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安国公,摄政王(2/2)
邓荣在王水井惊愕的目光中,从后者身边走过,手持笏板,扑通一声跪在大殿上。
“启禀陛下,臣的家丁昨日见楚权殴打王侍郎的幼子,导致其手臂骨折;倚臣之见,那楚权重伤昏迷是假,怕惹得陛下怪罪而不敢上朝是真!”说罢,竟然侧过头冲王水井谄媚一笑。
好像在说,侍郎大人,看我仗义吧,我替你出了这口恶气,回头记得请我喝酒啊!
王水井现在毫无困意,面色铁青,你他娘的在干什么?老子昨天就为了这事当了一晚上孙子,好不容易让打点好,你是想我死,自己好上位,当这个中书侍郎是吧!
再说,那他娘是老子的儿子,还是你的?怎么你比我还关心,我这个当爹的都没说话,你猴急什么?
老子看你那嬉皮笑脸的样子,真他娘的想揍你,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东西。
王水井连忙快步上前跪在邓荣身旁。
邓荣见状心中窃喜,自己这几句话,不仅帮了侍郎大人,如果让李槊欺君之罪坐实,他定然能在朝廷平步青云。
但是,他这点小心思不少人都看在眼里,心中忍不住骂他愚蠢不堪。
王水井语出惊人,让先前还沉浸于喜悦的邓荣目瞪口呆。
“启禀陛下,家中犬子性情顽劣,总爱惹是生非,是微臣管教无妨。而且并不是是楚将军殴打犬子,是犬子寻衅再三,甚至先出手伤人,不得已楚将军才出此下策。”
“至于犬子手臂骨折也不是楚将军所为,是犬子爬树掏鸟蛋时摔断的。”
文武百官惊讶这个“天下好爹”的性情大变,第一次听他说自己儿子的坏话。如果是以往,哪怕是是好友说让他约束一下自己的宝贝儿子,他也会立刻翻脸。
心思玲珑的人,则是看出端倪,感叹这王水井今日突然变得聪明起来了。
吏部尚书马郁英出言调笑道:“那楚将军上战场杀人都不眨眼一下,打了一个纨绔子弟又如何?会躲到家中不敢上早朝?邓大人不觉得可笑?况且,二人都年轻气盛,发生些冲突也在所难免,陛下怎么可能以此事怪罪?”
皇帝赵延城对这些屁大的事不感兴趣,挥了挥袖子让他们赶紧回去。
赵延城想到楚权重伤昏迷,脸色阴晴不定,难道有人想要打乱他的计划?不过只要楚权不死就无伤大雅,一切都还在掌控之中。
太子赵新翰看完这场闹剧,面对李槊,问道:“安国公,可查清楚刺杀之人是谁了吗?”
李槊道:“臣带人赶去时,只有臣那义子昏迷在雨中,未见他人踪迹,不知从何查起。”
“楚权为我大央出生入死,功勋卓著乃是国之栋梁,他沙场征战十余年,都未曾重伤昏迷,却在父皇眼皮子遭人暗算,此次事发绝非偶然,望父皇明察!莫要寒了百万将士们的心。”太子赵新翰转身对赵延城跪下俯身道。
“当今天下谁人不知楚权乃是我大央新起将星,却在入朝受封前夕遭此横祸,幕后之人用心叵测,恐伤我国之根本,儿臣也恳请父皇明察。”二皇子赵粱季也跪地说道。
“儿臣也以为,此事非同小可,行刺之人视皇威如无物,如不严惩,儿臣恐日后效仿之人前赴后继。”三皇子赵承宏继兄长之后俯身说道。
大殿上臣子齐刷刷跪倒:“望陛下明察!”
“都起来吧,朕自然是要查出到底是何人如此胆大妄为!”赵延城顿了顿,喊道,“传宋太医,命他速去大将军府,为楚权医治!”
话落,就见身后一个小太监快步从侧边小跑出大殿。
大殿内一时间寂静无声,所有人都清晰的感觉的到皇帝的震怒。
不知不觉间,朝阳已经照进大殿。
半晌后,赵延城终于打破了沉寂:“朕,要封楚权为摄政王!”
此言一出,大殿再度哗然。
所有人都没有想到,竟然是封为摄政王。有人私底下猜测能官至正三品已经让人笑称痴心妄想;想在看来倒是他们鼠目寸光。
但是,哪怕那楚权功勋再卓著,战场上再勇猛,也不应该直接坐到摄政王的位子上。
“还请陛下三思,楚权虽然劳苦功高,但是毕竟从前并无官身,如今第一次做官便授予爵位,恐难服众。历代摄政王都是皇帝宗亲担任,楚权出身贫寒,怎能做得了摄政王?况且,摄政王代替天子处理政务,如今陛下龙体安健,三位皇子也已经德才兼备,实不该再立楚权为摄政王!”文官第二排,一个头发花白,身穿紫色官服,佝偻着身子的老人说道。
说着,俯下身子,跪倒在地:“还请陛下三思!”
这次不似先前所有人一同下跪,东侧文官最前方的丞相和首辅并肩站立,二人身后半数文官跪地,还有半数没有下跪。
西侧武将所有人都没有下跪,没有请求陛下收回成命。
“尚书令大人,我倒是以为,让楚权做摄政王没什么不可以的。”老人前方站着的首辅陆伯言,从朝会开始时一直沉默,现在终于开口道。
说罢,陆伯言转过身,不知是刚跨进大殿门槛的阳光太刺眼,还是怎么的,他眯着眼扫过大殿之上的文武百官。
“放眼望去,这朝堂之上一片死气沉沉,虽然晨光熹微,朝阳高悬,怎么让我觉得更像是临近黄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