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赵瑶嗅觉先醒,闻到了那满屋温暖的鸡汤味。
彻底醒来时,屋里已点了灯,姜城捧着书正坐在床边的椅子上歪着脑袋看书。
赵瑶觉得头疼欲裂,抱着脑袋痛哼了起来。
“阿瑶!”姜城连忙走来,“起急了吧,慢慢坐起来。你中暑了,昏的时候撞到了头,还好无大碍,大夫说没事。我帮你请了病休,你莫急,好好养着。”
因为云州方言婉转多绕,云州人就算讲起官话来,也是温婉的。
赵瑶的疼痛忽的就缓和了许多。
他站起来:“我去把汤帮你端来。”
赵瑶刚要开口说话,忽见眼前红影闪过,那喜服鬼不知从何处飘来,正托着脑袋,浮在她脑袋顶三尺位置,一言不发的盯着她瞧。
赵瑶问他:“你没事飘到北川那儿看什么啊?”
喜服鬼却不理会她的问题,微不可查的叹息道:“恭喜,以后你这姻缘就能进入大进展了?”
“啊?”
喜服鬼声音有些发闷:“你二十三成婚,之前姻缘虽在却毫无明显进展,力道不足以结缘,不过,这次你中暑后伤到脑袋,你这姻缘线就该成了。”
赵瑶突然闪了脑袋,问道:“姻缘线这玩意,能结两条吗?”
喜服鬼嫌弃道:“狗改不了吃屎……”
“啊?”
“自然也有,别说两条,十条都行,只是有长有短,看具体情况了。不过这辈子你就别做梦了,你这一世只有那个鸡汤姜。”
鸡汤姜捧着碗鸡汤推门进来,满面笑容:“阿瑶,来喝碗鸡汤补补。”
赵瑶想到鸡汤姜这个称呼,突然忍不住把汤全喷了出来,笑的上气不接下气。
赵瑶修养这几天,就顺水推舟的把婚订了。因赵瑶和姜城平时在翰林院的人缘不错,同院子里住的几个同僚纷纷登门贺喜。人一多起来,喜服鬼也就不像头几天那样守在床头给她讲故事解闷儿,而是自己一声不吭的又跑了出去。
延平王家的小郡主封迎也在翰林院就职,来贺喜时,赵瑶突然想起喜服鬼衣袖上的那个绣图,问道:“郡主可知,前辽时期,有没有将金线牡丹绣在袖摆上的习惯?”
封迎嬉笑道:“敏之,你磕坏了脑袋不成?袖摆上绣金线牡丹的,怎么说也该是萧成时期才有的,且还得是皇族正统。”
赵瑶摇头:“所以我才疑惑,前些日子忘了在哪里看的一本旧书上,有这么个图鉴,衣饰是萧成之前的那个大辽时期的,约莫着,应该是大辽末十三州兵乱时期,窄领广袖,单边袖上有金银双丝绣出的牡丹……所以,有没有可能,宗正寺有这样的记载?”
封迎想了好久,一拍脑袋叫道:“啊!有!是萧宛!”
“恩?是那个大辽末期洪武年间,分兵权同大辽摄政王成婚,最终导致洪泽分裂成十三个州,大辽皇权旁落的寿阳郡主萧宛?”
“正是!你忘了,后来的萧成皇族在广袖上绣牡丹就是因为她!”封迎激动道,“虽因她,十三州分崩战乱数十年,但没萧宛就没有后来的大成。开女科,重文治,废嫁娶,这女人把所有在当时大逆不道的事全做了!你想,多有魄力的女人,才敢不屑满天下的诋毁之言,带着老皇帝留给她的二十万军,穿着喜服杀到摄政王府求嫁?啊,不对,是成婚!”
看她离题越来越远,赵瑶忍无可忍,提醒道:“那这牡丹绣?”
“因她喜欢。”封迎语速飞快,“萧宛素爱牡丹,且越俗气开的越大她越爱。所以她胞弟萧九后来开国登基,索性把牡丹定做国花,再后来,恰巧的是,她侄女成世祖的那个特别有名的帝君也甚爱牡丹,所以成世祖就把牡丹给绣衣服上了。”
赵瑶觉得自己脑袋晕乎乎的,也是被这理由惊醉了。“这么说……”
封迎认真的下结论:“也就是说,你见的那件衣服若确定是前辽的样式,还绣了牡丹,那十有八九跟萧宛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