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女郎们186
玉娘早吩咐了仆人把隔壁钱家收拾给辉郎住,但是这厮偏生要在炀郎屋里头跟他睡一个炕头,让焕郎醋了许久!
三月,姜榆就带着他们两个去参加了县试,姜铎倒是想跟着一起,但是他那么大一把年纪了,姜榆怕累着他,让他在家歇着了。
等着儿子考试结束的传统就这样在他们家传承了下来,以前是姜老头瑟瑟发抖地在墙根等着儿子出考场,无比紧张。
然后是姜铎满脸期盼地守着牛车等着姜榆出考场。
如今姜榆坐在马车里头,由丝竹驾车,他在里头看书等着儿子出考场。
毫无意外,这两个人一路通过了县试府试,等到八月,姜榆还有煊郎带着炀郎辉郎一起,到广阳府赶考。
煊郎去岁又没考中,这次和堂弟一起过来赶考,他有些羞耻,毕竟他们虽然名为堂兄弟,却差了将近三十岁。
如今堂弟一路过五关斩六将,很大胜算要一次性通过童生试了,而他考了十几年都还没考上。
看着活力四射的几个小郎君,煊郎不得不感慨自己年纪也有些大了,这次再考不过,他就不再参加科考了,明年他儿子也能下场了,他决定要是考不过就专心教书了…
炀郎在这次童生试中第一次的崭露头角。
小三元的名头,落入了他们姜家,虽然姜榆觉得这其中自己的功劳不大,但是禁不住他骄傲啊,他得意洋洋写了一封信,给了京城里日理万机的钱衡,告诉小钱有他儿子在,小小钱只能当万年老三的事实,小人得志了一番。
煊郎也考上了秀才,虽然名次靠后,但是他欣喜若狂,追求了十几年,总在这临门一脚过不去,如今心里的石头落了地,安心了。
他们老姜家如今大小有三个秀才,一个进士,重要的是到了孙辈有了传承,姜铎高兴得回去姜家村大摆筵席,他现在有钱!
他儿子每年给他的孝敬钱他花用不完不说,这些年攒下来的租金一次性收了,那简直够他再买几十亩地。
其他的地方他抠抠搜搜不要紧,但是摆宴席,以前在京城摆宴席请的人他大多不认识,大家酒宴上都是端着说些客气话,没意思,这回请的算是亲戚邻里,都是几十年的老交情,真情实意。
姜榆看如今姜家村,虽然日子过得比几十年前好,村里村学的小萝卜丁也比以前多,但是还是有好些人家最多只送一个小郎君去识字,家里有一个人识得几个字就很了不起了。
这些年他自己在京城挣扎,忙这忙那,守孝的时候,他就在考虑要不是给村里买族田,供村里的孩子们上学用,大家伙儿读书识字以后好混口饭吃不说,读书明理,也可以避免很多悲剧发生。
以前那姜闻娘,在吕氏娘家酒楼里干得不错,后来自己出去开了一家食铺,自己当家做士起来。
闻娘多年没有回姜家村,要不是她爹娘死了她回村给她爹娘办丧礼,大家伙都不知道她如今这么出息。
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让姜家村的爷们婆娘夜里的时候不禁想,果然生女郎没用吗?看看人家姜闻娘,不比男郎差,日子过得那才叫舒坦。
可是她爹娘半点儿也没沾上她的光,哎呦喂,她爹娘可不就是被几个不孝儿给气死的吗?
为啥她爹娘就沾不上她的光,还不是她爹娘嫌弃她是个赔钱货,和离回家要把她扫地出门?当年那事儿太过新鲜,大家伙可都还记得呢!
那要是自家这死丫头哪天也吃香喝辣的了,自己平时待她这么不好,以后她能想着自己?
