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论文之争(2/3)
曼宁不禁有些为苏飞担忧,天才且狂妄是好事,但狂妄不代表鲁莽,学术还是要一步一步来的。
但很快,他就再也没有这种想法了。
越往下看他越心惊,大概过了十分钟,曼宁把行李箱放到一旁,眉头紧锁着,一动不动地盯着这篇论文。
用位置向量引入位置信息以此解决无序问题?
多头注意力机制解决信息单一问题?
十分大胆而巧妙的想法!
曼宁发现他根本找不出什么可以改进的地方,硬要说的话,那就是这次的论文,读起来不是很顺畅,有一些语法瑕疵,比起上次的ELMo那篇论文,感觉英文写作水平下降了一些。
当然,这些都是可以忽略的小问题。
曼宁继续往下看,作者给出了这个模型在机器翻译上的评分和所用时间,性能上远远超出了现在所有的主流模型。
再下面一部分还有作者附带的理论证明,企图通过数学的角度,来解释这样构建模型的依据。
在深度学习中,大多数人都讲不清原理,毕竟深度学习是个黑盒。
但这篇论文却能大概讲清楚原理,虽然在很多地方还是存在经验性的判断,但比起深度学习这个领域的其他论文,已经好很多了。
上次的ELMo也是,这个小小的本科生好像总是很较真,给人一种非得把道理讲清楚不可的感觉。
而且更有趣的是,上次把模型取名为埃蒙,这次取名为变形金刚……
有意思,这个作者真的很有意思。
曼宁不禁会心一笑。
“曼宁教授,如何?”
皮埃尔从刚才开始就一动不敢动地站着,脚都有些僵硬了。
“完美。”曼宁夸赞道,但随即他又有些疑惑:“我想ACL的审稿人们不会连这种水平的论文都看不出来吧,这有什么可争论的?”
皮埃尔叹了一口气,道:“这次的审稿人里有埃德温教授。”
“呵呵,又是这些无聊的蝇营狗苟。”
曼宁冷笑一声,他差不多猜出了事情的全貌。
埃德温他是知道的,这人本事是有,在ACL里也有不小话语权,但太注重利益,一门心思根本不在学术上。
而且碰巧的是,埃德温也是研究注意力机制的,但苏飞这篇论文已经把注意力机制连根拔走了,如果Transformer一旦过稿,埃德温手里的论文可能就刊登不出去了。
所以,八成就是埃德温拼命找茬不给过稿,想拖延时间,等自己手里的论文入库,再松口。
这也是AAAI和ACL等审稿制度的弊端,虽然宁缺毋滥的筛选方法保证了论文的高含金量,但是只要审稿人里有人存心想搞事情,那这次审稿就别想安宁了。
“皮埃尔,也是辛苦你了。”
曼宁悠悠地叹了口气,看来这次皮埃尔来,就是想寻求自己的帮助。
“一切都是为了ACL吧。”
毕竟如果到时候这种打压论文的丑闻传出去,埃德温肯定名誉尽失,但ACL的名誉也好不到哪去。
皮埃尔觉得自己为了ACL真是操碎了心。
不过,最重要的是,没人希望这种划时代的论文因为一己之私受到这种不公平的待遇。这种能推动整个人工智能领域前进的成果要是真的被成功打压,皮埃尔只会觉得人工智能玩完了,学术界也玩完了。
这也是另外两个审稿人和皮埃尔达成的共识,既然埃德温死不松口,一定要找茬,那就偷偷找曼宁这个在ACL中地位超然的人,让曼宁大佬来做个公正的评判。
“让ACL那边重新分配下审稿人吧,就说这篇论文我亲自来审,替换掉埃德温。如果埃德温有意见让他亲自来跟我谈。”
皮埃尔听到曼宁的这句话,内心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