姿绰约,气质清隽,我就寻思着一定出来见一见。”她握了握拳,“加油,你一定会和织女有个好结局。”
姜夏滞了一阵,姜之瑶等他说出什么“高山流水遇知音”,期待的眼睛闪了又闪。
结果牛兄他眼皮一掀,嘴巴一张,只说出一个字:“滚”。
很久以后,姜之瑶才明白自己闹了个乌龙。此牛郎非彼牛郎,且那丫鬟口中真实的牛郎的气质……和某些能力,也不及姜夏半分。
她未来的相公,当时只是考场失意,去孔桥吹吹风而已。
今天,当姜之瑶瞧着那双跟姜夏一模一样的茶色眸子,还有水墨画一般的清丽五官,心里起了层久远的鸡皮疙瘩:
斯文败类,衣冠禽兽,学富五车,擅长装逼。
姜之瑶不知道,在她同学的眼中,下一秒,自己就要被学神揍骨折了。
学神是全校第一,之所以把座位搬到倒数第二排,就是方便不被老师讲课打扰。他懒得听正课,自己习惯超前预习和仔细,脑袋顶上几乎飘着大写加粗的“状元预定,勿扰”。
去年,有一桩事儿惊遍了小明城中学:
当时坐在姜瑶瑶这个位置的人,也就是那个年级倒数第一,有一天不知抽什么风,大课间跟启夏讲了一句话。
半个小时后,这个倒数第一就骨折了。
两个星期后,这位就转学去国外了。
姜瑶瑶自是不知道这些,她看着启夏冷哒哒的眼神儿,回忆起那句“滚”,指甲掐着手指肚:孽缘啊……我失误,没有瞧好周围人相貌。早知他投胎到此处,我肯定不坐这儿来……
她没想好要说什么,但依据她对这狗男人七八十年的了解,明白他一定会给自己难堪。
果不其然,启夏冷冷道:“你是学生,上学不带课本?”
姜瑶瑶睨到旁边人掩嘴在笑。
从脑海里翻了翻多年不曾拨拉上来的回忆,她忽然心内敞亮,知道自己该怎么做了。
姜瑶瑶将眼角向下一垂,把一根葱管般白嫩的食指尖伸进嘴唇,略羞涩地咬了咬,露出一点孩子气来。
几秒后,她才把食指移开,佯装委屈,声音弱哒哒地说:“我的课本被人撕了……”说完后,自己都被自己的语气恶心了。
大家眼睁睁地看到启夏眉梢眼角的厉色居然瞬间弱掉,耳朵尖儿还冒出一缕热腾腾的红,又眼睁睁看着学神他从课桌上拿了一本语文书,眼睛躲闪着,放到姜瑶瑶手边。
祖奶奶捏着语文课本好气又好笑:几千年过去了,这男的怎么还跟以前一个德行,吃自己摆这种造型。
斜对面不远处的李茹看到这一幕,心里说不出的烦闷。
她悄声和同桌说:“姜瑶瑶太恶心了,居然那样儿朝学神借课本。也是我们学神大人有大量,知道她今天脑袋不正常,体谅一下她吧。”
同桌何莲莲没有吭声,但神色也明显不太妙,她将狭长的丹凤眼低垂着,紧紧抿起嘴唇。
李茹觉出何莲莲心情不太好,又正好班主任没回来,从桌斗里掏出手机,点亮,推到同桌面前。
“莲莲,你别不高兴了,我给你看个好笑的。你应该还没看学校论坛吧?晚自习前,我看到有人发匿名帖子,说姜瑶瑶家里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