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议和14
小七慌了,“小姐,我害怕。”
乐妤拍了拍她的肩膀,“别害怕,有我在,你按照我说的去做就好了。”
第二天,按照小七从小公公嘴里套出来的话,乐妤带了面纱等在单于盟几人必经之路上。
她这一举动过于冒险了,但是她也不想坐以待毙。
单于盟直冲冲朝她走了过来,眼里甚至有一丝惊喜。
“长乐公主?”乐妤不知他怎么会把自己认成李殊,但是这意外的收获还是让她一喜。
欠身福了福,乐妤开口:“六王子能否借一步说话?”
单于盟自那晚宴会后就对乐妤念念不忘,有此机会他定然不会放过。
两人也没走远,使臣就在不远处等着。
乐妤没有揭开自己的身份,直言道:“六王子今日可是为了和亲一事?”
“是。”但是他也知道,按着那天宋景所说,长乐公主和亲的几率是少之又少的。匈奴也不会为着一个公主就和天元朝交恶,对比起来,他昨天输了一半岁币才令他头痛。
“六王子想必也知道,天元朝是不希望让本朝公主和亲匈奴的,既然如此,王子为何不主动降低要求,来获取更多其他的利益。听闻昨日王子和宋统领的赌约……”
眼前的美人主动提起这件事,让他羞愧得无处安放,可毕竟是自己技不如人,要怪只能怪自己太过轻敌,才让宋景有了可乘之机。
但是他也不明白长乐公主为何会和他主动提起这些事,她是建安帝宠爱的公主,犯不着为匈奴考虑太多,心里渐渐升起了防备之心。
“不知公主有何高见?”
“比起美人,游牧民族需要的是生存的技能,若是能和中原互通有无,通亲,那我相信,匈奴人民也会过上和中原人民一样富庶的生活。”
此言倒是不假,可是这次议定的求和款项里并没有开市这一条。而开市,确实是他们殷切希望的。
单于盟想了想,对她说:“我明白公主的意思了。”
“那就不耽误六王子,您请。”
说罢,乐妤侧身,待人走后才回了紫薇阁。
--
而勤政殿内,沈惴悄悄靠近宋景,把乐妤与单于王子会见的事告知他。
宋景听完神色一转,轻声笑道:“有几分胆色,我倒要看看她想做什么。”
议事正事开始,单于盟先是侃侃而谈和亲对于匈奴的意义以及匈奴王对长乐公主的期盼,话里话外都在暗示非长乐公主不可。
见皇座上那人脸色愈加暗沉,单于盟急转极下,道:“若是和亲以宗室贵女代替,我国希望天元朝能开放平西关以南的城市,允许通亲,开市。”
建安帝闻言与宋景互视一眼,这不就是宋景想的法子?
开市不仅对匈奴有好处,于天元朝而言,更是利大于弊。
天元朝国库空虚,今年收成不好,税银几近减去一半,而常年的战争更是耗费了巨大的财力物力,无论从何出发,天元朝都需要休养生息。
而在中原泛滥的丝绸、茶叶等物品对于外邦来说确是珍贵的贡品,卖出的价格也能翻上几番,对于缓解中原局势具有极大的作用。
当然,匈奴人民获得的利益也不言而喻。
宋景在一边开头道:“开市?那可比一半的岁币划算,单于王子真是打的好主意。”
单于盟脸色不豫,张相却觉得这个方法极好,连忙进谏:“禀圣上,臣以为六王子所言极好,我朝或可考虑将平西关、嘉靖关作为开市的关口,若是效用明显,可酌情考虑其他关口。”
宋景恨不得叫人把这老匹夫拖出去,刚刚一直不说话,这会就想着出来作妖,跟他打擂台。
建安帝闻言并未表态,他更想听听宋景的意见。
“张相怕是年纪大了,记不清,如今嘉靖关已不再归属我朝,而是在匈奴王室的管辖范围内。”宋景一边说。
张相一噎,忘记了北方十二城已悉数落入匈奴囊中。
宋景一笑,转而朝单于盟道:“单于王子,虽说嘉靖关已归属你国,但匈奴向来没有管理城池的经验,宋某认为,开市并无不妥,但终究是我朝吃了亏。”
有匈奴使臣急急道:“天元朝怎会吃亏,我族马匹不知胜中原弱马几倍,还能从我匈奴赚取大把银子,宋统领可不要睁着眼睛说瞎话。”
宋景望向这名使臣,沈惴在身后低低说了声:“这个就是和大公子见面的包使臣。”
看来匈奴派来的人也并不全是废材。
“包使臣怎的不提通婚?”通婚才是匈奴族获利最大的条款。虽然两族通亲时有发生,但天元朝有明确禁令,百姓们只是私下动作。
可如今开放来,匈奴后人也可像汉人一样耕田劳作,行商甚至当官,彻底改变其只能在马背上讨生活的现状。
在场皆没有人接话,宋景的声音犹如透耳的琴声在殿内荡开来:“只要将嘉靖关、丹凤城等6座城池归还天元朝管理,我朝可以开市、通婚。”
一时间,不只匈奴使臣议论纷纷,张相几人也交头接耳起来。
这个要求作为战败国来提属实过分了,单于盟目光不离宋景,不知这人到底是有什么底气说出这些话。
而建安帝并未反驳,全程由宋景主导,看来这也是建安帝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