看看那苗氏一窝的儿子没一个孝顺的,不行!得儿子闺女两手抓,不然想想那苗氏死的时候,身上有虫在吃她的肉都没人管的下场…
最后还是她闺女给她收的尸,这谁能想到,这苗氏怕是自己也想不到…
以后还是对家里的死丫头好点儿吧,女郎不顶用,却多少比臭小子有良心一些…
…
姜榆找了姜铎商量了买族田的事,姜铎激动道:“好好好,买,这是好事儿,你爷爷还有地下的祖宗们知道了,定然会保佑你的。”
姜榆拿出了三百两银子,购置了三十亩的上等水田,这样一年的产出也有三四十两之多,很够姜家村的孩子们读书用了,每年剩下的钱,可以用来接济村里日子活不下去的人家,要是还有剩,就再买水田。
当然这族田,自然由族里几位和姜铎同辈的老人一起管着,姜榆也怕若是只有一个人管着,要是钱落入那人自己的口袋,他也不一定能及时发现,如今几个族老一起商议,一起记账,十分合适。
男郎们读书的事有了着落,女郎们却很难实行,首先怎么请一个女先生给他们上课都是一个问题。
姜榆提这个问题的时候,吕氏和宝娘倒是觉得新鲜,她们可以参与,但是姜榆更多地是想要一个长久的,可以惠及好几代女郎的固定老师。
不过宝娘提醒他道:“与其让她们读书识字,到底以后她们出嫁,兴许会被高看一眼,但是可能一辈子也派不上多少用场,我看还不如让她们学点本事自己立起来来得实惠。”
这话倒是点醒了姜榆,以前他老想着教烟娘熳娘识字,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她们以后接触的人家,也有很多识字的。
但是姜家村很多女郎以后嫁的还是农夫,识不识字的可能真的一辈子都派不上用场。
不如圆娘那般,自己有门本事赚钱,在家说话也硬气。
可是女郎除了学点针线,还能做点什么挣钱呢?
最后还是炀郎给解决了这个问题。
炀郎素来爱捯饬那些玩意儿,每天专研那些个农具,日常还能捣鼓些玩具哄焕郎玩,姜柏当初那可不就是卖飞行棋尝到甜头的吗?
你说说这三弟一家脑子怎么长的?他一看到这些稀奇古怪的玩意儿就来劲了,也不急着回府城了,就搁荷花镇等着旺旺再解开他的财富密码。
所以炀郎做的魔方,又成功落入了姜柏的眼,以前他年纪小,不懂得头一手的重要性,还舍不得雇人帮他做。
如今姜柏已经是个精明的商人,可是这劳什子魔方,看起来容易,可是做起来精细,组装更是不容易啊。
炀郎想到他爹前几日碎碎叨叨的给姜家村的女郎们找赚钱的门路,如今赚钱的门路不就在眼前吗?
可以把女郎们组织起来,按件给钱,江浙一带已经出现了不少作坊专门招女工织丝。
听说那一块女郎的身份地位有了很大的提高,毕竟一个女郎一个月能挣将近一两银子,这样能赚钱,还能随随便便十几两就被卖出去?
只是这魔方以后销量未可知,怎么才能有什么长久之计,能让姜家村的女郎们长久地有钱赚,若只是一锤子买卖,并不能改变什么。
姜柏听了道:“那还不简单,如今咱这的船运通达,我早寻思着要学学别人,把我铺子里那些文人醉心的玩意儿给卖到外邦去,本来就想着招人,如今听你们这么一说,不若直接回老家置办,肥水不流外人田,咱本家的女郎们赚了钱也能挺直腰杆说话。”
又听姜榆说起族田的事,姜柏大手一挥,跟着出了三百两的银子…
姜家村这段时间新鲜事儿不少,不仅种田犁地的家伙变了,干活更轻松啦。
如今还听说他们村还要组织村里大小媳妇,未出嫁的女郎们去做活,计件的,一件两文钱,手速快的女郎一天就能挣四五十文。
那一个月就是将近一两多银子,天爷,这世道变了,女郎竟然能挣得比男郎还多,前儿刚在感慨那闻娘能挣钱,如今她们也能挣上钱了?
一时间村里的女郎们都出动去做活去了,至于家里的活计,哎呦,以前那些个老是爱压着媳妇的老娘们也不摆婆婆的架子了,家里的活她们自己干,让媳妇闺女赶紧挣钱去,要不是她们眼睛花,她们都想自己亲自上马。
那些个没有婆母的家庭,还能咋滴?爷们亲自上,包圆了家里的活计,你说这要是以前让他们在家干活,他不一个大巴掌过来呼死你?
如今,问问他们吧?能一个月多挣一两银子不?
一时间女郎们硬气不少,姜家村的风气也在渐渐改变,那些大老爷们也第一次感觉到,家里的娘们努力起来,比自己还能挣钱。
幸好这一下子,在家还要干活的爷们数量徒增,大家大哥也别笑三哥。
吕氏跟着姜铎回姜家村一趟,回来就说村里的大小媳妇,女郎们见了她更加热情了,毕竟也没有几个女郎是天生就低声下气,觉得自己低人一等,若是有足够的底气,谁不想挺直腰杆做人呢?
姜榆相信一切会更加好,以后会有更多的女郎,不用再受长辈们受过的那些苦…
作者有话要说: 本文即将完结~
感谢各位一直以来的支持和喜欢~